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生根·融合的序曲与远航的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生根·融合的序曲与远航的召唤

 

岭南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苍狼谷外的向阳坡地上,己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瓯越的妇人们,按照农家学者的指点,小心翼翼地用削尖的木棍在疏松的红土地上戳出深浅一致的孔洞。她们的身后,桀骏亲自带领族中最强壮的战士,将一颗颗金黄的“金粟”种子仔细放入孔中,再轻轻覆上的泥土。另一片沙壤地旁,一群半大的越人孩童,在秦人老农的示范下,学着将发芽的“地蛋”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埋入挖好的土垄之中。他们黝黑的小脸上满是新奇和专注,不时响起生涩的秦语:“坑…挖深?”、“芽…朝上?”

桀骏首起腰,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他望着这片被精心伺候、充满希望的坡地,再看向远处山谷河流旁,在墨家工匠主导下,秦越民夫肩扛手提、号子震天,正在奋力修筑的引水渠雏形。浑浊的河水被引入新挖的沟渠,冲刷着泥土,也冲刷着瓯越人千百年来的闭塞。他心中那股暖流越发清晰——这位远在咸阳的“泰皇”,似乎真的在践行他的承诺,不是要用刀兵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要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

“大头领!”一个穿着崭新粗麻布衣、明显是越人打扮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激动,“郡城…郡城那边的‘学塾’,招…招人了!教秦话!我家隔壁的阿山报了名,说学好了能去郡里做事,家里还能减赋!” 桀骏认得这个年轻人,是附近寨子头人的儿子。“嗯,好事。”他点点头,语气沉稳,“告诉寨子里的人,有想学的就去。多学点东西,没坏处。”

更让桀骏内心震动的,是发生在半月后的一件事。

距离苍狼谷百里之外的一处较大越人寨子(己纳入桂林郡管辖)。寨中一户越人,因妻子难产,情况危急。寨中老巫医用尽了办法,念咒施法,产妇气若游丝,眼看就要一尸两命。绝望的丈夫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想起了刚在郡城设立的“岭南医坊”,发疯般跑去求救。

两名年轻的太医署医官,在两名当地临时招募的越人通译陪同下,背着沉重的药箱,跟着报信的汉子一路狂奔抵达山寨。他们不顾寨民们审视、怀疑甚至略带敌意的目光,立刻投入抢救。

煮沸的清水(严格执行规定)、锋利的青铜小刀(火烤消毒)、特制的草木灰止血绷带、还有嬴政“秘授”的几味催产提气的草药汤剂……一切都按部就班。汗水浸透了医官的衣衫,血腥味弥漫在简陋的竹楼里。当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划破山寨沉重的寂静时,守在外面的寨民们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

产妇活了下来,母子平安!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山风,迅速刮遍了附近的山谷峒寨。秦人“巫医”(越人对医官的称呼)能起死回生!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药箱,还有一套匪夷所思却又行之有效的规矩:水要烧开、伤口要清洗、污物要深埋…更带来了生的希望!

几天后,当两名医官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神情准备离开时,山寨的老巫师,那位曾经最敌视外来者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医官面前,浑浊的眼睛紧紧盯着他们药箱上缝着的一块青色麻布标记(简易版青囊旗),忽然深深弯下了腰。随后,几名寨中负责接生的妇人,也鼓起勇气走上前,用不甚流利的秦语夹杂着越语,急切地比划着,恳求学那神奇的接生之术和辨识草药之法。

赵佗收到地方官吏上报的这件事时,独自在南海郡尉府的竹楼里坐了许久。窗外是渐渐染上绿意的山峦,他的心中却翻滚着惊涛骇浪。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远比刀兵更强大的力量,正随着新作物的幼苗、流淌的渠水、学塾里的读书声、医坊的青囊标记,在这片蛮荒之地的土壤深处,悄然滋生,顽强地向着阳光伸展。融合,己经以一种润物无声却又不可阻挡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然而,就在岭南的融合事业方兴未艾之际,一道来自咸阳、盖着皇帝御玺的密诏,由黑冰台专使秘密送达赵佗手中。

密诏以最硬的秦篆写在坚韧的“秦纸”上: “南海尉赵佗览:尔抚定瓯越,推行新政,融合百越,有功于社稷,朕心甚慰。然寰宇之广,非止于南海。琅琊徐福寻仙船队失散一部,由尔旧部校尉所率,漂泊万里,竟至一片全新大陆(东胜洲),携回‘金粟’、‘地蛋’等救世奇种,功在千秋!今命尔:即刻交卸南海尉印信军务,由副将暂代。尔星夜兼程,秘密北上琅琊!统领新组‘东胜洲开拓船队’!携精选工匠、农人、医士、士卒三千,再配稷下学宫地理推算之士十人,依其记录之粗略海图,复航东胜洲!要务有三:一,寻回滞留彼处之秦人,稳固据点,扬我秦威;二,详探该洲地理、物产、人情,绘制精图;三,广种‘金粟’、‘地蛋’,并搜寻带回更多未知之良种、良木!此乃开万世未有之基业,朕付卿以重任,望卿勿负朕望!切切此令!——泰皇嬴政 亲笔”

赵佗反复阅读着诏书,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东胜洲!一个只在模糊传说中存在的、比岭南更加遥远神秘的新大陆!金粟和地蛋的故乡!一股难以遏制的、混合着探险欲望与建立不世功勋的灼热火焰,瞬间点燃了他年轻的心。

然而,当他抬起头,目光掠过窗外正在新开垦田地里劳作的瓯越妇孺身影,掠过远处山脊上新立的烽燧哨塔,掠过郡尉府内堆积如山的、关于设立“越长”、规划水利、推广新作物的待批文书时,那股灼热又迅速冷却,被一层沉甸甸的责任感所覆盖。岭南百废待兴,融合刚刚起步,桀骏等归顺首领的忠诚尚未经过长久考验。此时离开,犹如在大厦将起之时抽走主梁!一旦有变,自己数年心血将付诸东流,陛下的南疆大计亦将受阻。

去?还是不去?

一面是帝国疆域前所未有的拓张,是亲手触摸那传说之地、带回更多神赐之物以活亿万苍生的巨大诱惑与责任!另一面,是自己一手参与开辟、正艰难孕育着新生的岭南沃土,是桀骏那充满敬畏与试探的目光,是无数瓯越百姓因“金粟”、“地蛋”和新政而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赵佗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冰冷的郡尉铜印边缘,那上面精细的虎钮纹路硌着指腹。他将密诏凑近烛火,再次一字一句地确认:“…开万世未有之基业…朕付卿以重任…”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庞,那上面交织着极度兴奋与深沉忧虑的复杂神情。窗外的岭南春夜,虫鸣声声,的空气里仿佛己经能嗅到玉米幼苗破土而出的清新气息,以及遥远海洋的咸腥与未知大陆的呼唤。帝国的巨轮碾过历史的轨迹,将他推向了一个足以改变个人命运乃至世界格局的十字路口。长久的沉默后,赵佗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决然光芒所取代。他猛地攥紧密诏,对着北方咸阳的方向,深深一躬。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皇帝的意志,即是帝国的方向。他转身,低沉的声音在静夜中格外清晰:

“传令!即刻准备行装!召亲卫营,明日拂晓启程,随我北上琅琊!”


    (http://wxgxsw.com/book/jegcff-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