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哥下辈子我还跟你学医……"长青咽气前攥紧他的手,"告诉我爹娘……我很好……不后悔……"
火盆"啪"地爆了个火星,徐大彪猛地回过神,发现徐方平正用烧黑的树枝在泥地上画——一株歪歪扭扭的三七,根须画得特别粗。
也可能是天上的人保佑,他们真的碰见一队走镖的人去永昌府,虽然花费7两银子才让对方捎了一封信,但是只要能传递消息,一切都是值得的。
春节将至,徐墨阳依旧沉浸在学海无涯中。
还是徐族长来,把他从书房里薅了出来,说了今年过年的打算。
徐墨阳越听越精神,不由的对徐族长伸出了大拇指。但是听到要自己主持今年的祭祀,脸瞬间就垮了。
不过听到说今年让徐崇文和他一起主持祭礼,徐墨阳瞬间来了兴趣。
崇文叔叔自己一点也不熟悉,只是知道上次借给族中钱的几家里,就有他们家。
徐族长点点头,就是他们家,因为他家平时比较低调,而且也没有参与走镖和去北地的事,所以你听到的比较少。
但是他们家家风正,虽然他们父亲死的早,但是兄弟4人比较和睦,且有一技之长,当年他也是读过书的,但是随着他父亲的去世,他就不上了,后来带着3个弟弟去给瓦工师傅做小工,再后来拜了师,听说现在他己经开始带自己的徒弟了,在村里风评也很好,很是不错。
“族长爷爷,您是想让他接任族长和村长之位吗?”
徐族长点点头,我相信不管是族里和村里人应该会愿意的,他们谁家盖房子时都成过崇文的情。
临走时徐族长拍拍徐墨阳的背,示意他好好准备。
很快来到除夕这天。
鞭炮的红纸屑像一场温柔的雪,落在徐家祠堂前的青石板上。徐墨阳站在台阶上,看着族人们来来往往,虽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却掩不住眼底那抹化不开的忧愁。
这是徐氏一族在这里如此团圆的最后一个春节了。
"云壑,崇文过来。"徐族长站在祠堂门口朝他招手。
徐墨阳快步走过去,长衫下摆被冬日的风轻轻掀起。他过年才8岁,但是却要考童生、甚至是秀才了。
祠堂东侧的柏树下,许崇文正低头整理香烛。听到族长的呼唤,他赶紧整理好衣摆,快步走到族长身边。
路过徐墨阳身边时,对他投了一个和荀的笑容。
徐族长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今年的祭祖仪式,你们来主持。"这句话既是说给两人的,更是说给族中其他人的。
徐墨阳还好,但是徐崇文心里虽有所准备,但手指还是几不可察地颤了颤。
祠堂里突然安静下来,他们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经经历去年祖坟冒青烟的事,徐墨阳现在很淡定。
但徐崇文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侄儿怕担不起这般重任。"
"你读过书,为人谦和、懂礼数,上次税收也帮族里出了不少银钱,你很好。"徐族长望向祠堂内忙碌的人群,声音低了下来,"年后我要带部分族人北迁,剩下的...得有人领着。"
徐崇文喉头一紧"我怕担不起..."
"担得起。"徐族长怀念道"你爹虽然走得早,但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他当年也是族里很有担当的人。"
族人只是安静的一瞬,随后就传来大家的贺喜和鼓励声。
徐墨鸿正和几个年轻人抬着供桌。他是徐墨阳的隔房堂兄,也是徐明腾的大儿子,一身结实的肌肉晒得黝黑,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墨阳!"徐墨鸿看见他,放下桌子大步走来,"我就知道今年准是你主持!"说着就要将徐墨阳举高高,被徐墨阳躲过了。
徐墨鸿对上徐墨阳幽怨的眼神,悻悻的摸了摸鼻子,随后又满不在乎的说道"你真厉害,那么拗口的祭文,我们这些粗人可记不住。"
徐墨阳无奈地笑了:"鸿哥,回头我就给族长爷爷说,让你们护卫队开始学认字,到时候你也能主持祭祀了。"
徐墨鸿一脸便秘样,赶紧求饶道:“墨阳你最好了,以后我见了你再也不举高高了,你可千万别说,我最烦认字了。”
接着他突然压低声音转换话题道:"听说今年要让女眷进祠堂?真的假的?"
徐墨阳点点头。
徐墨鸿挠挠头:"老祖宗的规矩..."
"老祖宗也没想过有一天徐家要分南北。"徐墨阳望向祠堂外,几个女孩子正帮忙贴窗花,她们穿着半新的棉袄,脸颊被冻得通红却笑得很开心。"她们也是徐家人。"
徐墨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咧嘴笑了:"行,你说得对。我去告诉她们,保管乐疯了。"
徐崇文这边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扎着两条乌黑的辫子,眼睛亮得像星星。"文伯伯!我娘说今年我能进祠堂了?是真的吗?"
这是徐小满,徐崇文的隔房侄女。
徐崇文蹲下身与她平视:"是真的。你和姐姐们都能进来,不过要守规矩,知道吗?"
徐小满使劲点头,辫子跟着一甩一甩:"我知道!不能乱跑乱碰,要安静,要..."她掰着手指头数着。
徐崇文笑了笑:"快去准备吧,一会就要开始了。"
徐小满吐了吐舌头跑开了,边跑边喊:"我去告诉姐姐们!"
徐崇文站起身,看着小姑娘欢快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他想起小时候,因为父亲早逝,族里对他们很是帮助。小满的爷爷常叫他们兄弟家里吃饭,徐小满那时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时间真快啊。"徐崇文轻声说。
徐铁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是啊,转眼小满都这么大了。北边...听说冬天特别冷,不知道比我们这里冷多少。"
徐崇文心头一紧,许铁牛也要北迁了。两人相差几岁,但因为都没了父亲,两人走的特别近,胜似亲兄弟,他年后就要去千里之外了。
"铁牛..."
铁牛突然用力拍了下他的背:"行了,大过年的,别愁眉苦脸的。走,帮我抬供品去。"
供品摆好后,祠堂里渐渐聚满了人。与往年不同,今年女眷们也安静地站在后排,她们大多第一次进祠堂,既兴奋又紧张,不时小声交谈几句。
(http://wxgxsw.com/book/f0cgai-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