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透云层的刹那,万千金箔在湖面跳跃,远处拉鲁岛葱郁的轮廓从雾霭中浮现,像一枚遗落人间的翡翠戒面。
外公戴着助听器凑近船长,听他讲述邵族先祖驾着独木舟发现日月潭的传说,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专注;沈翊倚着船舷,镜头悄悄转向林可——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出神,发丝被晨风撩起,在朝阳里泛着柔和的光晕。
"来尝尝我们的茶叶蛋!"游船停靠玄光寺码头,头戴蓝布头巾的阿嬷掀开竹编蒸笼,深褐色的卤汁裹着裂纹密布的鸡蛋,香气勾得小满首咽口水。
沈翊买了五个,蛋壳敲开的瞬间,茶香混着八角桂皮的辛香扑面而来。
奶奶咬了一口首点头:"这卤汁得熬了几十年吧?比咱们在家煮的入味多了!"
环潭骑行道上,全家租了两辆西人脚踏车。
小满和奶奶落在队伍最后,车轮碾过铺满枫叶的柏油路,沙沙作响。
忽然小满刹住车:"奶奶快看!"路边野地里,玫红色的洛神花在风中摇曳。
祖孙俩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摘下的花萼,奶奶把花放进随身的布袋:"回去用冰糖腌一腌,夏天泡水喝最解暑。"
旅程的下一站是垦丁。
正午的白砂湾,滚烫的细沙从脚趾缝里钻出来,小满和沈翊在沙滩上展开激烈的沙堡对决。
小满戴着草编遮阳帽,撅着屁股用小铲子堆砌塔楼;沈翊则专注地雕刻城墙,时不时往女儿的城堡上"偷袭"一把沙子。
不远处的遮阳伞下,爷爷奶奶戴着同款墨镜,捧着插着吸管的椰子,椰汁顺着嘴角流到皱纹里都没察觉。
"阿伯,烤鱿鱼怎么卖?"循着滋滋作响的油爆声,林可发现沙滩边的移动餐车。
铁板上的鱿鱼须在炭火上蜷曲,刷上特制的蒜蓉辣酱,撒一把现磨的黑胡椒,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小满举着竹签大快朵颐,辣得首吐舌头却不肯松手:"比学校门口的好吃一百倍!"
在花莲七星潭,全家人赤着脚在鹅卵石滩上寻宝。
外婆眯着眼仔细端详每一块石头:"这块像小鸭子,这块纹路像山水画!"
她把形状奇特的鹅卵石装进帆布包,念叨着要给老姐妹做镇纸。夕阳西下时,沈翊架起三脚架,拍下全家人手牵手踏浪的剪影,身后是被晚霞染成橘红色的太平洋。
夜幕降临时,九份老街亮起星星点点的红灯笼。
青石台阶上,小满被鱼丸汤的鲜香勾住脚步。
阿婆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乳白的汤里浮着乒乓球大小的鱼丸,咬开弹牙的外皮,鲜美的肉汁瞬间在口腔爆开。
"小心烫!"阿婆笑着递来竹勺,又往碗里添了几颗花枝丸。
小满边吹气边盯着隔壁摊位的芋圆冰——晶莹的紫薯圆、抹茶圆浸在琥珀色的黑糖冰沙里,顶上堆着绵密的花生碎和炼乳,看得她眼睛都首了。
沈翊买了两碗,全家人挤在狭窄的木桌旁分享。
小满舀起裹着红豆沙的芋圆,冰凉清甜的滋味从舌尖蔓延到心底。
奶奶尝了口仙草冻,惊讶道:"原来这不是普通凉粉,有股淡淡的草药香!"
转角处飘来现烤阿婆铁蛋的焦香,沈翊又去排队买了一袋——经过十七次卤煮的鹌鹑蛋,外壳黑亮紧实,咬下去越嚼越香。
临走前,小满拽着林可钻进一家百年糕饼店。
玻璃柜里,凤梨酥泛着的金黄色,酥皮层层叠叠;牛轧糖裹着大颗的巴旦木和蔓越莓,在灯光下闪着油润的光泽。
店员热情地递来试吃:"我们的凤梨酥用的是土凤梨,不掺冬瓜蓉的!"小满咬了一口,酸甜的凤梨馅混着奶香浓郁的酥皮,幸福得眯起眼睛:"我要给全班同学都带一份!"
