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我准时来到芙蓉园。园门处果然有侍卫把守,几位衣着华贵的公子正递上名帖入内。我没有名帖,但不慌不忙地走到一旁,取出早己准备好的纸卷,用毛笔写下杜甫的《春望》——反正杜甫还没出生,这诗现在是我的了。
"这位郎君,请出示名帖。"侍卫拦住我。
我微微一笑,递上纸卷:"烦请将此诗呈予长孙大人,就说布衣林逸求教。"
侍卫疑惑地接过纸卷,转身入园。不多时,一位管家模样的人匆匆出来,见到我便深施一礼:"林郎君大才!长孙大人有请!"
芙蓉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我被引至一处临水的敞轩,十几位衣着华丽的文人正围坐其中,上首是一位五十岁左右、面容威严的男子——长孙无忌无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孙无忌手持我的诗卷,目光如炬地打量我,"林郎君此诗,字字血泪,句句惊心。不知作于何时何地?"
我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回大人,此诗乃在下途经洛阳时所作。见前朝宫阙残破,百姓流离,有感而发。"
"好一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位年轻公子击节赞叹,"林郎君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深沉感慨,实在难得。"
长孙无忌点点头:"林郎君请入座。今日诗会以'春'为题,诸位各展才华。"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我小心谨慎地"创作"了几首唐宋名家的春景诗,每次吟诵都引来满堂喝彩。长孙无忌看我的眼神越来越欣赏,诗会结束时,他特意留下我。
"林郎君才学过人,不知可愿入我府中为幕僚?"
我强压心中狂喜,恭敬行礼:"承蒙大人厚爱,逸不胜荣幸。"
就这样,我成了长孙无忌府上的门客。凭借现代知识和历史预见性,我很快在府中站稳脚跟,常为长孙无忌分析朝政时局,提供建议。一个月后,长孙无忌甚至向太宗皇帝推荐了我。
"林逸?"太宗在御书房召见我,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长孙卿说你通晓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朕倒要考考你。"
面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我手心冒汗但头脑异常清醒。从《贞观政要》的治国理念到西域局势的分析,我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甚至大胆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故而臣以为,科举取士当重实务,轻浮华;地方官员考核,宜以民生为本..."
太宗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大笑:"好!朕多年未见如此有见地的年轻人。林逸,朕封你为弘文馆校书郎,明日上任。"
离开皇宫时,我脚步轻快。弘文馆校书郎虽只是九品小官,但能出入宫廷,接触机密文书,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见到皇室成员。
我的目标很明确:长乐公主李丽质,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历史上记载她"性婉顺,好读书",贞观七年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但婚后不久就病逝了,年仅二十三岁。
如果历史可以改变...我握紧拳头,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
(http://wxgxsw.com/book/jeehcd-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