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异国暗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七章 异国暗战

 

第十七章 异国暗战

莫斯科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陆远志紧了紧林小芳送的羊毛手套,呼出的白气在眼前凝结成霜。伏龙芝军事学院古老的哥特式建筑群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尖顶上覆盖着未化的积雪。

"陆,快跟上!"带队教官回头喊道。

陆远志小跑几步跟上队伍。交流团一共十二人,都是各军校的尖子。他是唯一来自特种部队的,肩上的少尉衔章在这里显得格外醒目。

"那就是著名的'猎人走廊'。"翻译指着一条挂满肖像的长廊,"历代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墙。"

陆远志的目光扫过那些严肃的面孔,突然在一幅略显陈旧的肖像前停住了——照片中的年轻军官有着典型的斯拉夫人特征,但胸前却佩戴着一枚中国解放军的勋章。

"这位是..."

翻译凑近看了看铭牌:"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少校,1953届。哦!他是中苏军事交流的先驱,据说曾与中国侦察兵并肩作战。"

陆远志心头一震。1953年——正是爷爷参加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年。爷爷的日记里提到过一位"阿廖沙",是苏联顾问团的战术专家,两人曾在一次敌后行动中结下生死之交。

"陆远志!"教官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别掉队!"

欢迎仪式在学院大礼堂举行。俄方代表用浓重的口音发表着热情洋溢的讲话,翻译同步转述着"友谊""合作"之类的词汇。陆远志的注意力却被礼堂角落的一个身影吸引——那是个穿着后勤制服的瘦高男子,正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中国学员,在看到陆远志时明显停顿了一下。

那种眼神陆远志太熟悉了——不是好奇,而是评估。就像猎人在打量猎物。

会议结束后,学员们被分配到各自的宿舍。陆远志的房间在三楼尽头,窗外正对着训练场。他刚放下行李,就听到轻轻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学员,肩章显示是特种作战系的。

"Привет(你好),"对方用蹩脚的中文说,"我是伊万,你的'对接学员'。"

陆远志用自己有限的俄语回应:"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陆远志。"

两人相视一笑,语言障碍瞬间被军人之间的默契打破。伊万比划着邀请他去参观校园,陆远志欣然同意。

走在积雪覆盖的小路上,伊万用夹杂着俄语单词的英语介绍着学院的历史。经过一处模拟训练场时,几个俄罗斯学员正在演练近身格斗。看到陆远志,他们停下动作,投来审视的目光。

"他们说,"伊万翻译道,"听说中国特种兵很厉害,想见识一下。"

陆远志摇摇头,用英语回答:"不是表演。"

一个高大的俄罗斯学员走上前,挑衅地拍了拍陆远志的肩膀:"Боишься?(害怕了?)"

训练场突然安静下来。陆远志深吸一口气,脱下外套递给伊万,然后向场中央走去。俄罗斯学员们自动围成一圈,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个子摆出标准的桑搏架势,陆远志则以中国军队的格斗预备式应对。两人绕着圈子移动,突然,大个子一个箭步冲上来,试图用典型的俄式抱摔。陆远志侧身一闪,同时右手成刀,轻轻点在大个子的颈部动脉处——点到即止。

"Хорошо!(漂亮!)"有人惊呼。

大个子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接下来的切磋变成了友好的技术交流,陆远志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擒拿技巧,俄罗斯学员则教他几招桑搏的绝活。语言不通,但肢体动作是最好的老师。

回宿舍的路上,伊万明显热情了许多:"他们说,你是个真正的战士,不是书呆子。"

陆远志笑了笑:"告诉他们,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伊万,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晚餐在学院食堂举行,长桌上摆满了俄式传统菜肴。陆远志注意到,那个在礼堂见过的瘦高男子正在角落里整理餐具,目光却不时扫向中国学员的座位。

"那是谁?"陆远志小声问伊万。

"食堂管理员,叫谢尔盖。怪人,从不说话。"伊万撇撇嘴,"据说曾在阿富汗打过仗,受过伤。"

陆远志暗自记下这个信息。特种兵的首觉告诉他,这个"谢尔盖"不简单。

第二天上午是军事理论交流课。俄方教官用幻灯片展示着现代城市作战的战术分析,陆远志认真做着笔记。突然,一张照片闪过——那是中东某地的战场实况,背景中几个武装人员的装束引起了他的注意:黑色作战服,右臂上隐约可见的秃鹰图案。

"秃鹫"组织!

陆远志差点从座位上弹起来。他迅速翻出手机,假装查看信息,实则拍下了屏幕上的照片。教官继续讲解,似乎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下课铃响,陆远志第一个冲出教室,找了个僻静角落拨通了周志刚的电话——出国前,教官给了他一个紧急联络号码。

"班长,我是陆远志。我在俄方资料里看到了'秃鹫'的标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确定?"

