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得知崇厚已经在条约上签字画押后,立刻组织朝会对此进行了讨论。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如果就这样认同了这份严重不平等条约,则不仅西征三年功亏一篑,国内民意也不会同意;如若不同意,则我泱泱天朝上国言而无信,届时沙俄欲和我国开战则有了借口,使大清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
两江总督沈葆桢(前文中林则徐大人的女婿,对左大人向洋人借钱这事产生影响的这位)提出,条约虽有全权大臣签名,然执行与否还要看两宫太后和皇上的旨意,崇厚你只是个出门谈判的,你凭什么决定伊利的归属?总理王弈歆认为,如按照此条约执行,这样收回伊犁还不如不收。他担心沙俄的武力威胁,也认为目下全国艰难,不论同意与否,都是两难的局面;左大人上疏陈述利害,如若同意沙俄此等狼子野心的条款,则我国不仅门户大开、商业凋敝以沙俄人对于领土的渴望,这样做只会加快沙俄对于大清侵略的意图。如果只图眼前的安稳,而不顾后人的安危,则国无宁日民无安生。现在面临着这个情况,如果朝廷还肯用左大人,他必披肝沥胆马革裹尸。他的建议是,先想方设法再次开启同沙俄的谈判,如果谈判不成,则还有时间可以进行军事准备。
不同于上面三位朝廷重臣,北洋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大人表示,总理王奕歆老成谋国,实乃国之柱石,他完全同意这样收回伊犁还不如不收。可话锋一转,李大人接下的一番话,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李大人说,如果批准了这个条约,无疑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但是如果不批,立马就会给朝廷和国家带来未来。这就好比一个十分饥渴之人在沙漠得到了一瓶毒药,喝下去可以止咳,但是没多久就会魂归西天;如若不喝,此人立马就会渴死。
李大人还认为,中俄交界何止万里,如果此时激怒沙俄,敌人会从多个方向立马向大清发起进攻,届时国土沦丧,烽烟再起,朝廷哪还有钱和兵再来收复疆土?虽然签下这个条约,必然会在国土方面受损,可以我大清官员之智力,在谈通商条约时,条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明里暗里多做手脚,在制度和人事上多进行安排,则未尝不是有利于我国商业。
李大人这一套饮鸩止渴、卖国求存的想法,居然在朝堂之上有了支持的声音。
左大人继续上疏,他认为如今两国都在剑拔弩张之时。如果今天退一步,则明天俄国人就敢进两步,届时大清将退无可退,只能开战。假如我们今天放弃了伊犁,俄国人一看我国如此衰弱,明天就会想进军盛京,届时不仅祖宗基业不保,山海关以外有沦陷之危,北京亦在敌人铁蹄之下。李大人如此短视而又肤浅的观点,不仅危害大清的国运,更危害着亿万华夏儿女的生活。
左大人直言道,若两国开战,他一老朽情愿披甲上阵,誓死同沙俄血战到底!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