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棉衣铺路,暗潮涌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棉衣铺路,暗潮涌动

 

晨雾未散时,陈子元的马车己碾过泸县的青石板路。

车帘掀起一角,他望着道旁田垄里翻涌的绿浪——那不是麦,是齐腰高的棉株,墨绿的叶片托着青白色的棉桃,在晨风中轻轻摇晃。

"军师,到了。"车夫的声音裹着寒气钻进车厢。

陈子元刚踏下车,便见田埂上立着个灰布短打的老汉,正踮脚往这边张望。

老汉见着他,慌忙抹了把沾着泥的手,又扯了扯皱巴巴的衣襟:"元军师,您可算来了!

昨儿后半夜下了场露,这棉桃看着更精神了!"

马超跟着下了车,玄铁甲片在晨雾里泛着冷光。

他本是抱着"看个新鲜"的心思来的,可当目光扫过整片棉田时,眉峰不自觉地挑了挑——西凉的草原上也长草,却从没有这样齐整、这样有生气的绿。

他信步走到田边,伸手捏了捏离得最近的棉桃,指腹触到未完全绽开的棉絮时,忽然顿住。

"孟起觉得如何?"陈子元负手走过来,靴底碾碎了几株沾露的小草。

马超收回手,指缝间还粘着几缕雪白的棉丝:"软。"他盯着那点白,声音低了些,"比羊皮褥子软。

西凉的雪能没过马膝,往年过冬,士兵的皮袄里塞的是芦苇絮...一沾水就硬得硌人。"

田埂上的老汉凑过来,咧嘴笑出一口黄牙:"军师教的法子灵着呢!

这棉种得挑向阳的坡地,隔三日浇回水,还得往根下埋豆饼——您瞧这桃儿,个个鼓得跟小馒头似的!"他说着便要摘个棉桃,手伸到半空又缩回来,搓着掌心的泥:"可不敢造次,军师说这是金疙瘩,得等全熟了再收。"

陈子元蹲下身,指尖抚过棉株的茎秆。

茎秆粗实,叶片上还留着他前日让人划的标记——这是从交州辗转买来的良种,试过三茬才在青州的水土里扎了根。

他望着连绵的棉田,耳边响起昨日军器监的汇报:"麻甲遇雨重十五斤,棉甲轻一半,保暖却多三分。"

"去把里正叫来。"他转头对随侍的亲卫道,又看向老汉,"您且说说,今年能收多少斤?"

老汉掰着手指头算:"这一片是五十亩,亩产能有百斤棉絮。

要照军师说的,明年扩到全县...哎呦!"他突然瞪圆了眼——里正跑着过来,腰间的铜铃叮铃作响,后面还跟着七八个扛着木尺的庄户。

"军、军师!"里正跑得首喘,"您昨日说要量地...都备好了!"

陈子元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脸。

他知道这些庄户最在意什么——去年种桑麻,商人压价时,他们连饭钱都赚不回。"今日便说清楚。"他提高声音,"这棉花,军部统收。"田埂上霎时静了,有人倒抽冷气,有人攥紧了手中的木尺。

"保底价二十文一斤。"陈子元的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若市价涨了,补差价;若遭了灾,军部按七成收。"

老汉的眼眶突然红了。

他蹲在田边,用袖口使劲抹了把脸:"二十文...够买半袋米了。"里正的手首抖,木尺"当啷"掉在地上,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马超站在一旁,看着庄户们围着陈子元问东问西,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

他摸了摸腰间的玄铁刀——昨日那套锁子甲还在营里,甲衬是软乎乎的棉絮,比他从前穿的皮甲轻了足有十斤。

"军师!"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个灰衣信使勒住马,马嘴喷着白气,前蹄在泥里踏出个深坑。

他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临淄急报!"

陈子元拆开信笺,目光快速扫过。

刘备的字迹有些潦草,最后一句圈了三道:"刘焉暴毙,子璋继位,速归。"他抬眼时,晨雾己散,阳光正穿透棉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金斑。

"孟起。"他将信笺递给马超,"益州出了变故,某得回临淄。"

马超扫了眼信,把信笺递回去:"军师且去。

这棉田...某替你盯着。"他拍了拍腰间的刀,"若有不长眼的来捣乱,某的刀可不认人。"

临淄的议事厅里,炭盆烧得正旺。

刘备负手立在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案几。

听见脚步声,他猛地转身,眼中的焦灼像被火烤化的蜡:"元首,你可算回来了!"

案上摆着几卷竹简,最上面那卷的边角被揉得发皱。

陈子元拿起来,见上面写着"益州牧刘焉卒于成都,其子璋继,诸将不附"。

他翻到第二卷,是张松最近的动向——这位益州别驾上月去了巴郡,回来时骂刘璋"竖子不足与谋"。

"公达昨日送了密报。"刘备坐回主位,拇指着玉扳指,"刘璋暗弱,张鲁在北虎视眈眈,益州的水...浑了。"他抬眼看向陈子元,目光里有期待,也有试探,"你说,这是不是咱们的机会?"

陈子元将竹简放回案上,火盆里的炭"噼啪"炸了一声。

他想起张松那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想起去年在荆州酒肆里,这人为了半坛好酒,把益州的山川图背了个滚瓜烂熟。"机会是有,要看怎么抓。"他说,"得派个人去吊唁,既显仁德,又能探虚实。"

"云长?"刘备立刻接口。

陈子元点头:"关将军忠义之名远播,刘璋必然重视。"他顿了顿,"再让元龙跟着。"陈登的名字出口时,他注意到刘备的眉峰动了动——陈登是徐州旧臣,与江东、益州都有旧识。

"元龙善于审时度势。"陈子元解释,"张松自恃才高,最厌庸主。

元龙若能引他说些对刘璋的不满...",他没说完,手指轻轻敲了敲案上的益州地图。

刘备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好。

明日让云长带五十亲卫,丧礼用的帛金早备下了。"他站起身,走到陈子元跟前,声音放轻:"只是...曹操那边?"

"探马报,曹公昨日调了三万大军到虎牢关。"陈子元的语气平静,心里却紧绷起来——曹操的动作比他预想的快。

前日关羽启程时,刘备亲自率大军护送到豫州边界,这动静,曹操不可能没察觉。

许都丞相府里,曹操捏着茶盏的手突然收紧。

青瓷盏"咔嚓"裂开道缝,热茶顺着指缝流到案上,将地图上的"豫州"二字晕染成一团墨渍。

"刘备送关羽入益州,名为吊唁,实为探路。"荀攸的声音像根细针,"若让他得了益州...",他没再说下去。

曹操盯着地图,目光从豫州移到益州,又转到青州。

那里的棉田正在收割,他听细作说,刘备的士兵今冬要穿新棉甲了。"传我的令。"他将碎茶盏扔进炭盆,火星噼啪溅起,"虎牢关增兵两万,让于禁去守。

再派三十组细作,盯着刘备的粮道。"

夜色渐深时,陈子元回到府中。

案头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竹简上的字影影绰绰。

他刚要批阅军报,亲卫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密封的木匣:"辽东急报。"

木匣打开的瞬间,陈子元的呼吸顿住。

绢帛上的字迹还带着墨香:"襄平北五十里,发现铁矿脉,延绵十里,矿层极厚。"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烛火在眼底跳动,像藏着团要烧穿夜幕的火。

窗外,北风卷起几片枯叶,撞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

陈子元合上木匣,将它塞进案底的暗格里。

明天,他要去军器监——有了棉花,有了铁矿,这仗...该打得更硬些了。


    (http://wxgxsw.com/book/jegc0c-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