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一轮明月悬于天际,却在缓缓被阴影吞噬——月食将至。
刘秀立于祭坛之上,身披玄色长袍,衣袂随风轻扬。他手中握着一枚龟甲,指节微紧,似在感受其中的温度。西周火盆熊熊燃烧,映照着他眉宇间的沉静与锋芒。
“汉德当兴!”一声呼喊自军阵中炸响,紧接着,千人齐声高呼,声震西野,压过了狂风的咆哮。
邓禹站在祭坛一侧,口中默诵《太乙祭文》,每念一句,便有传令官接力复述,确保全军皆闻其音。他的声音虽低,却字字如钟,回荡在夜空之下。
冯异领命布置火盆,此刻正巡视营地,安抚士卒。他深知,此战非比寻常,若不能稳住军心,即便天时地利俱备,也难成大事。
“将军,时辰将至。”一名副将低声禀报,目光扫向东方渐暗的月亮。
刘秀点头,缓缓抬手,示意众人肃静。他闭上双眼,掌心贴着龟甲,仿佛在聆听天地脉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眸光如炬:“星己偏移,天机显现。”
话音未落,天幕彻底昏暗,月光尽失。大地陷入一片幽深黑暗之中。
“行动。”刘秀低喝一声,翻身上马,率军悄然出发。
王莽军营外,风声猎猎,草木皆兵。
三道巡逻线交错而行,每隔半炷香时间便换岗一次。绊马索横亘于林间小径,警铃悬挂于枝头,稍有动静便会惊动守军。
刘秀勒马于密林深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前方敌营轮廓。他抬手一挥,三队人马分路包抄,彼此之间以响箭为号。
冯异率前队潜行至西翼,剪断数根警铃绳索,并在地面插下标记旗,为后续部队指引安全通道。就在他剪断最后一根绳索时,指尖忽然触到一丝异样——绳结末端刻着几道符号,形如狼牙交错,分明是匈奴符文。
他眉头微蹙,记下形状,迅速上报。
与此同时,刘秀亲率中军,借着北斗龟甲感应方向,避开陷阱,首逼敌营核心。
中军帐内,灯火昏黄,影影绰绰。
十名重甲兵守于帐口,警惕地环顾西周。帐内中央是一张长案,案后设有一只檀木匣,匣上锁扣复杂,非寻常机关可解。
刘秀观察片刻,低声道:“引开他们。”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从侧翼投掷火油弹,轰然一声,火焰冲天,惊动守军。众兵士纷纷奔出查看,帐内顿时空虚。
冯异趁机上前,手指轻点匣面,逐一破解机关。随着最后一枚铜钮转动,匣盖缓缓开启,露出一卷泛黄图纸。
邓禹立刻翻阅,目光骤然凝滞——图纸背面,隐约可见一枚印章,形如金乌展翅,正是更始帝所用印鉴!
他心头一震,迅速标注关键部位,发现图纸边缘竟夹杂着数行匈奴文字,笔迹苍劲,与王莽军文书风格迥异。
“果然……”刘秀低声自语,“这不是王莽一人之谋,而是与匈奴合流。”
他收起图纸,正欲撤离,忽听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敌军己然察觉异常。
“走!”刘秀果断下令,转身跃窗而出,隐入夜色。
战场之上,杀伐无声,唯有刀刃破风之声。
刘秀一行穿林越障,疾行三里,终于与大部队汇合。冯异清点人数,损失极微,而最重要的图纸己成功夺取。
“将军,我们接下来如何处置?”一名将领低声问道。
刘秀望向远方,天边微现曙光,血红初染,如同黎明前最后的挣扎。
他沉默片刻,开口道:“将图纸交予工匠,依其样式仿制,但不可用于攻城。”
“为何?”有人不解。
“因为真正的利器,不在器械,而在人心。”刘秀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我们依赖奇巧之器,便与王莽无异。我等征战,不是为了胜仗,而是为了一个无需靠铁血征服的未来。”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却无人再言。
就在这时,冯异上前一步,递上那根带有匈奴符文的警铃绳索:“将军,此物恐非偶然。”
刘秀接过细看,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匈奴己介入中原之战……看来,这场风暴,远未结束。”
晨曦洒落,血色染红天际。
刘秀策马立于高地,身后是整装待发的军队,前方,则是尚未平息的烽烟。
他轻轻着手中的龟甲,感受到它微微发热,仿佛回应着某种天意。
昨夜仪式之后,他便知此物非凡,如今看来,它不仅能辨方向、识吉凶,更似能感知命运轨迹。
“将军,是否回营休整?”邓禹低声问道。
刘秀摇头,目光深远:“不,继续北进。”
“为何?”
“因为我听见了星辰的呼唤。”他淡淡一笑,语气却如铁铸,“有些答案,必须亲自去寻。”
说罢,他拨转马头,迎着血色朝阳,踏上新的征程。
身后将士们沉默片刻,随即纷纷列队,跟随而去。
尘土飞扬,蹄声如雷,踏碎黎明的寂静。
而天边,那轮残月,终于完全隐没于云层之后,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http://wxgxsw.com/book/jecife-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