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石城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青石城关

 

驴车在坑洼的黄土路上颠簸了大半日,将青山坳的葱茏山色和熟悉土腥味远远抛在了身后。当那低矮、略显破败却沉淀着千年沧桑的青石县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时,日头己经偏西,将城楼的剪影拉得老长。

王老栓亲自赶车,他特意换上了压箱底、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半新蓝布褂子,腰杆挺得笔首,仿佛不是送林墨进城,而是护送一件稀世珍宝。车上除了林墨简单的行李(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几本旧书,以及被他小心翼翼包裹好、夹在画板里的『薪火传灯图』拓印缩小稿),还堆满了乡亲们硬塞的山货:一袋新磨的苞谷面,几串风干的野菌,一小罐野蜂蜜,还有李德贵连夜烙的、能当干粮吃好几天的厚实锅盔。

“林老师,到了!”王老栓勒住缰绳,驴车停在略显嘈杂的城门口。他跳下车,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指着前方:“喏,教育局就在里面那条街,挂着大牌子的就是。俺就不进去了,这牲口进城里头不方便。”他搓着手,脸上带着自豪又有些不舍的复杂神情,“你……你好好干!给咱青山坳长脸!有啥事,指个人捎个信儿回来,咱全村都是你后盾!”

林墨跳下车,接过行李,心头也是一阵暖流涌动。他看着王老栓布满风霜却格外明亮的眼睛,用力点头:“老栓叔,放心。学校的事,还有山杏石头他们,就多劳您和李校长费心了。”

“包在俺身上!”王老栓拍着胸脯,又压低声音,“那丫头……还有那‘眼睛’……你也多留心。县里能人多,兴许……”

林墨明白他的未尽之意,郑重道:“我知道,我会谨慎。”

目送王老栓赶着驴车,在夕阳余晖中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归途,林墨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草木泥土的清新,而是煤烟、人畜汗味、还有各种小摊贩食物混杂的气息。城门口人来人往,穿着“的确良”衬衫、拎着人造革提包的行人步履匆匆,偶尔驶过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铃声清脆,一切都昭示着与宁静山村的截然不同。一种既新鲜又带着淡淡疏离的陌生感包裹了他。

他背起行囊,拎着沉甸甸的山货,迈步走进了青石县城。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灰扑扑的砖瓦房,间或夹杂着几栋刷了白灰的二层小楼。供销社的橱窗里陈列着略显单调的商品,国营饭店门口飘出炒菜的油香。街角的电线杆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和告示。这一切,对他这个“重生者”的灵魂而言,带着浓烈的时代烙印和一种奇异的“复古”感。

按照王老栓的指点,林墨很快找到了青石县教育局。那是一栋两层的水泥小楼,比周围的建筑显得“气派”一些,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传达室的大爷戴着老花镜,正慢悠悠地翻报纸。

“同志,您好。我是青山坳小学的林墨,来报到的。”林墨上前,礼貌地说道。

大爷抬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林墨的衣着朴素,甚至有些陈旧,裤腿上还沾着赶路时的浮土,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麻袋和布袋,活脱脱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模样。大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慢条斯理地问:“青山坳的林墨?哦,就是你啊。等等,我看看通知。”他慢吞吞地拉开抽屉,翻找了一会儿,才拿出一张纸,“嗯,是有这么回事。去二楼,找人事科陈科长。”

“谢谢。”林墨道了谢,拎着东西走进略显昏暗的楼道。水泥楼梯扶手冰冷,墙上刷着半截绿漆,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墨水和旧纸张的味道。他能感觉到几道目光从敞开的办公室门里投射出来,带着审视和好奇。

二楼人事科的门开着。林墨敲了敲门:“请问,陈科长在吗?”

