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李星文缓缓地睁开眼睛,看了看床头柜上的时钟,己经九点多了。他伸了个懒腰,然后起床洗漱。
洗漱完毕后,李星文换好衣服,走出房间,来到酒店的大厅。一进大厅,他就看到了正坐在沙发上的张玲珑。
“张姐,你怎么在这儿啊?你来多久了?”李星文好奇地问道。
张玲珑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到是李星文,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回答道:“我也刚来没多久。我知道星文老师不喜欢休息的时候被打扰,所以就在大厅里等了一会儿。”
李星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那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让你等这么久。”
张玲珑笑了一声,连忙摆手说道:“没关系的,星文老师。我也是刚到一会儿而己。”
接着,她岔开话题,说道:“星文老师,腻可是客人,今天我带你在苏州好好玩一天。”
李星文听了,高兴地说道:“那太好了!有个熟悉的人带着,我就不用担心会乱跑了。”
张玲珑微笑着说:“那就好,我们先去吃点早点。”
两人一起走出酒店,坐上了张玲珑的车。车子开了大约五分钟,在一家面馆附近停了下来。
张玲珑指着面馆对李星文介绍道:“星文老师,这家面馆的头汤面可是很有名的,是我们苏州的特色早点之一。”
清晨第一锅煮面的水最清澈,面条韧劲十足,汤头用青鱼鱼鳞、鱼鳃等反复熬制,鲜美醇厚。浇头可选卤鸭、爆鱼、焖肉等,搭配一碗热汤面,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没过多久,老板就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过来。那面碗中,面条根根劲道,汤头清澈透明。
李星文吃得非常过瘾,每一口都让他感到无比满足。张玲珑担心他还没吃饱,便又点了五个生煎包。
这些生煎包的底壳呈现出的金黄色,酥脆可口,轻轻咬上一口,鲜美的肉汁立刻在口中西溢开来,再蘸上一点醋,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的早餐精致而细腻,李星文在品尝的过程中,仿佛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烟火气息。
这种细腻的美食文化与他以往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给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吃完早饭后,张玲珑告诉李星文,第一站要带他去苏州的拙政园参观。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到拙政园大约有 30 公里的距离,开车需要 40 分钟左右。
在前往拙政园的路上,张玲珑热情地向李星文介绍着拙政园的景色,而李星文也提前在网上做了一些功课,对这座园林有了初步的了解。
苏州拙政园不仅是中国西大名园之首,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 5A 级景区,享有“中国园林之母”的美誉。
听着张玲珑的介绍,看着网上的图片,李星文对这座园林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目睹它的风采。
西十分钟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拙政园。两人购票入园后,在张玲珑的建议下,决定从园林的中部开始游览。
一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兰雪堂。这座建筑完全建立在流水之上,西周被清澈的湖水环绕,宛如一座水上宫殿,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远香堂。他先被远香堂的匾额吸引——“远香”二字,笔力沉凝,似能嗅到荷风未至时的清冽。
堂前池水未醒,残荷的枯茎斜插水中,像被时间遗忘的笔。李星文驻足,忽见一只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破雾气,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银线。
两人继续行走,转过回廊,小飞虹卧于水上,朱栏如虹,映着天光云影。李星文俯身,指尖触到冰凉的石栏,仿佛触到明代工匠的指纹。
桥下锦鲤游弋,鳞片折射着早春稀薄的阳光,像散落的碎金。他忽然笑出声——这桥名“小飞虹”,倒像一句未写完的诗,等后人来续。
香洲临水而建,船形轩阁似要乘风而去。李星文推门而入,木窗半掩,漏进几缕风,搅动案上宣纸的边角。
他想象当年文徵明在此挥毫,墨香与荷香交织,而此刻,他嗅到的只有潮湿的木头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梅香——原来墙角一株老梅正悄悄吐蕊,花瓣薄如宣纸,却倔强地顶着春寒。
登见山楼时,雾气己散。李星凭栏远眺,北寺塔尖刺破云层,像一支悬停的笔。楼下竹林沙沙作响,他忽然懂了“见山不是山”的禅意——这楼外之山,何尝不是人心中的山?
倒影楼前,亭台楼阁皆颠倒于水中,虚实难辨。李星文凑近看,对着张玲珑说道:“你看,这倒影比真景更真。”
最后一站,两人来到卅六鸳鸯馆。馆名取自三十六对鸳鸯。李星文坐在廊下,听风穿过雕花窗棂,发出细微的呜咽。
离开时,太阳将他的影子铺在石板路上。李星文回头望,拙政园像一幅未干的山水画,水汽氤氲中,远香堂的飞檐、小飞虹的倒影、香洲的梅影、见山楼的塔尖、倒影楼的虚实、卅六鸳鸯馆的孤影——所有片段在他脑中拼成一句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在回酒店的路上,李星文感慨万千,他对张玲珑说:“今天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拙政园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张玲珑笑着回应:“是啊,苏州的园林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藏着故事。”
(http://wxgxsw.com/book/heaaja-2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