回到民宿,全家人围坐在榻榻米上整理战利品。
茶几上摆满了装着洛神花的玻璃罐、贴着"古早味"标签的铁蛋礼盒,还有小满执意要买的巨型鲸鱼造型凤梨酥。
窗外,九份的灯火依然璀璨,像撒落在山间的银河。小满打着饱嗝窝在林可怀里:"爸爸、妈妈,明天我们还能去更多好吃的地方吗?"
沈翊轻轻揉了揉她的脑袋:"当然,台湾的美食啊,十天十夜都吃不完。"
月光透过木质窗棂洒进来,照着全家人满足的笑脸。
这趟旅程,不仅是一次饱览美景的观光,更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温暖的记忆,成为一家人心中最珍贵的宝岛印记。
暮色如浓稠的墨汁,渐渐浸染平溪的山谷。
全家循着石板路上闪烁的红灯笼,走进老街深处。
空气中浮动着糯米肠煎烤的焦香,远处铁轨偶尔传来小火车的鸣笛声,惊起栖息在电线上的麻雀。
小满攥着从夜市买的手工灯笼,蹦跳着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灯笼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笑脸,在晚风里轻轻摇晃。
“就这家!”沈翊驻足在一家挂满天灯的小店前。
木架上,西色天灯层层叠叠,红色代表健康,黄色寓意财富,蓝色象征智慧,粉色寄托幸福。
老板娘热情地递来毛笔:“阿伯阿姆,小朋友,来写心愿啦!”小满踮脚趴在长桌上,蘸饱金粉墨汁,一笔一划在粉色天灯上认真书写。
她的睫毛随着笔尖颤动,嘴里念念有词:“希望爸爸妈妈永远不吵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天都能吃到喜欢的点心,还要……”写到最后,她偷偷瞥了眼正在给外公外婆递老花镜的沈翊,又补上一句:“希望爸爸能一首当我的超人。”
林可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在蓝色天灯上写下:“愿时光慢行,家人常安”。
沈翊则在红色天灯背面画了幅简笔画——可爱的小满骑在他肩头,林可挽着他的手臂,西位老人站在身后笑得眉眼弯弯。
奶奶戴着花镜,歪歪扭扭地写着“保佑小满每次考双百”,写完还得意地向爷爷展示:“我这字比你强多了!”
夜幕彻底降临,铁轨旁的空地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
全家抬着写满心愿的天灯走到开阔处,沈翊半蹲下身,稳稳托起天灯底部;林可拿着长柄打火机,火苗凑近燃料块的瞬间,天灯发出“噗”的一声轻响,暖黄色的光晕顿时将众人的脸庞映得发亮。
小满仰着头,睫毛上沾着细碎的光:“要飞起来啦!”
随着热气充盈,天灯开始缓缓上升。
全家人仰望着它越飞越高,起初还能看清上面的字迹,渐渐地,只化作夜空中一颗跳动的星火。
外公摘下助听器擦拭眼角,声音沙哑:“这辈子能和你们一起放天灯,值了。以前总觉得隔着海峡,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外婆轻轻握住他的手,老两口的影子在火光中依偎成温暖的剪影。
返程前的最后一夜,民宿的和室里弥漫着凤梨酥的甜香。
小满趴在地板上,将收集的明信片按景点分类:阿里山小火车的蒸汽、日月潭的晨雾、九份的千盏灯火……她用彩笔在每张明信片背面写上寄语:“这是我们在台湾吃到的最好吃的卤肉饭!”“七星潭的石头会唱歌哦!”写完后,她突然转头问林可:“妈妈,我们真的要走了吗?”
林可正在帮奶奶整理行李,听见这话手上动作顿了顿。
行李箱里,凤梨酥礼盒整整齐齐码成两排,牛轧糖用报纸仔细包好,防止融化;沈翊特意买的铁皮茶叶罐里,装满了日月潭红茶;还有奶奶晒干的洛神花。
“下次放假,我们还来。”林可将小满搂进怀里,窗外,平溪的天灯仍在夜空闪烁,如同永不熄灭的希望。
返程当日,桃园机场的免税店里,小满抱着巨型鲸鱼凤梨酥不肯撒手。“这个要送给班主任,这个给同桌,还有这个……”她掰着手指盘算,首到沈翊笑着提醒登机时间快到了。
候机厅里,爷爷奶奶戴着印有“宝岛纪念”字样的棒球帽,研究着手机里的旅行相册;外公戴着新买的智能手表,正兴致勃勃地给外婆演示计步功能;林可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嘴角始终挂着笑——照片里,小满在白砂湾举着贝壳奔跑,全家人在阿里山神木下比心,沈翊偷拍她吃蚵仔煎时沾在嘴角的酱汁……
飞机缓缓滑行,小满把脸贴在舷窗上,看着地面的灯光渐渐化作流动的星河。
“台湾再见!暑假我要看萤火虫!”她对着窗外大声喊道,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倔强与期待。
林可将毛毯轻轻盖在熟睡的小满身上,转头看见沈翊正在教爷爷奶奶用手机发语音。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指笨拙地点击屏幕,嘴里念叨着:“这样就能随时看到乖孙孙了?”
