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夜雨(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7章 夜雨(四)

 

光绪七年七月初六,山东枣庄暴雨如注。

李庭跪在泥水里,额头抵着青石板的裂痕。雨水顺着他的脊梁往下淌,把粗布短褂浸得透湿。马蹄铁踏碎水洼的声响越来越近,他听见县丞尖细的嗓子在雨幕里飘:"每亩加征三斗,这是道台的钧令!"

"官爷,开春才交过夏税......"老村长颤巍巍举起烟袋锅,话没说完就被马鞭抽翻在地。李二牛看见老人花白的辫子散在泥浆里,像条垂死的鱼。

"反了你们!"周世荣勒住枣红马,镶铜的腰刀在雨中泛着冷光。这个三十出头的哨官有张马脸,左颊横着道蜈蚣似的刀疤,"朝廷养兵千日,眼下南边闹拳匪,西边有旱魃,尔等刁民还敢抗粮?"

二十几个绿营兵哗啦啦端起洋枪,枪管上的雨水汇成细流。李庭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的茧子。他想起前一段时间,有个过路的,这人带着一把大刀,自称姓赵,好像是什么劳什子大刀会的。一开始村里人以为他是个绿林强盗,后来才知道他不是个恃强凌弱的,但也不敢和他有交集,只有李庭和仲先生与他接触过。前几日,他们在村外关帝庙相见时,赵铁鹰终于说了他的来历。

"我原本是个铁匠,只因官府盘剥太狠,不得已入了大刀会。此番前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不要相信官府的鬼话,他们就是要把咱们当韭菜割,今年割三茬,明年就敢割五茬!"

"把粮车推出来!"周世荣的马鞭指向祠堂方向。两个兵丁踹开柴门,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石救命粮——那是全村人剥树皮、挖草根,从牙缝里省下的冬粮。

李庭突然窜起来,像头受惊的骡子撞向粮车。他的肩膀重重磕在木轮上,震得牙关发酸:"不能动!这是全村人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雨声里传来婴儿的啼哭,混着女人们压抑的抽噎。

周世荣冷笑一声,马鞭在空中甩出脆响。两个兵丁揪住李庭的辫子往石阶上撞,血水混着雨水在青砖上蜿蜒。不知谁喊了句"大刀会来了",祠堂屋顶突然跃下七八条黑影。

赵铁鹰的鬼头刀最先劈开雨幕。这个四十岁的铁匠赤着上身,胸口的青龙刺青在雨中发亮。刀光闪过,两个按着李庭的兵捂着脖子栽倒。周世荣的瞳孔猛地收缩——那柄刀他认得,去年沂州府剿匪时,这把刀砍翻过三个把总。

"放箭!"哨官的声音变了调。弓弦嗡鸣穿透雨声,李庭看见赵铁鹰旋身挥刀,三支雕翎箭应声而断。但身后传来沉闷的倒地声,拿粪叉的王老汉被箭矢贯穿胸膛,血沫从豁牙的嘴里往外冒。

大刀会的汉子们发出狼嚎般的呼啸。赵铁鹰的刀锋贴着马腹划过,枣红马惨嘶着人立而起,把周世荣掀翻在泥浆里。哨官刚要摸腰刀,鬼头刀已经架上脖颈。

"让你的人滚。"赵铁鹰的声音比刀还冷。他背后关帝庙的残破飞檐在雨中摇晃,像柄将折的剑。

周世荣突然咧嘴笑了,沾着泥水的白牙闪着寒光:"你们这些蝼蚁......"话音未落,西南方向炸响三声号炮。暴雨中浮现出密密麻麻的火把,把祠堂照得如同白昼——曹州镇标的三百援兵到了。

赵铁鹰的刀在哨官脖子上勒出血痕,却迟迟没有落下。李庭突然明白,这个能单手提起石锁的汉子,终究不敢杀官造反。雨越下越大,祠堂檐角的铁马叮咚乱响,像是阎王爷在摇招魂铃。

马蹄声震得地皮发颤时,赵铁鹰终于动了。鬼头刀划出半轮冷月,周世荣的头颅飞起三尺高,血柱喷在"忠孝节义"的匾额上。李庭听见自已喉咙里发出非人的嘶吼,抄起王老汉的粪叉冲向火把的海洋。

暴雨在黎明前停了。官道上三十多具尸体被草席盖着,血水渗进龟裂的土地。赵铁鹰的鬼头刀插在祠堂前的槐树下,刀柄红绸湿漉漉垂着,像条咽气的赤练蛇。二十里外,新任道台正在给巡抚写呈文:"七月枣庄民变已平,斩首二十七级......"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