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孙刘第三次联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孙刘第三次联盟

 

秋风萧瑟,长江东岸,吴军大营。

枯坐了半日的东吴君臣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联曹攻刘,还是联刘攻曹,众说纷纭。

陆逊因为刘备的举荐,为避嫌疑,自从江畔回来后便一言不发。他心里其实赞同刘备之提议。

眼看帐中议论不停,心思愈加烦躁的孙权看了陆逊一眼,开口问道:“伯言,两难之境,该当如何?”

吴侯主动求教,陆逊不再顾忌:“臣以为,刘备所言有理。”

孙权点了点头,并无言语,俨然是让陆逊继续说下去。

“诚如刘备所言,赤壁之战后鼎足三分己有十年,如今正是变易之时。刘备兵强马壮,关羽据守襄阳、樊城,虽有曹军在北,我军实难攻取江陵。便算是吴魏打败刘备,蜀军退回西川,曹操又岂能容我们占据荆州?说不得吴魏双方还得血战,到那时刘备军顺流而下,我军还是保不住南郡。”

见孙权并未插言驳斥,陆逊内心长舒一口气。

“与其如此,真不如趁魏蜀南阳大战、淮南无备之时,速速攻取合肥。刘备兵器厉害,曹军虽远多于蜀军,某料平野交战,刘备当不输于曹操。须知南阳往北三百余里即为许都,曹军必全力阻隔,绝不使蜀军北进。故曹军主力不会调回淮南,且彼又如何能料到,我军会杀回去!”聪明如陆逊,到了今日,依然不知道刘备的神兵是何模样。

曹军素来轻视东吴陆战,孙权比任何人都明白,这都是他刷出来的‘战绩’。其实隔江对话时,他己然被刘备说服。志在天下之人,不该只图割据,若率大军北上,蚕食曹魏疆土,届时天命归谁,那还真不好说。想到自己芳龄不过38,刘备、曹操皆六十来岁光景,孙权暗暗觉得天命在他这里。

“荆州不取了?大都督之仇不报了?”丁奉咬牙问道。

“袭取荆州战机己失,此时若再相争徒劳无益。大都督之仇,私也;天下大势,公也。环顾海内,曹魏兵马远胜孙刘,当此之际,还是蚕食曹魏为上。”陆逊不待孙权开口,主动上前解围。

孙权亦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承渊(丁奉字)放心,灭曹之后,孤定当为子明报仇。”

说着,孙权话锋一转,“就由元叹(顾雍字)代孤与刘备盟誓吧!”孙权令旨一下,顾雍应声领命。

孙权打发顾雍出使后,紧接着宣布一项重要任命:“子明不幸夭亡,东吴不可无大都督,伯言,”

“臣在!”陆逊躬身出列,双手微微发颤,即将施展平生抱负,如何能不激动?

既下了决心,孙权不再犹豫:“孤拜你为大都督,总领东吴兵马,克日北伐!”

“江东文武皆主公故旧之臣,臣功微德薄,恐难堪重任!”虽是谦让之词,陆逊所言亦是实情,东吴勋臣真没几个瞧得上他。原因不只是因为陆逊功劳少,还因为他出身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本就与韩当等军头互相鄙视。

孙权从腰间摘下佩剑,递与陆逊道:“东吴自孤以下,如有不听号令者,可以此剑斩之!”

阚泽道:“可筑坛拜将,再赐宝剑、假节钺,众将自然畏服!”

孙权道:“德润(阚泽字)所言极是,只是如今要趁机进攻淮南,若会众盟誓,难免为曹军知晓,平添攻城阻碍。且孤为合后,孰敢不遵军令。东吴将士,参拜大都督!”

随着孙权一声号令,大帐之内不管内心服不服陆逊,皆出列参贺。

陆逊跪谢吴侯,领命起身,手持吴侯宝剑,厉声曰:“主公命我为都督率军北伐,军有军法,公等各宜遵守,律法无情,若有违犯,本督有情面,此剑并无情面!”

言罢,陆逊开始点将:“变后军为前军,虞翻、潘璋、马忠、丁奉率军一万,偃旗息鼓,乘船先行赶赴合肥!”西将俯首听令,出帐自去安排本部人马。

“韩当、蒋钦、徐盛、李异、谢旌各领本部人马,与本督合兵东行!”吴侯在帐,韩当等老臣不敢造次,同样奉命而去。

“请主公与周泰等将为大军接应,待顾雍回转,同往淮上。此番若不能在扬州攻城拔郡,请治臣罪!”说到最后,陆逊免不了一番慷慨,好安抚吴侯那颗多疑躁动的心。

且不说东吴出兵偷袭淮南之事,顾雍奉孙权之命首至公安城下,刘备闻听顾雍来使,大喜道:“快快有请。”

王甫忙出官署,依礼迎顾雍入内。

“外臣顾雍,参见汉中王!”顾雍见到刘备,礼仪甚为妥当,不复陆逊桀骜。

“元叹辛苦,可是吴侯有甚吩咐?”顾雍懂礼,刘备言语中也客气起来。

“我家主公愿与王上定盟,共同北伐,蚕食曹魏!”

刘备道:“东吴既然认我为王,孤也愿尊汝主为吴王。”

顾雍摇了摇头:“当务之急乃是打败曹操,我家主公对于称王之事并不在意。”

去你妈的不在意!不在意会屈辱的接受大魏吴王的封号?刘备腹诽完孙权,张口却赞道:“吴侯但求务实,摈弃虚名,孤不如也!”

客套完,刘备拿出早就拟好的盟书给顾雍阅览。顾雍一目十行的同时,暗暗感佩刘备料事在先的睿智。

盟书内容其实和以前签的大差不差,除了不涉及荆州:

孙刘两方合力北伐,为保互信,双方边境不得屯驻大军;

北伐互通有无,相互策应,城池根据是否兵力划分,合兵则各得其半,分兵则归各自所有;

曹魏不灭,盟约永存,如有备齐,人神共戮。

刘备先在两份盟书上签名盖章,然后递与顾雍带回交孙权画押用印。

待顾雍捧着盟书离开,李严道:“孙权乃无信之人,虽再定盟书,亦须严防东吴。”

“那是自然。若见荆州有隙,保不齐孙子还会杀个回马枪。所以卿等当谨慎守城,留心对岸,绝不可大意。以后无论是白衣,还是百姓,皆不许在城畔江上停留,违者杀无赦!”

李严点头,深以为然。见王上心情大悦,李严建功之心复涌:“臣愿随大王北征!”

刘备道:“正方,孤的爱卿,孤素知你才华,若可以,朕何尝不想带你同去,只是荆州任重,帐下除你之外,并无他人可以守好荆州、调度粮草。”

李严喏喏称是,口里应承,脸上犹带不忿之色。

大敌当前,刘备叹了口气,上前握住李严之手,说道:“立功也不都是在阵前,昔日高祖皇帝定天下,功劳最大的并非攻城略地的曹参、樊哙,而是坐镇后方的萧何。汉中之战,不也是坐镇后方、足兵足食的诸葛丞相功劳最大?若北定曹操,正方之功又有几人可比?”

一番抚慰,说的李严是心花怒放。荆州看谁再敢小瞧我李正方,老子是和孔明一般的人物!

“此间事己了,汉升,汝且总督兵马,咱们该回襄樊,助阵云长啦!”刘备说走就走,丝毫不以江陵旧居为意。


    (http://wxgxsw.com/book/jeehgd-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