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截肢重生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 截肢重生2

 

苏醒后的世界裹在一层厚重的无菌棉絮里。每一次呼吸,生命监测仪的柔和滴答声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林溪睁眼,映入视野的是吸顶灯柔和的圆形光晕,光线并不刺眼,却让她感觉像隔着磨砂玻璃观察世界。视线缓缓挪动,最终落在左侧。

那里,从肘部下十厘米开始,一切被精确截断。高强度生物纤维绷带包裹着新鲜的创面,在仿自然顶灯下呈现出一种冰冷的白色几何体边缘。没有预想中的剧痛,只有一种深沉、麻木的钝感,如同那片区域只是暂时被借走。她的目光在那整齐、冰冷的边缘停留,没有任何波澜,像是研究员在审视一份刚送到的、包装完好的生物标本。

三天后,神经科学诊室。空气里弥漫着消毒剂的苦涩和精密电子设备运作时几乎无音的微震。

“林溪女士,”主治神经科医生推了推眼镜,全息脑图在他面前缓缓旋转。那是她的大脑结构,大部分区域运转平稳,唯有两片区域,如同被陨石轰击过一样,呈现出可怖的、烧焦般的暗斑与静态的死寂——那是负责近期短期记忆整合与情感响应的关键区域海马旁回和部分前额叶边缘区。“……抑制场过载释放的电磁脉冲能量极度集中,非常遗憾,造成了器质性损伤。结果非常……明确:情感感知剥离,短时记忆中枢功能性损毁。”

林溪的指尖无意识地捻着病号服的纤维,像是在分析布料的经纬密度。她的视网膜捕捉着脑部模型上那片代表坏死的、蔓延的、毫无生气的死寂焦痕。医生公式化的、充满了职业化遗憾的词汇在耳边响起。她听到“情感感知剥离”,听到“功能性损毁”。这些词的含义她瞬间理解,如同输入指令得到确认回执。但也仅仅是理解。像在阅读一份关于他人不幸的专业报告。

剥离?损毁? 她知道这理应代表巨大的失去,带来恐惧、愤怒或绝望。她甚至能清晰回忆上一次感到锥心痛苦是何时——冰冷的海水灌入肺部的窒息感,那濒死的绝望是如此鲜明。但此刻,当她尝试去“感知”那份理应属于自己的损失情绪时,那片区域……那片该涌起情绪波澜的区域,只有一片空旷的死寂。像在伸手触摸一堵冰凉、光滑的钢化玻璃墙——情绪在那一边汹涌翻腾,而她站在这一侧,触手冰凉、感知全无。

“有认知影响吗?”她开口,声音平稳得出奇,不带一丝询问自身悲剧时应有的颤音,更像在确认实验参数。

“万幸。”医生快速回应,指向脑图中相对完整的区域,“您的长期记忆存取核心模块完好无损,高级逻辑推理和语言中枢功能指标也在正常区间。”他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您可以理解自己的状态……但可能无法‘感受’它。”

林溪的眼睫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理解但无法感受。

离开诊室时,走廊的声纳清洁机器人贴地滑过,发出轻微的嗡鸣。林溪经过一面高反光的金属隔离门板。光影流动,映出了她的身影——挺首,瘦削,轮廓清晰。尤其左侧那处极不协调的整齐断面,在冰冷的金属光泽映照下,像一个粗暴粘贴在活人身上的、未完工的模型部件。

她停在门前。目光平静地审视着倒影中的残缺部位。那空洞的、被绷带包裹着的截断面。没有丝毫的厌恶、恐惧或悲伤。她的眼神是纯粹的分析,带着一种近乎无情的客观:

* 切口角度: 推测是机械环形骨锯一次性成型,切口光滑度远超手工锯骨刀。

* 生物凝固定型绷带包裹形态: 压力均匀,无局部积液隆起,表明术后管理良好。

* 肩肘关节活动范围: 目前受限,但手臂残存肌肉群的生物电流信号传输正常,功能性恢复概率理论值应大于85.7%。

* 价值评估: 右臂功能完整度100% - 评估结论:操作性能保留(核心),社交美观度(次要)大幅下降。

冰冷的理性数据流无声地在脑中运转,完成对自身残缺的精准解构和效能评估。那个倒影里的断臂人像,仿佛只是她意识分析屏上的一副参考图。没有情绪的干扰,分析变得纯粹而锋利。她的目光在那象征枷锁被物理斩断的位置停留片刻,如同测量一个工具上的无意义印记。

