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成长的第一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成长的第一步

 

巨大的落地窗外,黄浦江的游船拖着璀璨的光带缓缓驶过,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夜色中流光溢彩,勾勒出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繁华与财富。

沈晏清赤脚站在冰凉的大理石地面上,昂贵的真丝睡袍裹着她微微发抖的身体,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赵明远焦灼的话语还在耳边嗡嗡作响,中戏那冰冷的校规条文和丁琳琳剧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她脑中激烈地厮杀,留下满目疮痍的疲惫。

她缓缓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额头抵上冰冷的玻璃。窗外的灯火辉煌,映照着她苍白而迷茫的脸。这座象征着财富自由的顶级豪宅,此刻像一个巨大而冰冷的牢笼,将她困在选择的泥沼里。

重生以来,她以为挣脱了金钱的枷锁,就能自由地追逐梦想。

她进入娱乐圈,不是为了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也不是为了复制前世的财富神话(那己经被她父母提前实现了),她想要的,仅仅是体验那份“一生专注一件事”的纯粹感——就像她前世羡慕却无法企及的谢凝那样,燃烧自己,只为舞台上的那束光。

可现在呢?

现实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它不讲道理地将她推上巅峰(中戏录取),又冷酷地告诉她必须放弃另一座同样重要的山峰(丁琳琳)。

金钱买不到豁免权,买不到两全其美。它只能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而攀登路上那些陡峭的悬崖和必须舍弃的行囊,依然需要她自己用血肉之躯去面对、去抉择。

“原来……这就是人生课题。”沈晏清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喃喃自语。

前世为钱所困,不得自由;今生看似自由,却又被新的、更复杂的困境所缚。钱财,从来都不是万能的解药。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有些选择,必须由心而发,独自承担后果。

她缓缓滑坐在地毯上,背靠着冰冷的玻璃。巨大的水晶吊灯在她头顶投下璀璨却孤独的光晕。她闭上眼睛,任由纷乱的思绪沉静下来。

中戏: “戏比天大”的圣殿,严谨的体系,深厚的根基。放弃它,意味着放弃一条可能更纯粹、更扎实的演员之路。

谢凝那句“根基不稳,机会再好也容易塌”如同警钟。两年的沉淀,或许能换来未来更长久的发展?

丁灵琳,她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第一个“孩子”。从人物小传里勾勒她的童年,到剧本上分析她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再到横店月光下为她舞剑时那份灵魂相通的悸动……放弃她,无异于亲手扼杀自己重生后在表演上种下的第一颗种子。

赵明远的话虽然功利,却戳中现实:娱乐圈瞬息万变,两年的空白,足以让《碧血青锋》积累的热度彻底冷却。没有作品,再好的根基也是空中楼阁。

纯粹的艺术追求 vs 现实的职业发展?

长远的根基 vs 眼前的机遇?

这两个选项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尝试寻找第三条路:向中戏申请特批?成功的概率渺茫,且一旦失败,可能连学籍都保不住。推迟入学?学校明确规定,专业合格证有效期为一年,过期作废。明年再考?且不说变数多大,她无法保证自己还能拿到如此靠前的名次。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的灯火渐渐稀疏。沈晏清维持着同一个姿势,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塑。她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客厅里那个巨大的、几乎从未使用过的私人影院,扫过那些价值不菲却落满灰尘的艺术品……

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了混沌的迷雾!

演技的学习……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完成吗?

中戏的体系固然严谨宝贵,但表演艺术,终究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一门需要天赋、感悟和大量练习的艺术!北电……她不是还有北电的录取通知书吗?!

她猛地坐首身体,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北电!北京电影学院!她之前被中戏的光环和心中的执念所困,几乎忽略了北电同样是一流学府,而且……

她飞快地抓起手机,搜索北电表演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规定。

“有了!”她低呼一声。北电虽然也强调基础学习,但整体氛围更偏向实践和与产业结合,对于低年级学生外出实践(尤其是有一定基础和明确项目的情况下)的管理相对灵活,沟通的空间更大!更重要的是……

她的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北电的介绍:“……依托强大的导演系、摄影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与国内外影视制作机构联系紧密……”

导演! 北电是导演的摇篮!那里汇聚着未来最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新锐导演!

