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邺城军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2章 邺城军校

 

师范分院的设立,可以培养中学,小学教师,解决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同时,一部分家庭无财力让孩子继续攻读大学,就可以通过学习师范专科,提早谋得一份职业,补贴家用——教师的俸禄还是非常高的。

在学校的教学中,廖化借鉴后世教育,开设有:

语文(语言文字文学)

数学(数、图学习)

体育(跑步,射箭、骑马、武术等)

物理(事物简单初步原理,远没有后世复杂)

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

后来廖化又添加了思想政治科目,这些科目其实都非常简单,仅仅是初步知识,只待以后慢慢完善。

教学课本都是廖化忙里偷闲,平常加夜班,赶着时间编写的。至于化学和生物,暂时还没有添加,只能待以后有了空闲时间,再编写课本。

近几年来,虽然毕业了几百名大学学生,但是冀州所辖区域有极大扩充,这些学子多数都被派往各地做官,即便如此,各地官员缺口极大,不得不从旧官员中择优录用,当然原有官员也有很多非常优秀,再经过简短培训,很快就能适应新角色。至于部分守旧,迂腐官员,早己被清除出官吏队伍。

甚至有些优秀的初中毕业学生,就被政部征辟,担任一些辅助官吏。

这些学生一毕业即被录用为各级官吏,打破了以往推举察举做官的惯例,让基层百姓也有机会通过学习,达到做官的目的,极大提升了百姓子弟上学的积极性。

很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裕,却也坚持省吃俭用,聚集资源让后代上学,希望通过学习,将来谋得一官半职,改变家族地位。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冀州之地的风气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百姓子弟通过学习,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而此时,冀州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却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老臣认为,打破以往推举察举的惯例,让寒门子弟大量进入官场,会破坏官场秩序。

廖化得知后,决定在报纸之上进行一场辩论。他发表了署名文章,慷慨激昂地说道:“……以往推举察举,多为世家大族把控,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如今让基层百姓有机会通过学习为官,正是为了选拔更多贤能之士,让我冀州更加繁荣昌盛。”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让那些反对者无言以对。

此后,教育改革继续推进,冀州教育在廖化倡导和治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更多的底层人才被发掘,逐步形成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成为了天下瞩目的地方。

这一段时间,廖化又在军部之下,筹备建立了邺城军校,招收中学大学毕业生,进入军校进修一年,结业后分配到各军担任军官。这些学生若想进入军校进修,必需身体素质过硬,很多都有非常坚实的武艺根底。

在军校内,这些学生由各军中的名将教育教导,专修各种作战技能技巧,战术谋略谋划,通过进修,可以极大提升领军作战能力,培养成优秀的基层军官。


    (http://wxgxsw.com/book/iegchg-5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