第一百七十八章 联手
萧皇后微微颔首,目光在诸葛英和杨元基之间流转,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她轻抚袖口繁复的凤纹,缓缓道:"诸葛爱卿所言有理。不过,楚王所虑也并非全无道理。北疆之战,确实损失惨重。"
殿中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众臣屏息,等待下文。
萧皇后忽然话锋一转,凤眸中闪过一丝锐利:"但哀家听闻,此战虽折损将士,却斩杀数位妖王,斩妖无数,大军兵临寂夜山脉。如此战果,岂能简单以胜败论之?"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众人纷纷点头,和伤亡相比,战略意义更大。
秦王杨元朗眼中精光一闪,上前一步道:"母后明鉴。儿臣以为,此战功过相抵,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阵亡将士家眷,同时加强对北疆的防御。"
他身后的刑部尚书宋嘉辰微微点头,显然赞同此议。
然而,齐王杨元明却冷笑一声:"秦王兄此言差矣。功是功,过是过,岂能相抵?欧阳淳指挥失误导致大军伤亡,若不严惩,何以告慰将士在天之灵?恐怕小公爷也会不满吧!"
大殿上一片沉默,不管是战败还是胜利,都难逃一件事情,那就是赵穆的战绩,击杀妖王,斩妖无数,兵临寂夜山脉,传闻一剑斩出雷霆河,百里之内,群妖不敢靠近。
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战功都摆在那里,若是不封赏,岂不是让让天下人笑话?还有谁会为大宁效力。
萧皇后凤眸微眯,指尖在鎏金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目光扫过殿中众臣,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身上:"诸位,嗣唐国公此番立下不世战功,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沐国公贾元景走了出来,大声说道:“皇后娘娘,赵穆斩妖无数,为我大宁立下大功,如今唐国公年迈,不如按照惯例,以赵穆执掌北疆大军,让老国公回京师休养。”
大殿内群臣一愣,一片肃穆。
大家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那些文官的心思,就是想将军权从勋贵手中收回来,又怎么可能再还回去呢?
哪怕赵穆是驸马也不行。
"贾爱卿此言差矣。"她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淡淡的说道"老国公镇守北疆数十载,功在社稷。如今妖患未平,岂是论功行赏之时?"
工部尚书严世卿立即出列附和道:"娘娘圣明!北疆局势复杂,非老成持重者不能镇守。小公爷虽立战功,毕竟年轻气盛."
"严大人此言差矣!"
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正是沐国公贾元景。
他大步上前,朝萧皇后深深一揖,朗声道:"娘娘容禀。赵穆虽年轻,却已显名将之姿。此番北疆之战,若非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我军恐已全军覆没。老国公年事已高,若继续镇守北疆,只怕."
他话未说完,兵部侍郎刘成栋已厉声打断:"贾国公此言大谬!军中讲究资历,岂能因一时战功就妄议主帅更迭?况且."
"刘大人!"贾元景毫不退让,冷笑道:"当年先帝用兵,不也是不拘一格提拔年轻将领?若论资排辈,哪来我大宁今日之疆土?"
殿中气氛骤然紧张。萧皇后凤目微垂,,似在权衡。
这时,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徐凤年缓缓出列,说道:"老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不如先论功行赏,待北疆局势稳定后,再议主帅人选不迟。"
齐王杨元明忽然笑道:"徐阁老此言甚是。不过本王倒是好奇,小公爷如此战功,该当何赏?莫非真要封国公不成?"
徐凤年微微一笑,说道:“赵氏现在只有小公爷一个独苗,日后这国公之位还是小公爷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封勋爵,只要封官爵就可以了。”
"诸位爱卿。"她声音清冷,"此事容后再议。眼下当务之急,是犒赏三军,抚恤伤亡。至于赵穆."她顿了顿,凤眸中闪过一丝深意,"待他班师回朝,哀家自有安排。"
众人听了顿时不敢发表反对意见。
“户部、兵部,尽快将将士们的抚恤送到前线。”萧皇后正容道。
“臣等遵旨。”两位尚书连忙应道。
“那就退朝吧!”
萧皇后摆了摆手,就出了大殿。
贾元景扫了众人一眼,冷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四王七公唯有自己留在京师,在朝堂之上孤掌难鸣,今日之事,难免有些愤恨。
等他回到府邸不久,就见东平王世子沈秋、北平王世子朱桓、南平王世子刘涛、西平王马岳联袂而来。
贾元景见四位世子联袂而来,心中一动,连忙迎上前去。
"四位世子殿下今日怎么有空到老夫这里来了?"贾元景捋须笑道。
东平王世子沈秋拱手道:"贾叔父,今日朝堂之事,我们都已经听说了。赵穆兄弟为国征战,立下如此大功,朝廷却这般态度,实在令人心寒。"
北平王世子朱桓也愤愤不平道:"可不是!若非赵兄力挽狂澜,北疆大军恐怕早已全军覆没。如今朝廷不但不赏,反而要削他兵权,这是什么道理?"
贾元景叹了口气,示意众人入座,命人奉上香茶。
"诸位殿下有所不知,朝中那些文官,早就想收回我们勋贵的兵权。如今借着北疆战事,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机会。"
南平王世子刘涛冷笑一声道:"文官们懂什么打仗?只会纸上谈兵!若是让他们掌了兵权,大宁的江山迟早要毁在他们手里!"
西平王世子马岳沉吟道:"贾叔父,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我听闻齐王和秦王都在暗中拉拢文官集团,想要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贾元景眼中精光一闪,点头说道:"马贤侄说得不错。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四王相争,我们勋贵若是再不团结,只怕会被各个击破。"
沈秋忽然压低声音道:"贾叔父,不如我们联名上书,为赵兄请功?四王七公同气连枝,朝廷总要给几分面子。"
贾元景摇摇头,所到:"不可。皇后娘娘今日已经说了'自有安排',我们若是贸然上书,反而会适得其反。"西平王世子马岳沉吟道:"贾叔父,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我听闻齐王和秦王都在暗中拉拢文官集团,想要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贾元景眼中精光一闪:"马贤侄说得不错。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四王相争,我们勋贵若是再不团结,只怕会被各个击破。"
沈秋忽然压低声音道:"贾叔父,不如我们联名上书,为赵兄请功?四王七公同气连枝,朝廷总要给几分面子。"
"不可。皇后娘娘今日已经说了'自有安排',我们若是贸然上书,反而会适得其反。"贾元景摇摇头。
朱桓急道:"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看着赵兄受委屈?"
(http://wxgxsw.com/book/cjeecd-1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