"九成把握。他们正在中东活动,但资料显示有人员调动迹象。"

"保持警惕,但不要打草惊蛇。"周志刚的声音异常严肃,"林医生的父亲明天会到莫斯科参加医学研讨会,他会联系你。"

挂断电话,陆远志的心跳仍然很快。"秃鹫"出现在俄方情报中,意味着这个组织比想象的更国际化。而林小芳父亲的突然到访,更说明事情不简单。

下午的课程是武器装备展示。在轻武器陈列室,陆远志再次看到了那个"谢尔盖"。这次他穿着技术员的制服,正在擦拭一支狙击步枪。当陆远志走近时,谢尔盖的手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

"Эта(这支)...СВД?"陆远志用蹩脚的俄语问道。

谢尔盖点点头,眼神闪烁。他快速比划了几个手势——不是俄语,而是国际上通用的战术手语:【危险】【观察】【隐蔽】。

陆远志瞳孔微缩。这个食堂管理员不仅懂战术手语,还在警告他!他正想进一步交流,教官却招呼学员们集合了。谢尔盖迅速低头继续擦拭武器,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

当晚,陆远志辗转难眠。凌晨两点,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明早8点,普希金咖啡馆。紧急。—林医生】

普希金咖啡馆在学院附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地标。第二天一早,陆远志以"参观名胜"为由请假离校。咖啡馆内温暖如春,浓郁的咖啡香弥漫在空气中。角落里,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看报——正是林小芳的父亲,军区总医院的林副院长。

"林叔叔。"陆远志轻声打招呼。

林父示意他坐下,递过一份医学杂志:"最新一期的《战地急救》,小芳让我带给你的。"

陆远志翻开杂志,中间夹着一页薄纸——是张卫星照片,显示莫斯科郊外某处设施,旁边标注着日期:三天后,中国交流团将参观那里。

"这是..."

"昨晚截获的情报。"林父压低声音,"'秃鹫'在莫斯科有据点,他们计划在参观日行动。"

陆远志的血液瞬间凝固:"针对我们?"

"不全是。"林父推了推眼镜,"那里存放着一批苏联时期的研究资料,关于生化武器的。'秃鹫'想夺取它们,而你们的参观正好提供了掩护。"

"需要我做什么?"

"两件事。"林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U盘,"这里面有识别'秃鹫'成员的特征数据,想办法让俄方看到。第二,保护好自己——小芳会杀了我的,如果你少根头发。"

陆远志忍不住笑了,随即又严肃起来:"有个叫谢尔盖的食堂管理员,他懂战术手语,今天警告过我。"

林父眉头紧锁:"描述一下他的样子。"

听完描述,林父快速在手机上查找着什么,然后展示给陆远志看——那是一张模糊的老照片,上面的年轻士兵与谢尔盖有七分相似。

"前苏联特种部队'信号旗'成员,90年代失踪,疑似叛逃。如果他还活着...可能是卧底。"

回到学院,陆远志立刻找到伊万,谎称对苏联时期的特种装备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些历史。伊万热情地带他去了学院的军事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从沙皇时期到现代的各类军事文物。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陆远志突然停住了脚步——展柜里是一枚被子弹击穿的苏联红星勋章,旁边的说明牌写着:"1953年,朝鲜战场,中国侦察兵陆卫国从美军包围圈中救出受伤的苏军顾问后获赠。"

陆远志的呼吸几乎停滞。陆卫国——爷爷的名字!那枚勋章上的弹孔,与爷爷日记里描述的完全吻合:"...阿廖沙硬把那枚打穿的勋章塞给我,说他的命值这个..."

"你还好吗?"伊万关切地问。

陆远志指着展品:"这是我爷爷。"

伊万瞪大眼睛,立刻找来博物馆负责人。经过一番激动人心的交流(夹杂着俄语、英语和手势),陆远志获准近距离查看展品。在勋章背面,他发现了极小的刻字:"Алеша-Лу,1953.4"—阿廖沙与陆,1953年4月。

"这太不可思议了!"负责人握着陆远志的手,"你爷爷是英雄!"

当晚,学院特别安排了一场小型交流会,请陆远志讲述他爷爷的故事。通过伊万的翻译,陆远志分享了日记中的片段:冰天雪地中的侦察任务,美军包围圈中的生死突围,受伤的苏联顾问与中国士兵的肝胆相照...

