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县佐苏伯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章 县佐苏伯钧

 

晋城县公署,坐落在城中心,青砖灰瓦,门楣高悬“晋城县知事公署”的牌匾,透着几分旧朝的肃穆与新朝的局促。

今日,新任劝业所分管农桑水利的县佐苏伯钧,正式前来履新。

苏伯钧穿着一身崭新的藏青色中山装,步履沉稳地走进县署大门。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眼神却比平日多了几分凝重。

这顶官帽,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烫手山芋。

县署架构,一目了然:

中枢:县知事(李伯仁)坐镇正堂,统揽全局。

下设主要科、所:

内务科:掌管民政、户籍、治安(与警察所协作)、卫生等,事务最杂,科长是个圆滑的中年人。

财政科:掌管钱粮赋税、库银收支,科长是个精瘦、戴着眼镜、看谁都像欠他钱的老先生。

劝业所:主管农、工、商、矿、交通等实业发展。

所长由李伯仁兼任,以示重视。

其下分设各股,苏伯钧担任的“县佐”,便是主管“农桑水利股”的副职,但职权范围明确为“专司农桑水利及垦荒事宜”,在眼下旱情下,实权颇重。

教育科:主管学堂、劝学等事务,科长是个穿着长衫、斯文儒雅的中年人。

警察所:负责地方治安、缉捕、消防等,所长之下设副局长(苏承勇即将上任)、各分队长。警察所自成体系,但重大事务需报县知事批准。

承审员(司法):负责审理案件,相对独立,但也需向县知事报告。

县署内人来人往,文书、科员、听差们脚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墨水和一种无形的焦虑感。

苏伯钧的到来,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位新晋的苏县佐,如今可是晋城的风云人物,他和他那位“神眼”弟弟,承载着全县抗旱救命的希望。

苏伯钧被引至李伯仁办公的签押房。

李知事早已等候,脸上堆满了热切又带着几分焦灼的笑容,亲自起身相迎:“伯钧兄!可把你盼来了!快请坐!”

寒暄落座,李伯仁摒退左右,脸上的笑容收敛,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神色:“伯钧兄,县里的情形,想必你也清楚。

旱魃肆虐,民生维艰!舆图上处处标红,各乡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库银…唉,杯水车薪啊!”他重重叹了口气,手指敲着桌上厚厚一叠公文。

“下官明白,知事大人忧心如焚。”苏伯钧欠身,态度恭敬而沉稳。

“明白就好!”李伯仁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苏伯钧,“如今全县父老,可都眼巴巴看着你我,看着你苏家兄弟啊!令弟承勇之能,神乎其技,解了老槐树庄和张家洼的燃眉之急,功在桑梓!如今擢升他为警局副局长,也是希望他能更好地协调人力,为全县寻水出力!而你,伯钧兄!”李伯仁的声音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托付,“劝业所农桑水利这一摊子,我就全权托付给你了!开渠、打井、组织民夫、调配抗旱物资…乃至秋粮绝收后的赈济预案,千头万绪,都系于你一身!”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巨大旱情舆图前,手指用力点着几个赤红标记最深的区域:“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伯钧兄,我要水!要能救活人、救活庄稼的水!县署上下,各区长、各乡绅,皆听你调度!有什么难处,直接报我!我只要你一样——水!”最后那个“水”字,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目光里充满了近乎孤注一掷的期望和压力。

苏伯钧感受到那沉甸甸的目光和话语中的千钧重担,深吸一口气,起身肃然拱手:“承蒙知事大人信任,委以重任。伯钧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寻水之事,舍弟承勇自当效力,然此事关乎天时地利,成事在人,亦在天。伯钧只能保证,必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没有把话说满,但也表明了全力以赴的态度。

李伯仁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用力拍了拍苏伯钧的肩膀:“好!有伯钧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放手去干!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走出签押房,苏伯钧在劝业所一位老科员的引领下,前往他的办公房。

一路上,遇到了几位同僚。

财政科王科长(精瘦老头):迎面碰上,皮笑肉不笑地拱拱手:“苏县佐,恭喜高升啊!以后这抗旱的花销流水,可都指着您手下留情,给我们财政科留条活路咯!”话里话外透着哭穷和提前甩锅的意味。

内务科刘科长(圆滑中年):热情地拉住苏伯钧的手:“哎呀呀,伯钧兄!可把你盼来了!以后咱们兄弟科室可得多亲多近!抗旱是大事,需要协调民夫、安置流民什么的,尽管开口!我们内务科全力配合!”姿态放得很低,眼神里却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劝业所的老科员赵先生(前清留用老吏):对苏伯钧这位空降的、据说靠“风水”上位的顶头上司,表面恭敬,眼神里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视和酸溜溜:“苏大人,您的办公房已收拾好了。所里积压的关于水利、垦荒的旧档,还有各乡报来的旱情呈文,都给您搬过去了。”语气平淡,公事公办,但“积压”、“旧档”几个词咬得略重。

年轻科员小陈(新式学堂毕业):看向苏伯钧的眼神则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和热切:“苏县佐!您可来了!我们都盼着您呢!您和苏副局长找水的本事,真是太神了!有什么跑腿的活,您尽管吩咐我!”这是真心实意把苏伯钧当成了救星。

苏伯钧脸上挂着沉稳得体的笑容,一一回应。

对王科长的哭穷,他谦和地表示“精打细算,共度时艰”;对刘科长的热情,他感谢并表示“通力协作”;对老科员的平淡,他温和地点头致意;对年轻科员的崇拜,他则勉励了几句“踏实做事”。

推开属于他的那间略显陈旧但还算宽敞的办公房门,里面果然堆满了高高的卷宗和公文。

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

苏伯钧走到宽大的书案后坐下,手指拂过冰凉的桌面,目光扫过堆积如山的案牍。

没有新官上任的意气风发,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被架在火上烤的灼热。

他拿起最上面一份标着“赤急”的公文,是关于王家堡断水三日的呈报。他深吸一口气,翻开卷宗,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

抗旱之战,从踏入这间办公室起,就已打响。

而他苏伯钧,已被推到了这场战役的最前沿。

他需要水,更需要智慧和运筹帷幄,以及那冥冥中似乎总在眷顾苏家的“运气”。


    (http://wxgxsw.com/book/jiiig0-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