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朝堂风云

 

紫宸殿内龙涎香袅袅升腾,如同一层缥缈的轻纱,将殿内的气氛烘托得更加肃穆。

景元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手指无意识地着指间的翡翠扳指,那温润的触感却丝毫无法缓解他心中的烦躁。他抬眼望去,阶下群臣竟如泥胎木偶般缄默不语,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只有香炉中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就在景元帝即将抬手示意散朝之际,一个身影突然从文官队列中踏出,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

只见那人身着绯袍,腰间系着玉带,正是监察御史崔琰。他腰间的象牙笏板在晨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一道凛冽的寒光,仿佛预示着即将掀起的风暴。

“臣,监察御史崔琰,冒死劾奏!” 他的声音清越激昂,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梁间栖息的乌鸦惊飞而起,扑棱棱的翅膀声更添了几分紧张的氛围。

“吏部尚书张之谦纵恶仆赵福和赵承安强占平民良田三亩,更因这等恶行逼死老妇人;此外,还有不知来源的良田二十顷,这些良田的地契名字都为吏部尚书张之谦;其家奴还强抢平民货物,打伤货郎!” 崔琰的话语如连珠炮般吐出,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崔琰猛然转身,手中的笏板首指面色煞白的张尚书,那笏尖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更骇人听闻者……”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其家奴为了抢夺姑娘做妾,打残这位姑娘后又打死要去举报的唯一男丁,血书状纸此刻就在顺天府尹刘大人袖中!”

“这仅仅是查出来的三亩田地和一个妾所生出的事端,那二十顷良田和赵承安七八个妾室背后还不知道有多少骇人听闻的血案。”崔御史痛心疾首道。此言一出,满殿哗然,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众人皆不由自主循着崔御史的思路思忖:三亩薄田竟逼死老妪,一个妾室便令姑娘断腿、男子殒命。如此推算,二十顷良田与七八个妾室背后,岂不是暗藏六七百条人命?而这不过是一个管家的所作所为,如今哪家府宅没有三五个管家,这般累加起来,又该有多少冤魂枉死?

虽说在场众人亦非全然清白,但张子谦此人行径实在令人齿冷,其贪婪无度己属罕见,手段之狠辣更是令人发指。可笑世人总道 “皆是家奴所为,与主家无干”,若没有张子谦在背后撑腰纵容,那些家奴岂敢如此恣意妄为?更何况此事至今才东窗事发,此前多少罪孽不都是被张子谦凭权势压下了?

就在这时,张子谦踉跄着跪倒在地,乌纱帽的翅子簌簌颤动,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惶恐。“陛下明鉴!” 他声音颤抖,带着哭腔说道,“臣冤枉啊,这地契我毫不知情啊,必是那恶仆自作主张。臣夙夜忧勤,竟致疏于治家,愿捐三年俸禄抚恤遗孤...” 他试图以退为进,用捐俸禄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责。

谢临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暗自叹息,这老狐狸的手段果然狡猾。

景元帝的眸光越过众人,落在鎏金狻猊香炉升起的青烟上,那烟雾缭绕,如同他此刻复杂难辨的心思。突然,他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诡异。“崔卿以为,尚书府门前的石狮子该当何罪?” 这看似荒谬的问题一出,满殿朱紫瞬间屏息,他们都听出了天子话语中的深意,这分明是要将罪责全推给下人。

然而,崔琰却毫不畏惧,他不退反进,玄色补服上獬豸绣纹随着他的动作泛起银芒,那獬豸乃是公正的象征,仿佛也在为他的正义之举助威。

“回陛下,昔年先帝爷南巡时,有县令纵马踏毁青苗,自请廷杖三十。先帝言‘牧守者当为民请命,岂可伤民分毫’,遂夺其顶戴。”

崔琰引经据典,声音铿锵有力,“今张府恶奴敢言‘天塌下来有尚书顶着’,若不断其根本,他日是否有人敢说‘天塌下来有皇上...’” 最后半句他生生咽下,但其中的含义却不言而喻,惊得几位年迈的老臣险些掉落手中的笏板。

“放肆!” 景元帝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拍案而起,九龙冠冕上的十二旒玉珠哗啦作响,那声音如同惊雷,在殿内回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谢临适时出列,他身着月白蟒袍,在朱红梁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臣附议崔御史。”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若人人都以治家不严推脱罪责,那么主家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此言一出,勋贵队列中传出数声抽气,显然谢临的话触动了他们的神经。

景元帝面上依旧怒意凛然,龙颜勃发之势不减分毫,心底却对谢临的筹谋暗暗称许。听闻此次邀崔御史旁听审案,原是谢临向刘大人进的谏言,这人选当真是妙!崔御史素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从不依附任何派系,便是朕有时降旨,他亦敢据理力争。将此事交由他来督办,必能如利刃出鞘,从那盘根错节之处撕下一块真章来。

就在景元帝思绪万千之时,张子谦突然重重叩首,额头撞击在汉白玉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转眼间,鲜血便染红了地面。“老臣糊涂!愿以开国勋贵之后的身份自请赴诏狱待参!”

他刻意加重 “开国勋贵之后” 的字眼,袍角拂过阶前雕刻的蟠龙纹样,将家族世代供奉的鎏金铁券印信露在袖扣处,那印信边角还留着太祖皇帝御赐的刻痕,此刻却成了要挟皇权的利刃。

“臣父亲及家将等忠良血誓仍在太庙供奉,若因家奴之过受辱,恐寒了功臣之心啊陛下!”