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梳着分头,戴着黑框眼镜,约莫西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抬起头。他面容严肃,眼神锐利,正拿着钢笔在一份文件上写着什么。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林墨身上,尤其是他拎着的大包小裹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我就是陈卫国。你是林墨同志?”陈科长的声音不高,带着公事公办的腔调。

“是的,陈科长,您好。我来报道。”林墨放下行李,尽量站得端正。

陈卫国放下笔,没有起身,也没有握手的意思,只是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坐吧。”他拿起桌上一份材料,扫了几眼,“嗯,你的情况局里知道了。青山坳小学搞得不错,尤其那个……把什么古碑结合教学?还有那个叫石头的学生,是吧?县报那篇报道,影响不小。”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褒是贬。

“是村里和孩子们努力的结果。”林墨谦逊地回答。

陈卫国点点头,似乎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林墨同志,你要明白,县里的教育环境和要求,跟你们那山沟沟里是完全不同的。这里讲的是规范、是成绩、是升学率!不是弄点花花草草、讲讲故事唱唱山歌就能糊弄过去的。”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县一中是咱们的重点,这次公开课,局里很重视,市里也可能来人听。你代表的是我们青石县教师的面子,更是你个人前途的关键一步!搞好了,自然有你的好处;搞砸了……哼,后果你自己掂量。”

这毫不客气的“下马威”,让林墨心中了然。这位陈科长,显然对所谓的“乡村创新”并不感冒,甚至可能带着偏见。他看重的是稳定、是看得见的“成绩”,以及这次公开课不能出任何纰漏,影响他的政绩。

“请陈科长放心,我会认真准备,全力以赴。”林墨平静地回应,眼神没有丝毫退缩。

陈卫国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点慌乱或谄媚,但只看到一片沉稳。他略显无趣地收回目光,拉开抽屉,拿出一把黄铜钥匙和一张纸条:“行了,这是你的临时宿舍钥匙,地址在纸条上。县一中安排的,就在学校后面。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县一中教务处找刘主任报到,他会安排你熟悉环境和备课。记住,别迟到!县里不等人!”

“明白。”林墨接过钥匙和纸条。

“去吧。”陈卫国挥挥手,重新拿起钢笔,目光落回文件上,不再看他。

走出教育局小楼,夕阳的余晖己经所剩无几。林墨按照纸条上的地址,七拐八绕,终于找到了县一中后面的教工宿舍区。那是一片比教育局更显陈旧的平房,红砖,不少窗户玻璃破损,用木板或报纸糊着。空气中弥漫着公共厕所和煤炉混合的复杂气味。

他找到对应的门牌号——一个位于角落、采光极差的单间。钥匙插入锁孔,发出艰涩的“咔哒”声。推开门,一股潮湿发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很小,只有十平米左右,靠墙一张光板木床,一张摇摇晃晃的旧书桌,一把椅子,墙角堆着些废弃的杂物。窗户对着隔壁的墙壁,光线昏暗。唯一的好处是,还算干净,显然是临时打扫过。

林墨放下沉重的行李和山货,环顾着这逼仄、简陋、散发着霉味的小空间。这里,就是他未来一段时间在县城的“家”了。与青山坳小学那虽然破败却充满人气和希望的宿舍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冰冷和压抑。

`教育明灯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环境切换:青石县城】

【状态:轻度精神压抑(环境不适)】

【被动技能『薪火微光』激活,微弱抵抗环境负面情绪。精神韧性生效。】

【新任务触发:初露锋芒(公开课)】

【任务目标:在青石县一中公开课中获得广泛认可(评价≥80%正面)。】

【任务奖励:教学点+1500,解锁新功能模块[影响力分析],声望提升(县级)。】

【失败惩罚:声望下降(县级),后续发展受阻。】

林墨走到那张旧书桌前,放下包裹着『薪火传灯图』的画板。他没有立刻打开,而是伸出手指,轻轻拂去桌面上的一层薄灰。指尖传来粗粝的触感。

“规范…成绩…升学率…”他低声重复着陈卫国的话,嘴角却微微扬起一个极淡的弧度,眼神在昏暗中反而亮起一丝锐利的光芒,“还有……面子。”

窗外的县城夜色渐浓,远处传来模糊的广播声和几声犬吠。这个陌生的、带着审视与规则的世界,正向他徐徐展开。他感到一丝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面对挑战的兴奋。

青山坳的星火,能否在这看似更广阔实则更复杂的青石城关,点燃第一声清鸣?答案,将在那间汇聚了无数目光的公开课教室里揭晓。

他拿出一个硬邦邦的锅盔,就着水壶里的凉水,慢慢嚼着。食物粗糙,却带着李德贵和青山坳特有的踏实温度,无声地驱散着初来乍到的寒意与孤寂。明天,将是新的开始。


    (http://www.wxgxsw.com/book/fjeche-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