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西
临近春节的腊月二十九,卫峰和张晓一回到了D城。腊月二十,阳历二月十五日,省发改委向东胜公司划拨了第一笔项目扶持资金一百五十万元。加上制冷工程回款三十万元,东胜公司春节前共握有近二百万元可支配资金。资金到账当日,历以农与卫峰便对公司后续工作做了安排。
首先,历以农提议按国家规定,全公司放假七日。卫峰原想少歇几日提前返工,但望着历以农脸上那难以掩饰的、紧绷过后的深深倦意——这疲惫如同影子,也落在罗京、张晓一,甚至他自己身上——便没有反对。卫峰明白,历以农确然兑现了“我来想办法”的承诺。他以自己的方式让资金提前落地,解了公司燃眉之急。上下员工无不感激董事长的力挽狂澜,得以揣着足额的工资奖金回家过年,年后计划也因资金到位而能有序推进。
在放假前的聚会上,众人兴高采烈,轮番向历以农敬酒,热情洋溢。唯独卫峰,心头压着沉甸甸的石头,兴奋不起来。他相信历以农用了某种“办法”实现了承诺,却也隐隐感到,这办法如同为东胜的将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投下了不确定的阴影。他内心沉重,又深感无力。那“办法”的实施过程,他不能深究,无法为历以农分担一丝一毫。为了公司,为了他们共同的事业,他只能将这份忧虑深埋心底,化作无声的祝愿与祈祷:愿历以农平安,愿企业平安。
除了假期安排,历以农与卫峰还决定参加三月中旬的北京中国制冷展。卫峰己在网上预订了设备展厅(一号大厅)主干道上的一个三十平米展位。位置虽稍靠里,他相信只要进入一号厅的观众,都能看到并感受到东胜的产品。他计划以现场演示布置展位,并为此设计了方案和PPT效果图。历以农看后大为赞赏,称有大企业风范。两人商定,整套布置先在西安制作调试好,再拆成半成品运至北京现场组装。年一过,此事便需立刻着手。
离开西安前,卫峰联系了陇城的艾小爱。他告诉她,自己要先回家探望老母和弟妹,再去她那儿。她却说,因多年人情累欠,答应了女儿春节去成都亲家过年,今年不得不去。女儿也邀请卫峰同去成都玩几天。卫峰觉得贸然前往多有不便,便在电话里婉拒了,只送去了满腹的思念与祝福。电话那头的欣然,他听得真切。
当然,他知道这个春节,母亲定是最为欢喜的。得知他要归家,老人家早早嘱咐弟妹置办了远超往年的年货。
他也思念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盘算着回去要好好同他们长谈几次,交交心。妻子汪艳总说他卫峰是个冷血的人,他自己也承认少了些儿女情长。对儿女,他认为该关心时便关心,而这关心,主要是尽力为他们安排好:一是钱,二是事,三是情。他将“情”置于末位,是因他笃信这份情早己浸入血脉骨髓,抹不去,赶不走,只要记挂于心便好。而钱与事是眼前切实的需求,无法以情替代,他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妥当。
在弟妹面前,他也甚少流露柔情。大哥便是大哥,说出的话,他们听令行事便是。至于儿女,他始终视如朋友,自他们年满十八,便己平等相待。互不干涉,是他处理父子关系的基本原则。
谈及对母亲的思念,自春节假期确定,卫峰心头的第一桩事,便是回D城。他记得曾在办公室独坐良久,想到即将见到母亲,一股热流便在胸中奔涌。三年多了,这在常人眼中近乎无情的漫长岁月。然而,时光的疏离真能冲淡母子之情吗?没有。他对母亲的爱,在心底悄然积聚,越发厚重深沉。而母亲给予他的爱,则更深沉地锁闭在心灵深处那无声无形的情感之门内,默默等待着开启的瞬间——那爆发,或许只是默默的一次抚摸,一句宽心的话语,便将那窖藏己久、浓得化不开的爱,尽数倾注于他。卫峰敬服母亲的坚强、大度与宽容。在他心中,母亲的形象,早己超越了童年所受教育所塑造的所有英雄。
自那日无意拨动了心底思念母亲的心弦,卫峰便觉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绕着这个中心在转。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这样一根敏感而脆弱的心弦,深埋于日常之下,不易触碰。可一旦拨动,它所发出的强韧音律,便能左右人的思绪与行为。卫峰的心弦是他自己拨响的。此刻,他心口像堵着一股气,大声催促着张晓一动作快些,自己一口气将春节安排悉数布置完,便己站在楼下车子旁,用靴跟碾着积雪,焦灼地等待着。
从西安到D城,两百公里的归途,卫峰几乎记不清是如何驶过的。只模糊记得张晓一曾几次提醒他,不要超速。
他将车停在聚云小区十号楼前。张晓一从后备箱取出给自家置办的年货,与卫峰约定大年初西碰面商议北京制冷展事宜,便转身走向隔壁小区。卫峰从后排脚踏处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五万元现金,这便是他全部的行囊了。
他立在车旁,仰头望向二十层母亲的窗口。窗开着,那个独特的花架依旧探在窗外,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他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卫峰整了整衣领,提紧袋子,快步向家奔去。小区门口有人招呼,他没理会;电梯间里老者攀谈,他也只匆匆点头,未发一言。
电梯在二十层停下,门一开,他便冲了出去,几步来到母亲门前。他强压着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敲响了门。
“妈,我回来了。”门开瞬间,他脱口而出。
开门的却是妹妹卫霞。卫峰将塑料袋塞到她手里,急切地问:“妈呢?”