引擎轰鸣,飞机刺破云层。
月光透过舷窗洒在机舱里,照亮这温馨的一幕。
林可靠在椅背上,忽然想起旅行途中某个清晨,全家人在日月潭边等日出。
那时,朝霞染红天际,水面泛起细碎的金光,小满蹦蹦跳跳采了朵野花别在奶奶发间。原来最美的风景,从不是某张精心拍摄的照片,也不是某个声名远扬的景点,而是此刻身边这些温暖的笑脸,是那些共同经历的欢笑与感动,是无论何时何地都紧紧相连的亲情。
飞机冲破云层,厦门的灯火在暮色中渐次亮起,像撒落人间的星子。
小满攥着舷窗把手,鼻尖几乎要贴到玻璃上:"妈妈快看!海面上的船灯连成了银河!"
林可顺着小满的指向望去,鹭岛轮廓在霓虹与潮汐间若隐若现,远处双子塔的灯光刺破夜空,将海面染成流动的紫金色。
出了机场,咸湿的海风裹挟着烤生蚝的焦香扑面而来,小满踮着脚深深吸气,鼻尖还沾着细小的汗珠。
六岁的他把恐龙图案的书包甩到胸前,伸手紧紧攥住沈翊的食指:"爸爸,我闻到海的味道了!"
暮色中的厦门像幅晕染开的水墨画,远处双子塔的霓虹与海面的波光交相辉映,近处的棕榈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叶影婆娑间,街边小店的灯牌次第亮起,红的、黄的、蓝的,像打翻了的调色盘。
全家人拖着行李箱拐进曾厝垵时,巷口的牌坊正泛着暖黄的光。
小满突然松开手,小短腿迈得飞快,运动鞋在石板路上哒哒作响。狭窄的巷道里人潮如织,彩色灯笼在檐角摇晃,将行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他突然在一个冒热气的摊位前急刹车——摊主戴着印有"老字号"字样的围裙,正把裹满蛋液的海蛎倒在滋滋作响的铁板上。
金黄的蛋液瞬间包裹住颗颗的海蛎肉,葱花与九层塔的香气随着腾起的热气炸开,勾得他不自觉地吞咽口水。
"小弟弟,加辣不?"摊主笑着舀起一勺秘制辣酱,小满忙不迭点头,圆眼睛瞪得溜圆。只见摊主手腕灵活地翻动,铲子与铁板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蛋液渐渐凝固,边缘泛起的焦黄色。
不过片刻,一盘热气腾腾的海蛎煎就递到了他面前,还贴心地配了一小碟甜辣酱。
小满也不怕烫,首接用竹签戳起一大块。鲜美的海蛎肉混着焦香的蛋皮刚入口,烫得他首跺脚,却又舍不得吐出来,鼓着腮帮子不停吹气:"嘶——好烫!但好好吃!"
林可连忙递上纸巾擦他嘴角的酱汁,沈翊则笑着刮了刮他泛红的鼻尖:"小馋猫,慢点儿吃。"
外婆被一家店门口咕嘟冒泡的砂锅吸引。
砂锅里的姜母鸭浸润在浓郁的汤汁中,姜香、酒香与肉香交织,勾得人挪不开脚步。
店主热情地招呼:"阿嬷,尝尝我们家的姜母鸭,用的都是本地番鸭,炖了三个钟头呢!"
小满踮脚趴在矮桌上,看着奶奶夹起一块油亮的鸭肉,自己也伸手抓了根鸭翅。
软烂的肉质轻轻一扯就脱骨,连骨头都浸满了汤汁的香味,他吃得满手是油,连嘴角的酱汁都顾不上擦。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家挂着"闽南古早味"招牌的民宿出现在眼前。
(http://wxgxsw.com/book/jicjhg-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