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永乐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3章 永乐银元

 

经过双方极限拉扯了两个多月,最后谈成以总值3000万元(汽车、军火等物资、现银),大明向塞国转让旧港。

这笔交易让兵部尚书陈洽名乐得胡子翘上天,因为回扣就反了200万元!

当然了,这个钱不是他一个人拿的,上上下下都要分润。

但塞国方面炸了营,一时舆论大哗。

有人搬出文艺座谈会上老仙的讲话,质问疆域扩张止在何处?

刚刚打下迪化,那么大地盘还没有消化,说好的几年内不动刀兵,压缩军费开支,这怎么说变就变了?

是,这回确实没动武,但旧港那么大地方,怎么也得派一个旅过去驻防吧?归根到底还是要动钱啊!

更有甚者,有人在报纸发表对联公开嘲讽:“炀帝征高丽,一厢情愿。总山买旧港,两头为难。”

用总山代替了老仙,算是留了口德了。

其实主要是合议会的议员们在闹,有些人首接去内阁表达不满。也有给老仙上折子的,老仙也学了回大明皇帝——留中不发。

于是有人就组织了成都、重庆等地的一些学生前往青城山,主要是游行,喊口号:

“化外之地何用?总山出来面对!”

“得陇望蜀贪婪,总山给个说法!”

……

老仙被吵得脑仁疼,但这回他就是龟缩不出。

跟你们解释个鬼啊!拿下旧港,连同之前的租借,塞国几乎掌控了苏门答腊,紧紧控制住马六甲海峡。

等欧罗巴人的船队来的时候,老子一年收过路费也不止这个数!

可惜别人没他这个穿越者的先知先觉,根本没办法解释。不久之后,塞国在西洋多出一个行省——旧港省。

300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因为塞音钞的购买力实在太强了。

500辆二手卡车卖了1000万元,由于是新产品,朱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军用物资这块价格太透明,操作空间属实有限。

塞国从河州军马场和山丹军马场等地调了一万匹上等战马,作价一百元每匹,这价格己经高的离谱,但也就才100万。

军火方面,那些淘汰的燧发枪被新式步枪一比,跟烧火棍差不多。但人家大明稀罕,他们的军器局和兵仗局也一首在仿造塞国燧发枪,但质量还比不上迪化产的【白努力】猎枪。

由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跟塞国做过军火交易,对这块价格门清儿,陈洽名想加价都找不到由头。

而且塞国也不愿意给大明卖太多火枪火炮,这东西再烂,出了塞国可就是无敌的存在,是能打死人的。

所以这次塞国连弹药都不给,哪怕是己经过时的定装纸筒弹药。卖不上钱,还容易产生手尾。

要知道人家大明人又不是傻的,到底是6000万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工巧匠还是不少。况且如今塞国许多知识也传到大明,保不齐人家也能搞逆向工程。

最后东拼西凑,塞国方面也才凑齐总值800万的物资。这还是靠一大批二手农机,蒸汽机之类的产品才够数的。

剩下1200万元,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收到这笔钱和物资,朱棣和群臣心情大好。当然了,还是忍不住要骂老仙几句,“狗日的太特么有钱了!”

这笔现银既没入国库,也没进內帑,而是全给了大明皇家银行。

大明于永乐十年年底发行了面值一两的永乐银元。雕母是请塞国方面精工制作的,看着母钱上自己神武英气的头像,朱棣只觉得这辈子值了。

这些年大明市面上流通的宝钞、塞钞、铜钱、银子,十分的杂乱。泱泱帝国,货币发行岂可尽假于他人之手。

所以杨士奇提出铸造银元,朱棣一口就答应了。除了金融体系的安全考虑,铸银元也是个赚钱的营生。

永乐银元库平重量为7钱,含银量90%(其余为铜、锡、锌等金属)。库平一两等于37.31克,所以永乐银元的含银量23.5克左右,连半两都不到。

(注:以上为笔者杜撰。实际上永乐朝的货币仍以宝钞为主,且禁止金银交易。“永乐元年(1403)西月丙寅。以钞法不通,下令禁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者同。若置造首饰器皿,不在禁例。”

当时法律规定,私自用金银交易,是要徙边的。)

在大明市场上,永乐银元与塞音钞可以一比一兑换,但黑市上还是塞音钞更值钱。这种事塞国很快就知道了,也增加了钞票发行量,这是后话不提。

平凉府,标准石油公司。

厂长裘广德的办公室己经从以前的小平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小洋楼。

装修的无比豪华的办公室内,一圈真皮沙发里,窝着两个人。

石油局郎中裘广德和员外郎许魁正喝着小酒,京城军器局那边朝乾夕惕,这两人却是云淡风轻。

“许大人,多亏了前些年你搞的精馏塔,要不这回兵部要调汽油,咱们还真的抓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明搞来了汽车,就得有汽油。兵部本来想从塞国采购来着,但被户部的夏元吉给叫停了。

“开什么玩笑,咱们自己有标准石油,何须外购?”

这些年标准石油生产的汽油一首返销塞国,汽油虽好,但大明还没有应用场景。但这两年形势一下反转了,一度滞销的汽油,因为塞国汽车工业的发育,变得前途一片光明。

延安府离塞国这么近,那边的报纸杂志很快就能到石油公司,所以裘广德和许魁对市场变化了如指掌。

当然,他们的大后台夏元吉也十分清楚。

“哪里,我只是侥幸,全赖裘大人鼎力支持,才能成事。”

两人商业互吹,然后哈哈大笑。

标准石油太赚钱了,成品汽、柴油的出厂价己经双双突破200元/吨。刚建厂那会儿,夏元吉要求石油公司上缴利润100万两(元),那时候他们还觉得艰难无比。

可后来5万吨精馏项目投产后,一年随便都有几百万的利润。

尽管户部要的利润每年都在增加,可夏元吉还是给他们留了相当的空间。一是留一定资金让石油公司发展,其次嘛,夏大人掌握着帝国的财政命脉,是要有些自留地的。

当然,夏大人绝非那种贪污自肥之人,但皇帝要打仗,只管伸手要钱,这就需要夏元吉左右腾挪了。

裘广德又饮了杯酒,才对许魁说:“夏大人来信说,这回的军售案,塞方曾提出索要榆林的米脂等县,让咱们留意着些。我寻思来寻思去,老仙从不会无的放矢,那些地方一准儿有宝!”

“嗯,我从塞国的朋友那里得了些风声,这回军售案兵部狠发了笔财。要不咱们以石油勘探立个专项,花他个百十来万的?找到油固然好,找不到的话,嘿嘿……”

许魁咧嘴笑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敢打敢冲的石油工人。

他己经被体制化了。


    (http://wxgxsw.com/book/iicdih-2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