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云山村笼罩在一片暮色中。
徐氏祠堂内,二十余支蜡烛将厅堂照得通明。
徐族长端坐在木椅上,眉头紧锁,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扶手。
"各位族亲,"徐族长的声音在祠堂内回荡,"今日来此的都是上次报名的人,这次召集大家前来是有要事相商,估计有些人己有所耳闻。"
祠堂内的徐氏族人很是安静。
站在前排的徐虎注意到族长案几上摊开的一卷舆图,他有听说族里计划迁徙,但到底去哪,还真不知道。
"自去年天气就有些干旱,收成锐减。今年的税收又比往年高,而且到现在一滴雨都没下,秋粮也指望不上了。"徐族长环视众人,目光沉重,"天灾人祸,又逢时局不稳。我族这些人恐难以为继。”
人群中传来低声议论。
"我与几位族老商议多时,"徐族长提高声音,"欲举族北迁,前往北地定居。"
此言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
"北地?那可是蛮荒之地!"
"听说常常有匈奴人入侵,兵荒马乱的如何使得?"
"但听说那边土地辽阔,在那定居可以拥有很多良田..."
徐族长抬手示意安静:"此事关系全族存亡,不可轻率。故而决定先遣三十人前往勘察,若条件适宜,再举族迁徙。"
他展开地图,指向北地一带:"据说北地有镇北王镇守很是安全,而且地广人稀,税赋轻微。"
有人挤到前排:"族长,北地苦寒,我族人恐难适应啊。"
徐族长看了他一眼,点头道:"你考虑的很对。所以我们要派而先遣队前去。”
说完,看了徐明浩一眼,后者会意,拿出了几张纸,"这是我拟定的先遣队章程,现在就让明浩读给大家听听。"
一、先遣队之宗旨
北地沃野千里,然路途遥远,风俗未谙。今遣三十精锐先行,探明水土,结交官府,择良地筑居,为全族北迁奠基。
二、人员编配(共三十人)
1. 领队(1人):徐大彪(多次外出走镖,通晓各地风土)
2. 副领队(2人):徐森(谋略)、徐明腾(武艺护行)
3. 医者(1人):徐方平(通晓伤寒杂症)
4. 工匠(4人):
木匠1人、铁匠1人、泥瓦匠1人
5. 壮劳力(16人):背负物资、开路守夜,善垦荒、辨土质、选种育苗者
6.妇孺(6人):烧火做饭、缝补衣物、选种育苗者,打理琐事。
三、物资清单
1. 粮秣:
粮食二十袋 、 腌菜五坛、腊肉三筐 、 盐五斤、茶砖二块、
上次走镖带回来的粟米和大豆两包
2. 工具:
牛车4架、铁锹十把、镰刀五柄、斧头三把、绳索二十丈、麻袋五十条、火石十副、桐油两罐(防水防潮)
3. 药材:
青蒿、黄芩、干姜、陈皮、金疮药三瓶、其他伤寒、退热药20副
4. 银钱:
铜钱二十贯、金叶子十两
5.其他:
族谱抄本一卷、笔墨纸砚、罗盘一枚、地图一幅
西、行程规划
1. 路线:汴梁→大名府→真定府→出居庸关→北地辽阳府(避海路风浪,避运河关卡)
2. 日程:每日行西十里,遇驿站则休整,夜宿必选高地避潮。
3. 联络:每至大城,想法递家书回传。
五、抵达后要务
1. 交涉:
结交当地部族,寻找近水源而避洪涝、土地黑沃宜耕、背山面阳可御北风的落脚地,拜会辽阳府衙,请颁垦荒文书 。
2. 立基:
先掘地窖储粮 、建造房屋、垦荒试种荞麦(辽东寒早,需速生作物)
六、严令
1. 禁私斗、禁酗酒、禁擅离队伍。
2. 每夜轮值三人守火,防狼群劫匪。
3. 遇大事,需领队、副领队共议而定。
章程宣读毕,大家有什么疑虑都可以提。
祠堂内的议论声首到半夜才停息。
领队和副领队还有医者的人选,己经跟他们本人打过招呼了,他们也同意了。
至于其他人选,则是让大家报名,但是每家只能出1-2人,最终族里会选出合适的人选。
虽然在祠堂讨论的很热烈,但是出了祠堂大家都默契的没在言语。
今天晚上注定是个不眠夜,好几家的灯火亮了一夜。
三天后完整的名单摆在了徐墨阳的书房,徐族长欣慰的摸着短短的胡须,这些人名名单跟我预估的出入不大,就是我看好的有2家没有报名,亲人不想分离,不过也能理解。
此时,云山村南头,一座小院里,一个年轻男子正在专心的刨木头,看到自家儿子的不开心,中年妇女只在旁边抹着眼泪,年轻男子有些烦躁:“娘,您己经去把我的名字划掉了,我也同意不去了,您能不能别在哭了。”
“行了,别在这哭了,去做饭吧”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中年男人。
看着自己的父亲,青年人别过头去。
中年人拍拍自己儿子的肩膀:“别怪你娘,山高路远,他也是怕你出意外,我们安心在随着大部队也挺好的。”
青年人握了握拳头,最后还是无奈的点了下头。
徐墨阳的书房:
“族长爷爷,我看挑选的6名妇孺,都是村里的婶子,族里没有姐姐和哥哥们报名吗?”
徐族长有些不解:“墨阳,虽然农户人家讲究的不多,但是大姑娘们怎适合抛头露面呢?至于男孩到是有一个,是族里徐强的儿子,他现在是个孤儿,在他隔房的叔叔家养着,这次他报名,他叔叔婶婶也很生气,主要是怕别人说他们苛待侄子。”
徐墨阳来了兴趣,他叔叔待他不好吗?
徐族长想了想,他叔叔婶婶没有让他饿过肚子,当然了也不可能跟自家孩子相比。
徐墨阳眨了眨眼睛,问到:“那他们家的原有的房屋和田地?”
徐族长点点头:“他就的房屋和田地暂时由他叔叔家打理,等他15岁后再还给他,这是在族里立了文书的。”
“你也不要担心,他叔叔婶婶人并不坏,不过就是婶婶有点小气。”
徐墨阳刚想说点别的,就见徐爷爷进来了。
“大哥,木生来这里找你了。”
徐族长有些讶然,他怎么来了?
(http://wxgxsw.com/book/f0cgai-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