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过寿(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过寿(九)

 

作为和大清一齐开启国内大改革的日本,明治维新虽然给日本的社会上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巨大的变革背后,往往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变革一般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日本自1603年起开始由德川家康建立的德川幕府进行统治,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与荷兰在长崎进行有限贸易。首至公元1854年,美国准将佩里率领舰队扣开日本大门(著名的黑船事件),逼迫德川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才使得长期与世界脱轨的日本,必须重新审视世界新格局。

巨大的外部冲击,使得旧的特权阶级——武士阶级,不得不想尽办法保卫曾经的权益。各地武士阶级隶属于各地藩主,藩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幕府将军是最大的武士代表。藩主需要听命于幕府将军,但是其麾下的武士只听命于所效力的藩主,类似于“我的雇佣的雇佣,不是我的雇佣。”武士拥有战争发动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特殊权力,所以其地位在士农工商之上。

自“黑船事件”后,日本武士提出“攘夷”的口号并发动了对外的一系列行动,但全部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日本国内积压己久的矛盾迅速爆发,曾经的“尊王攘夷”变成了“尊王维新”——除了要求幕府将军大政奉还于天皇,日本各界对于实行新政有着迫切的需求。

1866年至1869年,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幕府军与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决战,幕府战败。最终幕府残余势力在北海道五棱郭投降,德川时代终结。

1869年,日本各藩名义上将土地和人口归还天皇。在削弱地方藩主权力之后,废除藩国制度立马开始实行。日本各地割据的历史,被设立中央首辖的府县所取代,从而实现全国上下的行政统一。

此时的日本,其内核是秦制——中央集权制,并添加了西化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例如引入内阁制、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确立君主立宪制。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内阁并不具备独立的行政权力,日本内阁只是天皇用来行使权力的机构,仅仅代表天皇的个人意志。

在经济层面,日本推行“殖产兴业”,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同时改革地税(1873),确立了货币经济。

在军事层面日本实行征兵制(1873),建立近代陆军与海军,废除了武士阶层开战的权利,使得以战争为生存之本的武士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在社会文化层面,日本政府提倡“文明开化”,推广义务教育,改革历法、服饰(如断发令)等。

武士阶层因为失去了特权,同时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得他们不懂得劳动、经商等普通民众赖以生存的方法。虽然日本政府在名义上给全国200多万武士及其家庭按月提供资金,但是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众多以前显赫的武士家族和代表,逐步沦落到破产的边缘。


    (http://wxgxsw.com/book/ichcff-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