景元帝的瞳孔微缩,他想起太庙中张子谦祖父的画像,想起那些随太祖打天下时 “与国同休” 的誓言,此刻这些荣耀竟成了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剑。殿外檐角铁马叮咚作响,惊飞的雀群掠过琉璃瓦,将檐下 “正大光明” 匾额的阴影剪得支离破碎。

景元帝满脸怒容,却依然没有说话!

就在此时,只见户部侍郎赵康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或有隐情。张尚书素日为官清廉,怎会纵容家奴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想必是奸人构陷,望陛下明察秋毫,还张尚书一个清白。”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其他几位官员的响应。

“赵大人所言极是。” 吏部左侍郎钱明也出列说道, “崔御史风闻奏事本是言官本分,只是弹劾二品大员非同小可。那家奴供词中可没说张尚书指使,若因那句“吏部尚书府能保我”便要认定张尚书有罪,岂不是让‘风闻言事’成了构陷忠良的利器?”

钱明说到此处忽然顿住,目光似有若无扫过崔御史的方向,“况且张尚书主掌吏部十载,哪一项不是干系国本的要政?当年推行‘考成法’,将全国七品以上官员考绩周期从三年缩至两年,京察时亲手复核过两千七百份官员卷宗,多少尸位素餐之辈被清退出列;更不必说重建吏部架阁库时,将自开国以来的官员任免文书分十二类归档,光那防虫防潮的樟木架就用了三百六十副。”

他忽然提高声调,玉笏在手中一顿:“这般夙夜在公的能臣,岂能因家奴过失便被污为蛀虫?若今日开了这‘以下证上’的先例,往后满朝文武谁还敢在选官任贤上担责?谁又敢在整顿吏治时做那‘得罪人的差事’?”

谢临心中冷哼,清退的哪里是“尸位素餐之辈”?明明是“不同流合污之辈”吧!

“陛下,臣等附议!” 不少官员纷纷上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试图为张之谦辩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巧妙地将矛头指向崔琰,指责他弹劾不实,意图扰乱朝纲。

“荒唐!” 兵部侍郎李拓猛地挣开兵部尚书拽着他衣袖的手,踏前一步撩袍跪列,声音震得殿上金砖嗡嗡作响,“堂堂二品大员,出仕不过数十载便累良田二十顷,这等聚敛速度,谁敢说田垄之下没有枯骨冤魂?此刻口口声声喊着奸人构陷,可满朝文武谁有胆子构陷二品大员?若不是背后有人撑腰,一个家奴怎敢把人命当草芥踩在脚下?”

他额头抵着冰凉的地面,声音里翻涌着血色般的激愤:“我靖安建国不过二十余载,朝纲初立便有此等蛀虫啃噬根基,若再姑息纵容……” 李侍郎突然抬头,眼中血丝几乎要迸出来,“可知道边疆戍卒此刻还穿着露趾的战靴?去年三关告急,军报里写着兵士们啃了三个月的麸糠,可户部批下来的文书却是‘着令彻查军营军粮去向’!陛下,这蛀虫吃的是民脂,吸的却是戍边儿郎的血啊!”

兵部尚书孙正武一声叹息,也出列跪下:“陛下,为了还张尚书一个清白,也为了给百姓一个交代,还是应该彻查啊!”

景元帝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欣慰,还是有明白人的。

他想起今日一大早谢临呈上的密信,太师王嵩与张之谦暗中来往,那么这些维护张之谦的大臣都是太师一系的人吧。

而太子与张之谦的联姻之事,更是让这潭水变得更加浑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博弈,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不过今天这事倒是也有好处,至少知道了哪些是人,哪些是鬼。

御座上的景元帝忽然抬手按住扶手,鎏金龙纹在袖底若隐若现。他垂眸盯着丹陛上跪着的群臣,指腹着青玉镇纸的棱角,半晌才从喉咙里逸出一声低笑:"大理寺卿 ——"

“臣在!”谢临出列。

这声唤让阶下众臣脊背一凛。皇帝慢悠悠抬眼,目光平淡:"着你领十三名寺正连夜勘审,所有涉事文契、人证七日内呈到朕的案头。"

"张子谦。" 皇帝忽然转了音调,语气淡得像在说天气,"治家无方己是失德,着罚俸一年,于府中闭门思过三月,未经宣召不得出府。那二十顷田亩......" 他忽然冷笑一声,"着令大理寺按《大明律》追赃,查明原主后逐户发还,若有典卖契约不清者,一并算在你张家头上。"

最后两个字落地时,皇帝猛地将镇纸拍在案上,惊得殿角铜鹤香薰的火星簌簌掉落:"至于那几个戕害人命的恶奴 ——" 他拖长了语调,声音里淬着冰,"不必送刑部了,午门外剐了吧,让京畿百姓都瞧瞧,我靖安朝的王法,是斩在谁的脖子上。"

"退 —— 朝 ——"尾音在空旷的奉天殿里回荡时,景元帝己扶着内侍的手起身,明黄衣角扫过御座台阶的瞬间,没人看见他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

随着景元帝的离去,紫宸殿内的群臣也纷纷散去。然而,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丝毫没有减弱。一场围绕着张之谦的朝堂权谋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崔琰与谢临并肩走出宫殿,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而太师一系的人则聚集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似乎己经胜券在握。

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场权谋的游戏,注定要在血与火的交织中继续下去。


    (http://wxgxsw.com/book/fhjcdf-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