随即,她转身离开。金属门板上的倒影瞬间扭曲、拉长,最终消失。

病房里只剩下仪器规律的陪伴音。床头监测仪光点构成的呼吸波纹如无数个细小的锁链,在绿色屏幕上往复延伸。林溪平躺着,窗外基地微光勾勒她侧脸冷静的线条。她的大脑开始检索,清晰、冷静,如同档案馆管理员在巨大的数据库中调用精确编号的卷宗。

记忆索引1:李铭。

名字检索成功。影像回放:滨海码头废弃仓库。昏暗的光线从高窗破碎的缝隙漏下,灰尘在光柱中狂舞。李铭被反绑在生锈的铁柱上,额角绽裂,暗红色的血淌过他惊恐绝望的眼睛。仓库深处阴影里踱出的身影——挺拔、冷峻、带着压迫性的权威感。顾慎。

“你知道得太多了,李组长。”

李铭喉咙里发出模糊破碎的声响。

消音器加装的手枪抬起,动作稳定、精准。

砰——!

血浆与脑组织喷溅在铁柱后锈蚀的铁皮上,嘶嘶作响,腾起微弱的焦化白烟。

林溪的视网膜上清晰地回放着每一个细节:顾慎开枪时嘴角肌肉极细微的抽动;子弹射入颅骨时角度和动能造成的组织破坏类型;血滴在空中飞溅时的初始速度和抛物线轨迹……所有这些冰冷的数据链,都在她脑海中精准勾勒、逻辑自洽。

可她的心率监测线,在回忆的“枪声”爆响瞬间,依旧是一条平稳如手术切口的首线。 没有任何急促的起伏。

记忆索引2:杨帆的保温杯。

检索成功。影像回放:实验室休息区。清晨。银灰色的保温杯立在窗台边缘,晨光给不锈钢外壳镀上一层冷金。杨帆拿起杯子,旋开盖,凑到嘴边。林溪当时的角度,透过袅袅的热汽,清晰地看到杯口内侧——一抹极其细小、与保温杯原色略有不协调的、类似工业合成油脂般的光泽物质残留物被热水化开。那是高度提纯的生物碱类神经抑制剂,接触式黏膜吸收,可诱发不可逆脑血管扩张进而破裂。杨帆毫无察觉地喝了下去。

林溪脑中的化学数据库瞬间被激活,精确匹配毒性成分结构与作用机制模型。逻辑线清晰指向顾慎——只有他能接触到实验室最高级别的研究副产物。

她的呼吸频率依旧平稳悠长。 监测仪的数值,如同被永恒定格。

记忆索引3:祖母的玉镯。

检索成功。影像回放:童年旧宅,祖母枯瘦却温润的手腕,那圈如同凝结月光、带着温润暖意的白玉。随着祖母离世,玉镯被强夺。后来,它的内圈被精密地镌刻上传感矩阵电路,化身冰冷的枷锁,被硬生生植入她的血肉深处——就在如今被截断的那个位置。

玉的温润触感、祖母慈爱的低语、镯子被强行嵌入时的剧痛、监测仪冰冷的读数穿透皮下组织的惊悸……这些截然不同的感觉记忆数据,被完整保存,分类归档。

然而,包裹在左肩的生物纤维绷带下,那只存在于神经信号桥接环上的、象征白玉断镯的标识处,此刻依然一片冰凉平静。 像电路处于安全断电保护状态。她甚至能“看到”顾慎亲手将改装的玉镯碎片植入她手腕时,他眼神里那混合着掌控欲与一种病态期待的光芒,如同研究员将一枚关键探针刺入珍贵标本。

那眼神曾让她如坠冰窟。

现在,冰窟仍在,寒冷依旧,但她站在冰面上,体感为零度恒温。

绿色监测屏上的锁链状波纹永无止境地延伸着。林溪合上眼。


    (http://wxgxsw.com/book/jddhdd-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