演讲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上前,用流利的中文说:"孩子,我认识你爷爷说的'阿廖沙'。他是我的学长,后来在阿富汗牺牲了。"老教授眼中闪着泪光,"命运多么奇妙,六十年后,他的战友的后代来到了这里。"

这个意外插曲让陆远志在学院的地位骤然提升。原本对中国学员保持距离的俄罗斯师生,现在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亲切和敬意。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权限。

参观日前夜,陆远志悄悄将U盘插入宿舍的电脑。里面的资料显示,"秃鹫"成员有一个共同特征:右侧臼齿镶有微型通讯装置。他犹豫再三,决定信任伊万。

"听着,这很重要。"陆远志用最简单的英语配合手势解释,"明天可能有恐怖分子行动,他们牙齿里有这个。"他指着屏幕上的X光片。

伊万的表情从困惑变为震惊:"你确定?"

"百分之百。"

伊万二话不说,拿起外套就往外跑:"等我!"

一小时后,伊万带着一个精悍的中年男子回来——是学院安全主管格罗莫夫上校。

"少尉,解释清楚。"格罗莫夫的中文出人意料地流利。

陆远志简要汇报了情报内容,隐去了消息来源。格罗莫夫脸色越来越凝重。

"明天行程取消。"他果断决定,"但我们需要证据。你能认出他们的人吗?"

"如果能检查牙齿的话。"

格罗莫夫摇摇头:"太明显。我们需要更隐蔽的方式。"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轻轻敲响。格罗莫夫警觉地摸向腰间,陆远志示意他放松:"可能是伊万的朋友。"

开门一看,却是谢尔盖!他快速扫视屋内,看到格罗莫夫时明显僵住了。

"Ты...(你...)"格罗莫夫的声音颤抖起来,"Алексей?(阿列克谢?)"

谢尔盖——或者说阿列克谢——缓缓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记忆卡递给陆远志:"Они здесь.(他们在这里。)"

记忆卡里的视频显示,三个身着维修工制服的人在郊外设施附近活动,其中一人转头时,嘴里闪过金属光泽——正是"秃鹫"成员的标志!

格罗莫夫立刻用无线电下达命令。十分钟后,学院进入警戒状态,特种部队秘密包围了目标区域。

"你跟我们一起来。"格罗莫夫对陆远志说,"需要你辨认。"

行动在凌晨西点展开。陆远志穿着俄军制服,跟随突击队潜入设施外围。通过夜视镜,他看到三个黑影正试图撬开地下室的门。

"确认目标。"格罗莫夫低声说。

陆远志仔细观察,当其中一人侧脸时,月光照出了他口腔内的金属反光:"右侧臼齿,确认是'秃鹫'。"

"行动!"

俄军特种兵如猛虎下山,短短三十秒就制服了三名潜入者。在押解过程中,其中一名恐怖分子突然挣脱,掏出手枪对准陆远志!

千钧一发之际,一声枪响,恐怖分子应声倒地。陆远志回头,看到远处狙击点谢尔盖——阿列克谢——收起武器,向他竖起大拇指,就像六十年前他爷爷和阿廖沙相互致敬那样。

天亮后,格罗莫夫在办公室向陆远志透露了更多内情:阿列克谢确实是前"信号旗"成员,二十年前奉命打入一个国际军火走私集团,后来发现该集团与"秃鹫"有联系,便一首潜伏至今。

"他认出了你,"格罗莫夫说,"从你的姓氏和长相,猜到你是陆卫国的后代。所以冒险联系你。"

陆远志想起谢尔盖那天的战术手语,恍然大悟。

由于行动成功,中俄双方决定不公开此事,以免打草惊蛇。交流团按原计划结束访问,临行前,伊万送给陆远志一把精致的俄罗斯军刀。

"下次,"伊万用刚学会的中文说,"我去中国,你带我爬长城!"

陆远志笑着答应。在送行的人群中,他没有看到谢尔盖——阿列克谢己经重新隐入暗处,继续他未完成的使命。

回国的飞机上,陆远志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思绪万千。六十年前,爷爷和阿廖沙在朝鲜战场并肩作战;六十年后,他和阿廖沙的后人在反恐行动中默契配合。这是一种奇妙的传承,仿佛命运的轮回。

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的东西——格罗莫夫秘密交给他的,那枚被子弹击穿的苏联红星勋章。"它应该属于你家族。"格罗莫夫这样说。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时,陆远志第一眼就看到了接机人群中的林小芳。她穿着便装,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但在他眼里却像灯塔一样明亮。

"你没事吧?"一见面,林小芳就紧张地打量他,"父亲只告诉我行动成功了,但..."

陆远志轻轻握住她的手:"回家告诉你全部经过。现在,我只想好好看看你。"

两人相视而笑,在熙熙攘攘的机场里,这一刻仿佛只有彼此存在。


    (http://www.wxgxsw.com/book/jedcca-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