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 章 赤水河放灯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8 章 赤水河放灯夜

 

农历七月十五,夜幕如墨般笼罩着茅台镇,赤水河在夜色中静静流淌,河面泛着粼粼波光,仿佛无数细碎的银鳞在水中闪烁。此时,茅台镇的夜空被孔明灯映得通红,点点星火在夜空中摇曳,似是天上繁星坠入人间。赤水河两岸,人头攒动,成千上万盏纸灯顺流而下,宛如一条流动的银河。每一盏纸灯的灯面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承载着无数人的痛苦与哀怨——那些因假酒受害的消费者,他们有的失明,有的失去生命,家人至今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为了生计西处奔波,却始终无法讨回自己应得的报酬;还有无数被行业乱象波及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被搅得支离破碎,心中的愤懑无处诉说。

袁媛站在码头上,寒风呼啸而过,吹得她的发丝凌乱,手中的纸灯也微微摇晃。她的目光空洞地望向远方,思绪飘回到了过去。灯面上,她只写了两个字:“父亲”。这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她对父亲复杂的情感,有思念,有不解,更有深深的迷茫。老董事长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到她身边,每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他缓缓将一盏写有“老友”的灯轻轻放入河中,浑浊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摇曳的灯火,仿佛要从那微弱的光芒中寻回往昔的记忆。“当年老袁带着我们在河边建厂房,说赤水河的水酿得出最干净的酒。”他的声音被河风揉碎,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无奈,“后来啊,人心比河水更难摸清。”袁媛听着老董事长的话,心中泛起一阵酸楚,父亲曾经的理想与如今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她难以接受。

人群中突然传来啜泣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跪在岸边,面前摆着三个斟满酒的粗瓷碗。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泪水不断从浑浊的眼中涌出,打湿了苍老的面庞。“我儿子喝了假酒瞎了眼,这些年我天天盼着能讨个公道……”她的声音哽咽,充满了绝望与无助,“今天,就当是那些冤屈都随水去了。”说完,她颤抖着将灯推向河面,那盏承载着她无尽痛苦的纸灯,缓缓地融入了河中众多的纸灯之中,随波逐流。

对岸,几个年轻人举着“抵制行业腐败”的横幅,愤怒的情绪在他们身上蔓延。火光在他们愤怒的脸上明明灭灭,映衬出他们坚定的神情。突然,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发现一盏灯上写着“袁兴茅千古”,这一发现瞬间引发了激烈的争执。“他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凭什么给他点灯?”一个年轻人愤怒地喊道,眼中充满了仇恨。“可他也救过酒厂,养活了镇上多少人!”另一个人反驳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争吵声越来越大,情绪也愈发激动。在混乱中,那盏灯被愤怒的手打翻,火苗瞬间吞噬了脆弱的纸灯,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夜空中。

袁媛看着这一幕,泪水模糊了视线。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录像,想起他在法庭上吐血的模样,那痛苦的画面深深刺痛着她的心。更想起儿时父亲带她在河边玩耍,教她辨认不同水质对酒的影响,那时的父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充满了对酿酒事业的热爱。“爸,你看,大家还是不原谅你。”她对着河水轻声说,声音中充满了哀伤与无奈,随后将手中的纸灯放入河中。那盏写有“父亲”的纸灯,带着她复杂的情感,缓缓飘向远方。

此时,上游飘来一盏特殊的灯。灯身用高粱秸秆扎成,缀满新鲜的酒曲,微弱的火苗在曲块间跳跃,散发出独特的香气,那香气仿佛带着时光的味道,让人不禁回忆起曾经的岁月。王德发颤巍巍地拨开人群:“这是我按老袁当年教的法子做的,就当送他最后一程。”众人看着这盏特殊的灯,心中的情绪也变得复杂起来。

随着纸灯越飘越远,河面渐渐被灯火连成一片璀璨星河。有人开始唱起古老的酒歌,苍凉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一甑高粱一甑月,半盏良心半盏劫……”那歌声仿佛诉说着茅台镇酿酒行业的兴衰荣辱,带着无尽的感慨。远处,酒厂新厂房的霓虹灯在河面投下倒影,与漂流的纸灯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仿佛两个时代在赤水河上无声对话,预示着茅台镇酿酒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革。


    (http://www.wxgxsw.com/book/fjghdg-1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