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开工大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章 开工大吉

 

正月一十六,宜祭祀祈福,动土修造

晌午,林永年踩着千层底布鞋登上土台,身后“领航者砖瓦厂”的木匾结满白霜。

“吉时到!”七叔公的铜锣刚响,赵守仁捧出冻透的陶罐往地上一摔。

“一敬天公!”林永年抄起铁锹破开冻土,

“二拜地母!”赵二窑领着七名陶匠抬来陶瓮,瓮里是秋收的头茬黍。

“三聚人和!”栓子点燃挂鞭,村民们呵着白气欢呼,声浪震得山谷都是回音。

“破——土——喽!开工大吉!”

挖土组的八十个汉子全部散开,沿石灰线分段挖土,那气势不比现代的挖土机差。

林老四抄起铁锹往掌心啐了口唾沫,锹头在地上划出白印子:“按刚撒的石灰线挖!歪一毫重新返工!”

赵二窑踩在刚挖的土沟里,粗嗓门震得人耳朵响:“麻绳往西扯直喽!”,这窑基线量了八遍他才点头。

这个窑设计要往下挖两米,窑膛直径一丈八尺,底层铺柏木炭防潮,中层垫碎陶片导气,边上青砖砌墙,用石灰混糯米浆粘合,直到高出地面1.5米,最后合拢,形成圆顶。

膛壁斜度按“一尺退三寸”古法,陶片碾粉,掺入窑膛内壁当耐火层。

火道设计成倾角四十五度,螺旋上升,烟囱用陶管(村里旧的临时用)接续,高度两丈四尺,每节管口糊盐卤防漏。

窑门朝东南,嵌三枚乾隆通宝镇邪。

砌窑组是由三十个泥瓦匠组成,像蚂蚁搬家的,从村里仓库运来青砖。

领头的林老三推着双轮货车,发出咯吱怪响,车上垒着光绪年间的老青砖。

“手稳些!”七叔公的侄孙扯嗓子喊,他肩上的扁担颤悠悠挑着二十块青砖,后头跟着的赵家村汉子们嘿呦嘿呦应和。

在现场监工的赵二窑,抄起块砖往铁镐上敲,清越的叮当声惊飞梁间麻雀:“好砖!声比晋祠的晨钟还脆!”

天还没亮透,赵寡妇就带着妇孺队钻进了冰窖似的灶房。

二十口陶瓮在土灶上冒着白气,瓮肚子上还沾着盐渍。

“生姜要拍碎!”瞎眼六奶奶坐在柴堆旁摸黑掐姜芽,枯手指准得惊人,“老姜驱寒,嫩姜发汗,得三老七嫩!”

灶眼里的松柴噼啪炸响,映得林老四闺女的脸通红,她守着口八尺大铁锅,里头红糖姜汤已开始翻腾泛着琥珀色。

“添把艾草!”六奶奶提醒她。

孩子们麻利地把晒干的艾叶搓碎,金黄的碎末浮在汤面上,活像撒了层桂花。

头遍姜汤赶在辰时送出。

八个半大丫头顶着草编保温筐,筐里陶罐裹了三层芦花被。

“趁热!”赵寡妇亲自给砌窑的汉子们舀汤,赵二窑蹲在地上接过碗:“好家伙!这姜味冲得能当火引子!”他仰脖灌下半碗。

这会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错,不用催促,愿意使力来挖土,等正午时已挖了半米。

赵二窑低声囔囔:“进度不错,十天完成第一口窑看来是没问题。”

“三日破冰见老土,再三日砌出盘龙柱,封顶试火整四天,按老祖宗的法子,错不了!”赵二窑往冻僵的手心哈了口气,心里嘀咕。

-----------------

林砚今天没跟父亲一起去工地,因为他的鹰房终于打出来,昨天赵卯子就跟他约好了来安装。

此时,赵卯子正蹲在他家院子当中摆弄木料。

“砚哥儿搭把手!”赵卯子头也不回地喊,嘴里叼的竹尺上下直晃。

林砚凑近了才看清,这人竟用墨斗在地面上弹线,木桩显出一道笔直的黑印。

“鹰房根基要正,歪一丝都架不住海东青扑棱!”赵卯子说话间刨子已推出一串木花,碎屑粘在的棉裤腿上。

最绝的是那套榫卯。

赵卯子从棉袄里摸出把牛角楔子,往凿好的眼儿里一敲,柏木竟发出琴弦般的颤音。

“瞧见没?”他吐掉竹尺,“这叫凤凰尾,整个晋北就俺老赵家会这手!”

林砚听到这里也不好说什么,只给赵卯子比了个大拇指。

正午时,鹰房已搭起来。

鹰房坐落于林砚家东院墙根,紧挨着那株光绪年间栽的皂角树。

碗口粗的树杈探过柏木檐角,会成为雏鹰扑棱时的天然玩具。

赵卯子特意把榆木门朝东南开,说是“卯时晨光最养鹰眼”,

“这鹰房高一丈左右,养窝鹰不超过三只正合适。”赵卯子跺了跺柏木地板,“木头接缝用了七十二个燕尾榫卯拼接,老辈人说这个数吉利。”他推开榆木门,门轴上抹了狼筋熬的胶,,开关门轻且无声”

“瞧这顶棚!”他抄起竹竿捅开茅草,露出碎陶片拼的观察窗,“晚上能瞅星星,还不惊着鹰。”

林砚正探头往里瞧,赵卯子突然吹了声口哨,引得他回头看他。

“瞧见这木食槽没?”他敲了敲鹰房里的一个槽子,“深三寸宽五寸,保准饿不着也撑不坏!”

林砚绕着鹰房转了三圈,指尖蹭过榆木门接缝处,那门轴当真轻巧,竟只发出簌簌声。

“卯子师傅这手艺,还真精妙。”刚刚还散在地上的老木料,如今竟严丝合缝地化作座活笼。

最绝的是食槽设计。

三块陶片拼成的凹槽,深浅正好卡住雏鹰的喙尖。

赵卯子叼着竹签演示时,连槽底撒的黍米粒都避开了裂缝,敢情那些不是装饰,是防糟蹋粮食的机关!

这时林永年父子正好回家,就瞅见儿子(孙子)撅在树底下,跟赵卯子头对头鼓捣木头架子。

“好你个老赵!“林广福跺着毡靴上的雪渣子,“手艺还没丢呐!”

赵卯子头也不抬,嘴里的竹尺上下直晃:“广福哥眼神还毒!这料子埋在西坡整三十年,比你家砚哥儿岁数都大!”

“砚哥儿,给叔举着墨斗!”赵卯子突然吆喝。

林砚慌忙去接,才发现墨线里掺了狼毛,弹在木板上泛着青光。

老木匠眯起左眼比量:“往左半指头!当年给你爷打棺材就这么量的!”

林广福忽然嗤笑:“你个老货,拿棺材手艺给活物搭窝!”话没说完,赵卯子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头是晒干的蝎子草:“瞧见没?防虫的土方子,比你那洋灰墙顶事!”

“成了!”老木匠一脚踹开榆木门,门轴转得比纺车还轻巧。

林广福摸着胡须直点头。

林砚忽然摸出个铜哨,“卯子师傅瞧好了!”他腮帮子一鼓,哨声直冲天际。

“小兔崽子...”老木匠骂到半截,山崖间突然炸起声鹰唳。


    (http://wxgxsw.com/book/jiiig0-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