作为演员,能和优秀的导演合作,其成长速度和对表演的理解深度,绝不亚于在学院里闭门苦修!一个陈峰导演的指点就让她受益匪浅,如果能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的优秀导演……

再者……沈晏清的视线再次落回这间奢华却空旷的公寓。金钱,或许买不到豁免权,买不到两全其美,但它可以买到资源!买到弥补!

中戏不允许外出拍戏,她无法实践。但在北电,她可以利用相对灵活的时间,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争取丁琳琳的拍摄!即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协调,即使需要压缩休息时间两头跑,她也认了!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

更重要的是,就算学校实践机会有限,她有钱!她可以请最好的表演老师,进行一对一的、高强度、定制化的训练!

她可以建一个私人拉片室,反复观摩经典电影,拆解大师表演!她可以请专业的台词老师、形体老师,随时随地查漏补缺!她可以用金钱,最大程度地弥补可能存在的、与中戏那种沉浸式氛围的差距!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它可以成为她追求梦想道路上,一块强有力的跳板,一种弥补缺憾的手段!关键在于,她如何使用它!

这个认知如同醍醐灌顶,瞬间冲散了所有的迷茫和纠结。一条清晰的道路在眼前铺开。

她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桌面上,左边是摊开的《新边城浪子》剧本,丁灵琳的名字在灯光下仿佛带着温度;右边,是北电那封写着“专业考试合格证”的电子邮件。

沈晏清的目光在两者之间缓缓移动,最终,她伸出手,带着一种释然又无比坚定的力量,将北电的录取通知打印了出来,郑重地放在了丁琳琳的剧本之上。

她拿起笔,在北电的通知书旁边,写下新的注脚:

选择: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理由:

1. 实践导向,争取丁灵琳拍摄空间(需与学校积极沟通)。

2. 导演资源丰富,合作学习机会多。

3. 利用自身资源(财力),聘请顶级师资,弥补系统性训练强度。

核心:不放弃丁琳琳,不放弃专业成长!双线并行,加倍努力!

放下笔,沈晏清长长地、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胸腔中那股压抑许久的烦躁、后悔和茫然,仿佛随着这口气被彻底排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一种主动迎战命运的坚定。

她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窗外。外滩的灯火依旧璀璨,但此刻映在她眼中的,不再是冰冷的财富象征,而是照亮她前路的星辰。她失去了一张纯粹的白纸(上戏),也放弃了理想中的圣殿(中戏),但她抓住了一个更能容纳她“双线作战”野心的平台(北电),并且,她将用自己所有的决心和资源,去弥补这条路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沟壑!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赵明远的电话,声音平静而有力,带着一种破茧重生的决断:

“赵哥,决定了。我去北电。”

“丁灵琳,我演定了。”

“学校那边,麻烦你动用所有人脉,尽最大努力去沟通协调拍摄时间。无论需要付出什么额外条件,我去谈,我去做。”

“另外,帮我联系国内最好的表演指导老师,台词老师,形体老师……我要最顶级的,一对一的,时间随我定。钱,不是问题。”

挂断电话,沈晏清的目光落在书桌一角,那本厚厚的丁灵琳人物小传上。她轻轻抚摸着封面,低声自语,像是对那个边城女子,也像是对自己:

“丁灵琳,我们不会分开。这条路,我们一起走。无论多难,这次,是我自己选的路。”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在她坚定的侧脸上。重生后的第一个重大人生抉择,带着遗憾,带着妥协,但更带着清醒的认知和主动掌控命运的勇气,终于落定。成长的弧光,在这一刻,于豪宅的灯火与北方的星途之间,悄然点亮。


    (http://wxgxsw.com/book/jciccc-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