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空气。窗外,早春的阳光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却无法驱散室内的阴霾。巨大的投影屏幕上,那条代表高端酒销量断崖式下跌的曲线,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盘踞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头。
营销总监的声音干涩而疲惫,汇报着最新的市场反馈和经销商恐慌性退货的规模。数字冰冷,每一个百分点都代表着巨额的库存积压和现金流压力。几个跟随老董事长打江山的技术元老,面色铁青,嘴唇紧抿。
“必须转型!”袁兴茅的声音打破了死寂,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商务宴请”和“收藏投资”的两个空白区域。“公务市场没了,但人总要应酬,总要面子!商务宴请就是新的战场!还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尤其在几位老工匠脸上停留,“酒不仅是喝的,更是‘藏’的!收藏酒市场,潜力巨大!”
“转型?说得轻巧!”技术总工陈师傅猛地拍案而起,袖口的补丁随着他的动作颤抖,“砍掉‘特供’?主推中端?还要搞什么‘收藏酒’?董事长!兴茅的牌子是靠什么立起来的?是靠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是靠实实在在的品质!不是靠这些花里胡哨的包装、虚高的价格!‘典藏’系列那是多少老师傅的心血结晶,说砍就砍?这跟自断臂膀有什么区别?”
陈师傅的话像一把盐,撒在了高管们本就焦虑不安的心上。保守派元老们纷纷附和,质疑声西起。市场派和少壮派则紧锁眉头,沉默不语。
袁兴茅深吸一口气。他理解陈师傅的愤怒,那愤怒里有对工艺的坚守,有对品牌内核的担忧,更有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他想起陈怀仁当年在制曲车间里,佝偻着腰,用布满老茧的手细细翻动酒糟的样子。品质,确实是兴茅的根。
但现实,冰冷得像赤水河一月的石头。
“陈师傅,各位老师傅,”袁兴茅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种罕见的疲惫和恳切,“我比任何人都知道兴茅的根在哪里。我也心疼那些好酒,那些心血。可是,市场变了!天变了!”他的手指再次狠狠戳向屏幕上的亏损曲线,“不转型,我们就是死路一条!仓库里的酒会变成废水,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来,银行会抽贷!到那时,别说‘典藏’,连最基础的酒都保不住!‘断腕’,是为了保住性命,保住根基!”
他转向市场总监:“‘商务精英系列’,立刻启动!包装要大气,价格卡在竞品中高端区间,突出‘品质传承’和‘社交价值’。配套的水晶酒具设计要快,找最好的厂家合作,要让人拿到手就觉得有面子!”
他又看向负责新产品的副总:“‘收藏酒’,是我们活下去的另一条腿!生肖概念,马年!‘马到成功’,寓意要突出!设计要极致奢华,用料要不计成本!故事要讲好,稀缺性要给我炒起来!出厂价,首接溢价500%!首批,严格控制数量!”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袁兴茅“双轨转型”的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保守派们面如死灰,他们看到的是传统的沦丧和品牌的异化。少壮派们眼中则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他们看到了绝境中的一丝生机,尽管这生机带着浓浓的铜臭味和巨大的风险。
袁兴茅坐回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知道,这道命令一下,兴茅就不再是过去的兴茅了。断腕求生,断的是过去的荣耀和骄傲,求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内部撕裂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
(http://www.wxgxsw.com/book/fjghdg-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