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去北地的,后日此时来祠堂报名。”徐族长顿了顿,"不愿走的,族中绝不勉强,更不会视为背弃。留下的,依旧是徐氏血脉。"
这次和以往不同,开会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内容却让每个人都不平静。
徐族长率先离开了祠堂,不过最后留的话确是让大家守口如瓶。当然也没人敢透露出去,毕竟一个弄不好,全族都要受牵连,更何况还有老一辈的看着呢。
回到家,徐族长望着几个儿子,温和的笑着:“我还没有问过你们,你们心里想不想去北地?”
见他们张口就要回答,徐族长摆了摆手:“回家商量一下,你们也大了,也要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不管做什么决定,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
见老爹都这样了,几兄弟只能先回屋去。
听着厢房里传来的说话声,徐族长有一瞬的动摇,他在想自己真能帮墨阳守好大后方吗?看来自己是老了,还没干就开始瞻前顾后了。
第三天,徐族长早早的来到祠堂。
门口围了一些人,打眼一看,大部分是先遣队队员的家属,徐族长点点头,示意他们进来。
祠堂里的情形暂且不提,徐家后院,家里鸡鸭减产后,这里就空了出来,现在正好可以当做女孩的训练地。
后院里,徐青禾看见稀稀拉拉的几个身影,心里有点酸涩。
芳婶子带着自己的女儿也是早早就到了,最后来的是徐家本家的三个小女孩,最大的不过8岁,最小的才5岁。
芳婶子也没有介怀,随后一丝不苟的开始教授他们基本功。
今天正好是沐休,徐墨阳听奶奶说她们现在正在休息,就抢过奶奶手里准备的红糖水,给他们端了过去。
众人见是徐墨阳来了,忙低下头打招呼。
徐墨阳好似无所觉,装作天真的说道:“芳婶子,你带着姐姐妹妹们,就跟冼夫人一样像大将军一样。"
姐妹们都好奇的抬头。
芳婶子替他们问到:“冼夫人是谁?”
徐墨阳就搬个小板凳,开始了讲起故事来:“她不是虚构的英雄,而是真实存在过的岭南女杰。她活到八十多岁,一生历经三朝,统兵十万,却从不滥杀一人。 ”
姑娘们瞪大了眼睛——十万大军?三朝更迭?这听起来太传奇了。
“冼夫人本名冼英,生于南梁时期的岭南高凉。她是俚族首领的女儿,从小不爱红妆爱武装。她骑马射箭,比族中男子还骁勇。”
“但她最厉害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
青禾感叹道:“原来女子也能成为领袖呀”。
“当然了青禾姐姐,你不知道历史上还有秦良玉、梁红玉等名将,唐朝不是还有女皇吗?”
“姐姐妹妹们这么努力,以后说不定也能当大将军。”
被徐墨阳这么一吹捧,几个大的小的姑娘都乐开了花,而徐青禾也埋下了要当大将军的种子。
训练场这边气氛热烈,祠堂这边却人虽多但却比较沉重。
祠堂里虽然来了很多人,但是真正报名的除了当初想放手一搏的人,其他的却寥寥无几。
"族长叔!"徐万银挤出人群,粗糙的大手不安地搓着衣角,"我...我祖传的篾匠铺子在这儿,那些工具...那些材料..."
徐族长点头:"万银,我明白。你爹传给你的手艺,你舍不得。"
徐万银突然红了眼眶:"不是舍不得...是...是不知道到了北边,还能不能..."
"无妨。"徐族长拍拍他的肩,"留下也好,不要有负担。"
站在一旁的徐勇攥紧了手中的弓箭。他是族里为数不多的猎户之一,身手也算排的上号。
"族长,我..."他欲言又止。
"你想留下?"徐族长了然。
徐勇羞愧地低下头:"我家的生活现在很好...若就此放弃..."
"每个人都有的路。"徐族长非但没有责怪,反而露出欣慰的笑容,"等我们走了,还需你这样的人保护其他剩余的人呢。"
杜鹃婶子拉着两个孩子,怯生生地站在人群边缘。她丈夫去年赌博欠钱后自杀了,留下二亩薄田和一堆债务。
"族长..."她声音细如蚊蚋,"我们娘仨...想跟着走。"
徐族长目光柔和下来:"想清楚了?北边天寒地冻,不比这里。"
"想清楚了。"杜鹃婶子突然挺首了背,"在这儿,赌坊天天上门,孩子的爹己经不在了...我不想孩子们一辈子抬不起头。"
最让人意外的是徐铁牛。这个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原本是北迁队伍的主力,此刻却蹲在墙边,把脸埋在掌心里。
"铁牛,你这是..."徐明浩走过去,发现他的肩膀在微微发抖。
"浩哥,我...我不能走。"徐铁牛抬起头,眼睛通红,"春桃她爹说了,若我敢走,就把她许给镇上粮铺的二儿子。"
徐明浩一怔。春桃是邻村姜家的女儿,与铁牛相好己有两年。
"你可想好了?北迁是条活路。"
铁牛抹了把脸:"我知道。可春桃等了我三年...我若走了,她..."
徐族长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情义无价。留下吧,族里不会怪你。
祠堂里虽然来了很多人,但是真正报名的除了当初想放手一搏的人,其他的却寥寥无几。
......
夕阳西沉时,祠堂前的人群才渐渐散去。徐族长站在石阶上,望着族人们或坚定或彷徨的背影,长叹一声。
"爹,您估计能有多少户随行?"徐明浩轻声问。
"原想着至少百户..."徐族长苦笑,"现在看来,能有半数就不错了。”
面前的册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名字。
"六十一户。"徐族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比预想的少,但也够了。"
徐明浩翻开册子,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旁边都画了圈——那是表示留下的记号。徐森、徐春雨、徐毛子...他们的选择都在意料之中。但也有一些名字让他心头一热:做豆腐的徐老老汉己年近六十,竟也报了名;腿脚不便的徐阿婆带着三个孙子同行;就连最爱挑剔的蒲婶也毅然决定北上...
"爹,这些人..."
"都是想搏一条生路的。"徐族长站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腰背,"明浩啊,你记住,无论是走是留,都需要勇气。"
(http://wxgxsw.com/book/f0cgai-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