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开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八章 开学

 

徐爷爷刚想说什么,就被徐族长打断了。

接着所有人都在祖坟前立誓,连最小的徐墨良就磕磕绊绊的说“听阳哥哥的话”。

也是从此刻,徐墨阳在徐家众人心里成了一种希望,而在以后得岁月里,这个希望逐渐凝实,成了徐家众人心里的一座丰碑。

众人返回族长家,饭菜都己经做好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吃完了新年的第一顿饭。

徐墨阳又开始了埋头苦读,家里仿佛还和以前一样,但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从徐奶奶的精神头就能看出来,性格变的大气了很多,就连徐墨阳再次琢磨做咸鸭蛋,徐奶奶都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不过这次徐墨阳计划用精盐腌制。

说干就干,首先他先指挥爷爷,让他把粗盐捣的碎碎的。

然后又让奶奶挑一块木柴,烧个半透之后闷灭,之后再砸成小块,做活性炭。

自己则跑去后院拿以前随爷爷去捞鱼时挖的沙子。

回来后,首接把家里漏水的水桶底卸掉,之后在底部扎上3层纱布,上边依次将细沙灌进去(占桶的五分之一)之后,在将活性炭装进去(占桶的五分之一),最后将粗砂装进去(占五分之二),简易的过滤器就做好了。

随后让爷爷用水把粗盐充分溶解,再把盐水倒进过滤器内。

之后得到的盐水,倒进锅里煮,期间不停地搅拌,等水煮干后,徐爷爷徐奶奶看着变白的盐,满是不可思议。

徐墨阳微笑着,让奶奶把盐块铲出来,再捣成粉末,晾晒干就好了。

见爷爷奶奶还在欣赏提纯的精盐。

徐墨阳就自己开始用精盐做咸鸭蛋了,等徐奶反应过来,又开始心疼了。

徐墨阳解释道:“奶奶,精盐做出来的咸鸭蛋才最好吃,到时候您在好好比比。”

私塾开学的前一天,第一批腌制好的咸鸭蛋己经可以吃了。

把腌好的鸭蛋煮熟剥,切开后黄白分明,蛋白洁白凝炼,蛋黄橙黄鲜亮、质地细沙,有黄油冒出,散发醇厚香气。

尝一口咸味适中,味道鲜美,老两口立马被这美味征服了。

徐奶奶就想拿出去卖,徐墨阳说一个卖3文才有的赚。

听到这,徐奶奶心里就有些打鼓,3文一个咸鸭蛋,大家伙可舍不得买,随后就歇了心思。

徐爷爷则在想,不知道能不能卖到酒楼去,徐墨阳推断这个时候南方应该己经有了咸鸭蛋,也不算太出奇的食物,就遂爷爷去折腾了。

上学第一天,徐墨阳带了20个咸鸭蛋给夫子尝尝鲜,春节期间听说夫子回了老家,也没有前来拜会。

周夫子见不算贵重,就笑眯眯的收下了。

开学第一天,学堂里到处都是唉声叹气,李晟昊问徐墨阳:“你放假学习了吗?”。

徐墨阳点点头,李晟昊则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我还想着放假好好玩两天呢,谁知道父亲母亲就跟乌鸡眼似得盯着我,连除夕那天我还学了半天呢。”

“他们要我笨鸟先飞,说你才上了4个月的学,就能追上启蒙1年半的我,可见我还是没好好用功,他们要对我更加严厉,阳哥儿,你这么聪明,为什么倒霉的却是我。”

徐墨阳笑笑:“有对比,你才能学的更认真、更努力,这样就能早日功成名就了。”

李晟昊一阵哀嚎...。

周夫子的第一堂课就是检查作业,有一半学生,喜提一顿竹笋炒肉。

这学期开始,徐墨阳和李晟昊现在己经开始学《论语》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都提了上来。

徐墨阳虽不是过目不忘,但是研读10来遍就能记得差不多了,所以背诵对他难度不大,但是释义就得好好下功夫了,所以每个沐休他都和林晟昊泡在林家书楼里。

在经过林员外的同意后,他就开始不停地抄书,抄名家释义、抄自己觉得有用的书,这样既能练字,也能加深记忆。

当然这之前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徐墨阳献上了羊乳芝士蛋糕,林大夫人得到方子子后,就用让糕点师傅改良,最终用牛奶做出了牛乳芝士蛋糕,果然大受欢迎,听说府城那边的糕点铺子生意也特别好,他们还和其他贵人合作,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这也是林员外允许徐墨阳抄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徐爷爷的咸鸭蛋也有了销路,这是明成叔叔给介绍的,明城叔叔酒楼里的东家在南方吃过咸鸭蛋,知道销路不错,就以3文钱1个的价格订购了50个,每5天送一次货,除此之外,他还通过自己的人脉找了3家杂货铺子售卖咸鸭蛋,卖价是4文一个,每卖一个杂货铺抽取1文。

当然,卖咸鸭蛋的差事就落到了明伟叔叔身上,他是明成叔叔的亲弟弟,至于两人怎么对接和分账,徐爷爷就不管了,反正从自己这拿货,他这边以五文钱两个卖给他们,挣多挣少就看他们本事了。

现在家里己经养到了600鸡、400只鸭,还请了两个徐家婶子帮忙给喂食,打扫卫生,捡蛋,每个月100文。

除此之外还在村里收野菜、草料、蚯蚓,日子可谓是红红火火。

徐墨阳还以为这一年就会这么过去。

但是刚进入5月份,就传来一件不好的事。

这天正好是沐休,村里集合的铜锣就敲了起来。

徐爷爷也是一脸懵,昨天自己还见大哥呢,没听说村里有啥事呀,怀着好奇的心情,徐爷爷带着徐墨凡去了。

到了集合地,只见高台上站着两个身穿差役服的中年男人,徐族长在旁边脸色并不好看。

不一会,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徐族长开始宣布,今年的徭役是去府城修建城墙,每户至少出1名壮丁,但这次有了新规定,家里只要有50岁以下10岁以上的男丁就都得出人。

而且,想要免除今年的徭役,每人需缴纳5两银子。

底下一片哗然。

差役们敲了下铜锣凶狠到:“三天后所有服役人员在此集合,但凡敢逃役,后果你们最清楚。”

差役们走后,大家都围着徐族长。

“村长这是怎么回事呀?”

“我家就一个儿子,以前不都不用服役的吗?这让我怎么活呀!”

“村长去那么远服役他们还有命回来吗?”

“5两银子,把我家都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呀”

......

徐族长叹了口气:”看这情形状况不太对,大家赶紧回去凑银子吧,我怕晚了人家连银子也不收了。”


    (http://wxgxsw.com/book/f0cgai-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