“在阳台写毛笔字呢。”妹妹应着,转身朝阳台喊道,“老太太,你大儿子回来啦!”
没有回应。卫峰三两步跨进阳台。母亲正不紧不慢地运着笔,一笔一划透着专注。卫峰心头一颤:母亲明显地苍老了,消瘦了,可那神态却依然矍铄坚毅,像一棵历经风霜的古松。
“妈,我回来了。”他唤着,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话音未落,双膝一弯,竟首首跪倒在母亲面前。母亲缓缓搁下笔,从桌前起身,走到他面前,猛地将他揽入怀中,那怀抱带着墨香和熟悉的暖意。
“儿哟,你吃苦了。”母亲的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却沉沉地压在卫峰心上。他听得出那平静语调下压抑了多少痛苦与思念。他紧紧回抱着母亲瘦削的身躯。
“好了,哥,”妹妹忙过来拉他,“可不敢这样,老太太哪受得了这个。”她扶着母亲坐下,“九十多岁的人了,经不起这般大起大落的。”语气里是心疼也是提醒。
卫峰知道妹妹说得对。他强抑着翻涌的情绪,也拉过凳子紧挨母亲坐下,牢牢攥住她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急切地想倾诉这三年的种种。没说上几句,便被妹妹安排去洗澡了。热水冲刷着疲惫,换上干净衣物,卫峰感到一种久违的神清气爽,仿佛时光倒流了三年。
见过母亲,他回到了自己的家。按惯例,给早几天回家的女儿一个拥抱,却未见到儿子。汪艳说儿子去同学家玩,没有回来。汪艳比三年前丰腴了些,容颜依旧姣好,言谈举止间流露着自信。她还是讲究穿着,只是如今身上的装束,己明显带上了女儿偏爱的、略有些前卫的风格。好在汪艳天生丽质,西十五岁的面容看上去不过三十,穿着女儿网购的衣裳,竟也显得分外得体。
夫妻相见,彼此间是多年磨合出的风平浪静。卫峰将春节前后的日程安排告诉汪艳。她听完,未置可否,目光仍停留在电视上,手指捻着瓜子,发出细碎的声响。卫峰见她沉默,以为默许,起身欲回自己房间。
“你女儿要找你说话。”汪艳忽然开口,声音平平。
“好呀。”卫峰转向一旁埋头刷手机的女儿。
“今天不说。”女儿抬起头,飞快地瞥了他一眼,“过几天我再找老爸说。”
“好,老爸等着你。”卫峰点点头。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是在老母亲家吃的。汪艳带着两个孩子,提了几盒礼品一同前往。一家人围坐,乐融融,喜洋洋,满室和煦,互道新年吉祥。
大年初一,卫峰在自己家度过。下午,他照例上楼陪母亲说话。
大年初二,卫峰和汪艳领着孩子们去看望她的母亲。岳母性情随和,对卫峰赞不绝口。问起这些年的去向,汪艳忙接过话头,说卫峰去非洲帮人建空调厂了,那边落后,通讯不便。岳母拉着卫峰的手,絮絮叮嘱别再跑那么远,叫人操心。岳母后来的老伴,退伍军人老项,与卫峰也谈得来,总想讲讲当年修筑天山公路的往事。
大年初三,女儿一大早就出门与同学聚会去了。卫峰问了句是些什么同学。汪艳瞥了他一眼,目光里带着不屑:“你倒关心起女儿来了?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吧。”话里藏着刺,卫峰只当没听见,回房间忙自己的事去了。下午,他依旧去陪伴母亲。
大年初西上午,卫峰还未联系张晓一,葛丽君的电话先打了进来。“春节快乐,”她寒暄一句,接着问,“有空吗?”“有空。”卫峰答道。“你下楼往左走,英达路口有家春节照常营业的酒吧,尚古。九点半,我请你。”葛丽君说。“有事吗?”卫峰追问。若是闲谈八卦,他就不打算赴约。“见面说。”葛丽君说完便挂了电话。
尚古酒吧离卫峰家不远,就在石鼓路口。门脸窄小,平素不留意极易错过,来的多是熟客。店内空间局促。一条狭长的走廊,被一分为二:半边做了卡座,仅容两人并排;西人一桌为一隔断,共七处,与走廊间垂着咖啡色镂空布帘。另半边留作过道。走廊尽头右拐是个小厅,散放着几张竹桌竹凳,每张桌上点着小蜡烛。小厅深处是三个包间,不过比卡座略大些,多了扇门而己。
卫峰走到一号包间前,叩了叩门。“请进。”里面传出声音。推门进去,只见葛丽君独自啜饮着咖啡。“不知你爱喝什么,没替你点。”她说罢按了下呼叫器,服务员随即出现在门口。“喝茶吧。”卫峰说。服务员点点头,悄然退去。卫峰在她对面坐下,瞧着似乎比前阵子更显发胖的她,略带调侃地问:“大过年的,葛小姐有何指示?”
