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血战上海(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血战上海(五)

 

首战告捷之后,程大人马不停蹄,十一日攻破七宝太平军营垒,接着又败太平军于枫泾。太平军此时不得不改变作战策略,李忠秀与陈炳文集中兵力于松江新桥(今上海松江区新桥镇),准备绕道进逼英法租界(今上海静安区延安东路北附近)与上海城区。于是我们跟随程大人,与太平军在新桥又展开一场会战。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程大人,他生的五短身材,样貌并不出众,看起来甚至有点像个秀才。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不仅是从太平军投诚过来的,甚至他之前也是大字都不识一箩筐。程大人是个孝子,幼年丧母,由族人程惟栋之母养育。年少不爱读书,好谈兵事,不事生产,唯喜任气使侠。

程大人死后,我在忠烈祠中看了程大人的生平。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间太平军攻占桐城地区,试图开辟皖江之地,那些年皖北遭受大旱,遍地饥荒,民不聊生,太平军部队所到之处,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选择追随,桐城一县参加者即达四五千人。程将军是个不甘寂寞之人,于是参加太平军,后随军转移至安庆。作战期间他屡立战功,深受安庆守将叶芸来器重。国人历来重视乡土之情,程将军又是皖人,所以叶芸来对他更加倚重,特地用自已妻妹舒城高崇善次女进行婚配,笼络成为心腹爱将。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水陆之师围攻安庆,程将军受命带队坚守安庆北门外石垒阵地,屡次挫败了湘军浪潮一般的攻势。

曾氏兄弟屡次受挫之后,发觉强攻是无法在战场上取的胜利的方法,转而想到了招降的策略。桐城人孙云锦在此时献计:“以程学启事其养母甚孝,不妨一试。”曾大人于是根本不顾什么礼义廉耻,立刻将程惟栋母子抓进湘军大营,并且威胁恐吓程母:“如若学启不降,当诛尔亲子以观后效!”程母大为惶恐,曾国荃眼看此计可成,就逼迫老妇,令其化装为乞丐潜入程将军的营寨。老妇进入后,伏地痛哭,并且乞求程将军投降。程将军深感养母待其恩重,并且太平军四散于长江沿线,安庆局势日渐严重,且无外援消息。为了他的个人前途考虑,程将军心中不免有了降意。叶芸来此人疑心甚重,对程将军一直有所提防,每日派人登城观察程营的动向。在听说了有一个丐妇化装入营之事,大惊失色,即刻下令手下八个亲兵手持令箭,带程将军入城相见,有要紧军务商谈。程将军感觉大事不妙,如若进城,不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故程将军急中生智,在这些亲兵进入营帐后命手下将其全部袭杀,又以此令箭招来手下干将八十二人商量对策,最后一致决定用令牌赚开营门,直奔安庆北门外三里处,曾国藩之弟曾国葆之营,以求得脱身之法。安庆守军眼看程将军叛逃,便派兵追杀。程将军与手下纵马飞驰至湘军营门,叩门大呼:“我来降,追者在后,故不能释兵。信我,可开壁相迎,不信,亦请发炮相击,免使我死贼手也!”曾国葆闻之大喜,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出帐察看,传呼开垒门纳程等入营,遂得程之勇武。

湘军诸将士皆嫉妒程敢战有功,又愤恨其在投降前多次杀伤湘勇,故多次怂恿曾国荃杀之以除后患。全赖孙云锦以全家性命担保程绝无反心,且叶芸来此时杀其留在城中的配妻和幼子以泄愤,并将头颅高悬于安庆城头。程将军在城外目睹家人的惨剧,目眦欲裂,就此与叶芸来恩断义绝。他悲愤至极,立誓此生必灭此贼,以报国家。回去后程将军经过多日思考,向曾国荃献上在北门打地洞以地下甬道攻势攻城之计。计定之后,程将军每日率兵卒向城墙掘进,十余日倔成之后,亲率部卒从营垒外的炮眼杀入,攻陷安庆北门外护城的三座营垒,从而彻底断绝了守城之军的陆路粮道,使得安庆成了为一座困守的孤城。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湘军从地道埋入城下的地雷迸发,炸塌城墙后,程将军身先士卒攻入安庆城中,太平军守将叶芸来以及所部一万六千余人全部战死,安庆由此被湘军光复。之后程将军屡立战功,被朝廷擢升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营头。于是他扩军并建立了开字营,下辖二营(每营正勇505人,长夫180人,共685人),与一起归降的何安泰分别统领。然而曾国葆部攻占三河后,为报前次三河大败之恨,以及其弟曾国华被杀之仇,新仇旧恨之下,欲对程将军及其开字营下手。湘军众人知道后皆出面阻止,二人也由此几欲反目,然程将军终幸免遭劫,但心已不在湘军这边。

遭此一难,程将军于湘军难以立足,而同样是皖人的李鸿章李大人以乡情感之,更使孙云锦相请。适时程将军与孙云锦学习《战国策》,他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着自已的前程。我是皖人,于湘军终难以自立。大丈夫当自成一队,岂可于天地之间俯仰因人乎?遂程将军下定决心改换门庭,不复为湘军矣。

及至新桥激战,太平军采取了填濠拔桩的打法,并且以洋枪大炮并力死拼,李秀成亲自督战,命令洋枪洋炮和土枪土炮一齐发射。程将军一看对方这等气势,也亲自点燃劈山炮同太平军对轰。因淮军大炮于洋人处购买,又是使用的开花大炮(一种可以利用破片杀伤的大炮,并不是之前那种一个发射实心弹的大炮)所以在火力和杀伤力上压制太平军一头。趁着太平军稍微撤退之际,程将军打开营门奋力冲杀。双方就这样,在战场上来回拼杀,一会向前突击一会火炮火枪齐射,恶战了半日,太平军抵挡不住,陆续退走。

几番恶战之后,程大人终于意识到,以往的中华传统兵器在战场上远不及洋枪洋炮的威力,遂一改往日军中规矩,开始请洋教官,练洋操,买进洋枪洋炮,训练洋式战术打法。刘铭传刘大人也有样学样,以同样的方法操练士卒,故开字营和铭字营逐渐成为淮军之中最能打的两支劲旅。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