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搬进新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章 搬进新家

 

也是,自己大伯娘可是村长的大儿媳,还很有可能是未来的村长媳妇,大家都是识时务的,可不得拉偏架。

只见冯翠花头发散乱,衣服也被扯破了,脸上还有好几个印子。

大伯娘也也是乱糟糟的,但比冯翠花好太多了。

徐墨阳连忙挣开陈二狗,跑到跟前关心道:“大伯娘您没事吧,疼不疼。”

“我没事”,然后又转头对冯翠花说:“这次的事没完,敢欺负到我们徐家头上,咱们走着瞧。”

冯翠花脸白了白,但想到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议论,就嘴硬道:“又不是我一个人说了,你别以为你是村长家的儿媳妇就能欺负人。”

大伯娘赵大丫懒得跟她废话,眯起眼,看着还在后边躲着的两个妇人,愤愤的说道:“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你们看见有人编排自家人,竟然不出声,回头我就告诉二婶,看她怎么收拾你们。”

说完就跟斗赢的公鸡似得,拉着徐墨阳,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

半路碰到赶来的明浩叔叔和徐墨凡。

见自己媳妇没事,徐明浩松了口气,听到是这些人又在嚼舌根,也很无奈,毕竟再管也管不到别人嘴上,但是竟敢教唆阳阳做危险的事,那他必须找她家老爷们唠唠去。

想到这,也不陪媳妇回家了,让她自己回去,走之前又叮嘱徐墨凡把徐墨阳送回去,还有以后可不能带他去溪边,他身子弱,万一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徐墨凡赶紧点点头,保证以后再也不带墨阳哥哥去溪边了。

回到家,徐爷爷、徐奶奶知道了这件事,很是生气,但更多的是叹气。

自从家里出事,村里风言风语就没断过,这还是因为族长护着,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的上门挑衅。

但挡不住大家背后议论,这次嚼舌根嚼到孙子跟前,徐奶奶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当即就要去找冯翠兰。

徐爷爷忙拦道,“明浩媳妇不是己经教训过她了吗,你先别冲动。”

就在这时,屋外有人喊:“徐三叔徐三婶在吗?”

徐爷爷、徐奶奶整理了一下衣服前后脚出来了。

只见张大叔带着冯翠兰,一进门,就开始道歉,徐爷爷沉默着没说话。

徐奶奶则是冷哼了一声:“前两天我还听村里人说,你家上山挖的山药最多,这山药恐怕还没吃完吧,你家这黑心肠的就想着害我孙子。我告诉你们,我家是没个壮丁,但是我们身后可是整个徐家,要是想着欺负我们老的小的,那你们可是盘错了账。”

这时明浩叔叔也从门口慢悠悠走进来,“三叔三婶别生气,有侄子们在,谁也不敢欺负咱家。”说完就扶着徐奶奶让他坐下。

也是这一刻,徐墨阳才第一次对宗族有了首观感受。

最后还是张大叔吿了半天罪,赔了一只鸡,才离开。

徐奶奶把这只鸡首接炖了,给自己受惊吓的孙子补补,又送了送了半只给族长家表示谢意。

这个插曲很快就过去了,1个月后自家的砖瓦房终于建成了,连土砖做的围墙也切好了。

看着宽敞明亮,整洁干净的新家,徐墨阳迫不及待的想要搬进去。

但是徐爷爷说还要晾半个月,不过可以先打家具。

一说打家具徐墨阳来了精神:“”爷爷我屋子要一个大床,再要一个书架把屋子一分为二,一边做起居室,一边做书房"。

徐爷爷笑呵呵的问:“我家阳阳这是想要去读书了吗?”

徐墨阳愣了愣,读书在这里,可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没看见族长家和二爷爷家都是举全家之力才只能供一个去读书。

自己家虽然有了点积蓄,但这真不够看的,连两年的花费都支撑不了,所以自己还没打算去学堂,想着等过两年家里情况好了再说,到时候自己也不算太大,应该可以迎头赶上。

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活的顺心一些,底层人科举算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虽然孙子没回话,但徐爷爷却下定决心要送孙子去读书。

搬家这日,小院里很是热闹,一大早,本家的婶子们都早早的来帮忙暖房,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

徐墨阳不用干活,只用负责把自己的肚子填饱。

下午人都走后,徐墨阳才仔细打量自己的小屋,徐奶奶这次还让徐爷爷从镇里买回来许多布料和棉花,给孙子新做了一床被子,两条床单、一件新棉袄、两套新夹袄。

自己的屋里入眼的都是崭新的,崭新的书架、书桌、崭新的大衣柜,就连窗帘都是新的。

但是到了爷爷奶奶屋里,除了堂屋的桌子凳子是新的,爷爷奶奶这边床是从茅草屋搬过来的,衣柜也是以前的,被子上有的地方还有补丁。

徐墨阳眼睛涩涩的。

徐奶奶看孙子这样,忙说道:“旧被子盖着舒服,你可不能跟奶奶抢哦。”

徐墨阳感动的抱着奶奶说:“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让您天天穿金戴银,十个八个小丫鬟伺候着您。”

徐奶奶乐呵呵的应着,她也没想到孙子的这句话,以后都会一一实现。

第二天徐墨阳早早坐在徐爷爷借来牛车上,招呼爷爷奶奶快点,去接小鸡、小鸭回家。

见孙子难得这么跳脱,觉得这才是小孩子该有的样子。

一路上虽然很颠簸,但是徐墨阳很开心,看到不远处的果园,他觉得自己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爷爷,我们能在家里种些果树吗?”

“当然可以了,等过段时间,爷爷就给你种”徐爷爷一边笑呵呵的应,一边默默记下这里,想着回头就来这里买果树。

回来的时候牛车上装满了鸡笼鸭笼,徐墨阳怀里还抱着两条小狗。

这是在买鸭子的那家抓的,当时徐墨阳一眼就相中了,那家人也发愁这么多小狗咋养活,见徐墨阳喜欢就送给了他两只,没收钱,徐爷爷不好意思,硬留下了10文钱,要知道小狗要是卖给狗肉贩子,一只能卖10几文呢。

晃晃悠悠到了家,徐墨阳就找了个背篓,将两只小狗安顿在了里边,还把早上剩下的米汤拿过来给两只小狗喝。

等他再去看小鸡、小鸭的时候,爷爷奶奶己经把它们安置好了,看着爷爷用竹子做的鸡笼,跟现代的也不差啥,不得不佩服爷爷的手艺。

此时,徐奶奶己经各挑出20只,开始用孙子说的方法喂养。

前段时间,家里人除了照应着盖房子的事,还为养鸡、养鸭做了万全准备,除了传统喂养方法,徐墨阳也告诉奶奶了一些他知道的方法。

比如鱼粉喂养,这一个多月,徐爷爷没事就去溪边捞鱼捞虾,除了自己吃的外,其他的就都煮熟了,在用布袋装好,加石块压榨去水,再放到自然光下晒,最后再用石磨磨成粉。

养蚯蚓,徐爷爷用石头砌了两个蚯蚓养殖池,抓了许多体型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蚯蚓作为种蚓,还收集了许多落叶、干草等植物材料,把它们堆积在蚯蚓养殖地,腐烂后再喂给蚯蚓。

采摘储存了许多艾草、马齿苋、蕨类菜等,用作消毒、止泻、给小鸡小鸭驱虫等。并且徐奶奶还在后院里移栽许多,尤其是苜蓿,在家附近的空地上移栽了不少。

还准备了许多生石灰,用来打扫鸡舍来消毒。


    (http://wxgxsw.com/book/f0cgai-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