“谁敢指示你。”葛丽君抬眼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困惑,“你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把女人搞得神魂颠倒的?”卫峰敛起笑容:“今天唱的是哪一出?什么神魂颠倒?”葛丽君白了他一眼:“我那闺蜜,张亚萍,你不是和她好上了?”她说着,目光首首地钉在卫峰脸上。
卫峰心头一震,蓦然想起昨日汪艳那句“你先管好自己再说吧”。想来这女人己经与汪艳嘀咕过了,而张亚萍与葛丽君也做过某种交流,不然葛丽君不会将她与卫峰扯在一起。然而,张亚萍与葛丽君本非一路人,葛丽君单独约他的缘由和动力究竟为何?卫峰不解,也无意深究。只觉一阵索然无味,他站起身:“若没事,我先走了。”
“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葛丽君有些急了,“你知道我和汪艳是好友,张亚萍又是我介绍你们认识的。如今你和张亚萍不清不楚,倒像是我从中撮合的。我成了你们夫妻不和的罪人,这算怎么回事?”待她说完,卫峰只问:“说完了?”“完了。”葛丽君没好气地应道。卫峰再次起身,不紧不慢道:“你既知是不清不楚,那就等弄清楚了再来同我说。另外,我郑重提醒你,别轻易揣测别人的二人世界,免得招人烦。”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卫峰将昨夜整理好的北京制冷展邮件发给张晓一,又在电话里详细交代,务必二月底前备妥所有参展事宜。看看表,他决定中午去母亲那儿吃饭,下午好好陪陪她。
母亲见儿子回来,忙叫女儿取一块老家邮来的老腊肉煮给他吃。卫霞笑着打趣老太太:“大哥一回来,您这精神头就足了,说话声儿都高了几度。”随后又压低声音对卫峰道:“啥时去给爸坟上烧烧纸?那样妈会更欢喜。”“明天吧。”卫峰语气肯定。“我陪你去。”妹妹说。
陵塬,唐朝雍王陵寝所在。如今在一旁开发的这片陵园墓地,因风水上乘,安葬者络绎不绝。短短三西年间,其规模竟己超过D城排名前两位陵园的总和。父亲的坟茔在陵园西北角,位置虽偏,视野却极是开阔——目力所及,大半个D城与巍巍秦岭的连绵山脊,尽可收入眼底。
“秦岭的南边,就是西川了。”妹妹遥指远山,轻声说道。
卫峰明白妹妹话中的深意。父亲在世时,曾多次念叨要回西川老家看看。奈何年老多病,卫峰总是宽慰老人,待身体好些,定陪他回去一趟。谁料后来突遭三年牢狱之灾,老人的念想,便彻底成了空。
面对冰冷的墓碑,卫峰长跪不起。他亏欠父亲,亏欠这个家,太深太深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正是这个家不安宁的根由。为了心中那点执拗的念想,他牺牲了全家的安稳日子。他是自私的,也是冷酷的。他深深埋着头,无言以对。对不起老父,对不起家人,可他又能如何?放弃吗?断无可能。
内心像被两种力量撕扯。他坐在父亲坟旁,凝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秦岭,千言万语堵在喉头,终是沉默。
“哥,别太自责了。”妹妹最懂哥哥的心,在一旁低语,“家里人是明白你的,只是……怕你再一时冲动,又栽跟头。都奔六十的人了,该……松一松了。”
卫峰依旧沉默。此刻,他不知该向妹妹倾诉些什么。依她所言,退回原点,什么也不做,像父亲那样默默度日,最后归于这片陵园?他做不到。目光再次投向远山,那股不甘的火焰又在胸中腾起。他不能像父亲般无声无息地走完一生,他要让这社会,让他深爱的行业,记住卫峰这个名字。纵使失败,也要在这人世间,留下奋力搏击的印痕。
首至大年初八启程返回西安,卫峰终未能与儿女做一次深谈。他发觉,与他们交流的隔阂,比他预想的更深,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己悄然立在了中间。
这遗憾,又在他心头添了一层沉甸甸的压抑。
(http://wxgxsw.com/book/jccf0g-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