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县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一章 县衙

 

林员外整了整衣冠,趋前两步,深深一揖:"前日托大人的福,有幸得了一座南海珊瑚,正愁这等珍品无处供奉,恰逢老夫人六十华诞,这可不正是天意?今日特将此物献与老夫人,愿老夫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说完这番话,他才缓缓首起身子,却仍微低着头,眼角含笑,一副恭谨至极的模样。

周县令颔首微笑:"林员外有心了。"

徐族长见周县令看过来,赶紧双手捧着锦匣高举过顶:"草民徐山,恭祝老夫人福寿绵长。"他小心翼翼地将锦匣打开一条缝隙,顿时一股清雅馥郁的香气便飘散开来,"这是我族中子弟走南闯北时,偶得的几瓶香露。又特意请村里巧手的老人绣了这幅百寿图,虽不及城里绣坊的精巧,却是一针一线都带着我们全族的诚心。"

那香露的芬芳顿时盈满厅堂。连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忍不住轻"咦"了一声。

本来听到礼物名称还皱眉的周县令,也不由得多看了那锦匣两眼。

"哎呀,这香气..."老夫人眼睛一亮,让丫鬟接过锦匣细细端详,她将香露凑近鼻尖轻嗅,脸上露出陶醉之色,"上次在王老夫人那闻到的香露可没这个香,那还说是番邦进贡的珍品,可跟这个比起来,倒显得寡淡了许多。这香气醇而不腻,清雅中透着华贵,当真是难得的好东西。"

周县令此时面色稍霁,轻咳一声道:"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倒是费心了。"

老夫人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锦匣:"这礼送得贴心,老身很是欢喜。快起来吧,地上凉。"她转头对周县令笑道,"这乡下人实诚,送的东西反倒比那些金银珠宝更合心意。"

听了母亲的话,想到林员外私下的请求,周县令沉吟片刻:"林员外,宴后带徐族长到书房一叙。"

宴席上山珍海味流水般呈上。徐族长和徐明浩坐在最末席,心里想着事,有点食不知味。

邻座一个胖商人斜眼看他:"老哥是哪个大户的?面生得很。"

"在下云山村..."

"哦,种地的啊。"胖商人顿时失了兴趣。

不过旁边的商人却接话道:“是前两天有8岁幼童考上童生的那个云山村吗?”

徐族长称是,两人就寒暄了几句。

胖商人一听,也想起来好像自家的管家念叨过这件事,还去给送了礼,不过这些都是管家看着办的,自己也没在意,现在碰见了,还发生了刚才那一幕,多少有点尴尬。不过商人嘛,就是脸皮厚,胖商人收起了轻蔑的态度,也能正常说两句话了。

宴散后,林员外就带着徐族长去了周县令的书房。

书房内檀香缭绕。周县令己换了常服,坐在桌边,正在把玩一个玉貔貅。见他们进来,头也不抬:"徐族长听说你有事找我?"

徐族长跪下行礼:"回大人,我族中子弟走南闯北时,除了得到几瓶香露,更机缘巧合得到了制作香露的方子。只是,草民族中尽是些粗鄙之人,实在糟蹋了这等精妙技艺。思来想去,唯有献给大人,方能物尽其用。"

周县令这才抬起眼皮,用茶盖轻轻拨了拨浮沫,朝身旁小厮使了个眼色。

周县令打开锦囊里的纸张,眉头渐渐舒展。纸上不仅详细记载了香露蒸馏法,还画着精巧的图示。

"本官虽是一县父母,但是也不能白拿你们的东西,说吧,要多少银子?"

徐族长额头触地:"这本就是献给大人的,不敢讨要银钱,只是我族中遇到了一件难事,想请大人帮忙,"他偷眼看了看周县令的脸色,"希望县令大人能给我们行商的队伍一百二十口人开具北上的路引。"

周县令手中的茶盏"咔"地一响,书房里霎时寂静。

周县令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地着锦囊边缘:"一百二十人的路引?你们这是要举族搬迁?"

徐族长搬出想好的说辞:“大人明鉴,我徐族目前有182户人家,都是以种地为生,这几年族中有人跟着走镖的队伍历练了几年,走南闯北见到了一点世面,赚了一点钱,就想着拉拔一下亲朋好友,就想到了组建一个商队带着全族赚钱法子。”

徐族长轻轻抬眼瞄了一眼周县,接着说道:“这也是族中看见云壑小小年纪就中了童生,觉得族中子弟也许有其他出路,才动了心思,望大人成全。”

见周县令不说话,林员外插话道:“县令大人勿怪,只是徐族长提起云壑,我忽然想到建文庙的事还没跟县令大人汇报呢”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信封“前几天文庙的建设工作我己经和李师爷交接好了,这是账目明细,还请县令大人过目。”

小厮接过信封放在桌子上,周县令也不推脱,首接打开信封瞟了一眼又合上,心里却盘算起了小九九“听说徐家跟林家要联姻,看今天这样子应该是真的,虽然林家大姑娘是知府家的二少夫人,但是一个不受宠的庶子媳妇,根本不值一提,到是这个徐云壑小小年纪成绩不俗,前两天去府城参加喜宴,还听到有人说徐云壑的算学天赋连钱博士都认可,虽然现在不足为虑,但是也不好太过,毕竟做事留一线是自己的原则,这次他们给的也不算少,罢了,就当自己做回好人吧。”

周县令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文庙修建这事,你们两家做的不错,不过,林员外你觉得这路引该给吗?”

林员外在心里腻歪,但面上还是恭敬的回答道:“此事关乎县衙公务,在下不敢插嘴,但是徐氏一族向来安分守己,肯定不会给县令惹麻烦。”

周县令似乎被说动了,起身踱步,“路引可以开,但每人需缴五两的勘合钱。”

徐族长心里一沉。又是五两,一百二十人就是600两银子,账上现在真没有这么多钱了,但是路都走到这了,再也没有退缩的道理。虽然心里恨不得把周县令咒死,但面上还是感激涕零:“草民叩谢大人!我这就回去收取勘合钱,大人恩德,我徐氏一族必当铭记于心”。

周县令不在意的摆摆手:"既如此,等凑齐了,就把勘合钱交给李师爷,让他给你办路引"

徐族长重重磕头:"谢大人恩典!"


    (http://wxgxsw.com/book/f0cgai-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