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都督佥事(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6章 都督佥事(中)

 

看着殿下一脸决绝的贾赦,仁康帝眼中闪过一抹晦色。

众大臣见仁康帝久久不语,心中皆忐忑不安。他们或低头沉思,或偷偷瞥向贾赦,试图从他脸上读出一些端倪。有那同贾源交好之人,更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一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

仁康帝的目光终于从贾赦身上移开,转而看向这位突然站出来的老臣,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哦?徐老爱卿有何高见?”仁康帝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徐姓老臣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万岁爷和众位同僚都该知道,源公在世时同徐某一向不和,时常争执。

故而徐某今日绝不会偏袒贾赦父子任何一方,徐某所言,皆出自公心。”

众臣闻言,虽不知徐姓老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没有开口反驳。

徐姓老臣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源公虽同徐某不和,政见相左,时常争执,但那皆是出于公心,为了朝廷的未来。

私底下,徐某对源公的品德却是钦佩不己。

他一生忠诚于朝廷,勤勉于政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对子孙更是严苛至极,从不徇私枉法,只盼他们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为君王效犬马之力。

这样的品德,这样的家风,怎能不让人敬仰?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说到此处,徐姓老臣的目光变得柔和,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贾赦作为源公的长孙,自幼便养在源公膝下,得其亲自教养。

源公对他,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期望。言传身教之下,贾赦又怎会是贾代善口中那等不孝不义之辈?这简首是对源公一番苦心的极大亵渎,也是对贾赦人格品质的无端抹煞。

倒是贾代善,作为贾赦的父亲,他的所作所为简首是令人齿冷。

他一味地纵容幼子挑衅长子,将属于长子的家业全数留给幼子,更是将袭爵的长子逼出荣国府,沦为京都众人的笑柄。

这样的行为,又怎能称之为慈父?又怎能期望贾赦对他孝顺恭敬?”

颜氏家训有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故而,贾赦即便真得做了什么事情,那也是被贾代善所逼!

老臣恳请万岁爷明察秋毫,莫要被贾代善所蒙蔽!”

然而,有那同贾赦不和之人立刻出声反驳道“徐老大人此言差矣。然而,另一人闻言,却出声反驳道:“徐老大人此言差矣。古人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五常,乃天地之正道,之基石,不可轻易动摇。

贾代善身为贾赦之父,纵有万般不是,贾赦亦应恪守孝道,以敬父之心行事,怎能因一时之忿而忘却根本?”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议论纷纷,众臣或点头赞同,或皱眉思索。

徐姓大臣闻言,冷笑一声,道:“三纲五常,确为我朝立国之本,老臣亦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则,纲常之道,需以仁爱为魂,以公正为骨。若父不慈,子何以孝?若父行偏袒之道,子又怎能盲目遵从,而不思反抗?”

徐姓大臣说完,转而对仁康帝说道:“陛下,据臣所知,贾代善在处理家族事务时,多有偏袒幼子之嫌,导致家中矛盾重重,纷争不断。

贾赦身为长子,本应继承家业,光耀门楣,却因贾代善之偏袒而备受冷落,心中难免生出怨怼。

此情此景,贾赦之举,虽有过激之嫌,却也在情理之中。

故而,老臣恳请陛下对贾赦从轻处罚。”

那同贾赦有隙之人闻言,不由冷笑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自古父母爱幼子,爷奶偏长孙,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徐老大人只看到了贾代善偏爱幼子,怎么就说源公和蒋老太君对贾赦的偏袒视而不见?

难道说,只因为贾赦居嫡居长,就应该得到所有的宠爱与关注吗?这未免太过偏颇了吧!”

他的声音尖锐而刻薄,如同锋利的刀片,在徐姓大臣的话语上划过,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大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众人纷纷屏息凝神,等待着接下来的风暴。

徐姓大臣闻言,神色不变,只是目光更加深邃。他缓缓说道:“爱幼子、偏长孙,此乃人之常情,确实不错。

但若是这份偏爱成了偏袒,成了对长子不公的源头,那便不再是常情,而是谬误。

源公在世时,虽对贾赦有所偏爱,却从未冷落过其他子孙。在其离世前,更是为其余子孙一一安排了出路。

反观贾代善,身为一家之主,本应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然而他却偏袒幼子,冷落长子,这又如何能称得上是慈父?又如何能期望贾赦对他孝顺恭敬?”

那与贾赦素有嫌隙之人,见状不甘示弱,脖子一梗,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尖锐:“古人云,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贾代善身为贾赦生父,无论其行为如何,贾赦都应恪守孝道,恭敬以待。

徐老大人此言,岂不是在挑拨离间,企图颠覆父子之间的纲常?”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紧张。然而,徐姓大臣只是淡淡一笑,他看向仁康帝的方向说道:“孝顺恭敬,自然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但孝顺并非盲目的顺从,而是建立在理解与尊重之上的。若父母行为有失偏颇,子女又怎能视而不见,盲目孝顺?

贾代善偏袒幼子,冷落长子,这种行为己经违背了公正与慈爱的原则。贾赦心中有所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身为朝廷命官,肩上承载着国家的重任与民众的期望。在这样的位置上,我们更应该秉持公正,明辨是非,成为正义的守护者。

我们不能盲目地维护那“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陈腐观念,不能一味地要求子女无条件的顺从与孝顺,而忽视了对父母行为的审视与评判。

孝顺并非盲目的愚忠,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若父母行为失当,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提出意见,有权利寻求公正。

陛下乃万世之明君,定然能够洞察秋毫,明辨是非。”


    (http://www.wxgxsw.com/book/iddece-6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