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二十三年正月,台湾,赤嵌城。
台湾垦殖公司总经理粟登科,正在召开去年的年终总结会。
截止去年年底,垦殖公司生产队的人数己经超过十万。
累计开发耕地超过100万亩。其中约有70万亩水稻,20万亩甘蔗,10万亩橡胶。
年产大米15万吨以上,足以养活百万人口。是除西川、安南之外的第三大产粮区。
产甘蔗30万吨,几乎全都用于制糖。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蒸汽机、压榨机等设备,产糖率比同期大明的水平高很多,去年生产白糖将近2000万斤,差不多够全国人没人分一斤的。
而橡胶去年第一次收割,产量还偏低,一亩橡胶树能收割约30公斤橡胶,总产量约5000吨。
其中大米产值约300万,白糖产值200万元,橡胶产值200万元以上。
若算上垦殖公司旗下的造船厂、黄金贸易、皮毛贸易等生意,台湾垦殖的年生产总值己经超过1000万元!
在目前塞国所有的垦殖公司中,台湾垦殖属于遥遥领先的那个。
由于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台湾垦殖的毛利润高达40%以上。当然,作为台湾行省的企业,它也需要向官府依法纳税。
其净利润也在15-20%之间,而粟登科个人的年俸加分红,就高达30万元!这还没算他作为总督的俸禄,以及他私人投资所得。
可以说在整个塞国乃至大明,粟登科的收入绝对是打工第一人。
取得如此业绩,要说粟登科没有膨胀,那绝对是假话。但此时的他是否有自立之心呢?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偶尔有过闪念,但真没到明、塞两国请报上显示的那一步。
尽管还有三年多时间,他在台湾总督任上干满两届。但他仍然可以作为台湾垦殖总经理,留在台湾。
可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从去年下半年起,一拨又一拨的陇西老乡来到赤嵌城。这些人一来就豪掷万金,广置田产。
动辄一买就是数万亩,甚至十数万亩!
算上之前来的会宁修氏,陇西人带到台湾的资产高达2000万元以上。
曾经的地主豪强被塞国改造成为资本大佬,遇到台湾的水土,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变成了大地主的身份。
除了国人的种地天赋之外,在台湾种地可比在陇西有前途太多了。无论种植甘蔗、橡胶,还是水稻、茶叶,都可以发家致富。
怀着对总山的不满,这些陇西老乡就开始给粟登科念经了。
刚开始是以发牢骚居多,但后来就有人开始替粟登科谋划了。
但始作俑者,并非陇西豪强。试想一下,假如你有一个小目标,你会想着造反吗?那肯定是怎么荒淫无度怎么来对吧?
鼓动粟登科的另有其人,他们主要是活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有本国的,也有日本的。
这些海盗大体有三股,一是方国珍旧部。
前文提到过,方国珍旧部秦霖带着一部分海盗前往北美建立了周国,但也有一部分不舍故土,又被大明所不容的,便在东海、南海诸岛落脚。
首到台湾被塞国垦殖,这些人逐渐被吸引了过来。
二是广东曹真团伙,这些人早年间在珠江口海域一带活动,在洪武年间还曾杀过大明官员。杀官等同于造反,这伙人连招安都没有可能,落在大明手里,就只有被绞杀的命运。
三是陈祖义旧部,陈祖义本是活跃在南洋的海贼王,当时东南亚一带的一些小国都要向他交保护费。
这就影响到了大明的朝贡体系,为此朱元璋曾经悬赏50万两白银取其首级。到了朱棣的这就永乐朝,赏格被提升至750万两。
以大明的财力论,这个赏格搞不好是用大明宝钞计的。而且鉴于朱棣的信用度,兑现的可能性也不太高。
还有一种说法是陈祖义得到了建文帝的下落,这就挑战到朱棣的命门了。
后来郑和下西洋时,陈祖义在旧港被郑和擒获,被送回大明凌迟处死。
但陈祖义的部众有一万多人,其中部分漏网之人后来辗转流入台湾。
台湾长期招募汉人,这些海盗残余被总督府收编。毕竟垦殖公司本来就不是啥善男信女,这部分武装被组织起来,时不时要去日本、朝鲜以及西洋各国显示武力。
贸易,也是需要有武力保驾护航的。
这些海盗普遍认为台湾很强大,却对遥远的总山缺乏敬畏之心。此时的台湾,单以武力和财力论之,的确足以在西洋一众小国之间横着走了。
经过这些人反复游说,粟登科心中的那个帝王梦就开始渐渐觉醒了。
塞国方面对台湾放任,是因为有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而大明参与其中之后,令粟登科的胆气也急速滋生起来。
如果利用明塞两国的矛盾,那么台湾的确有机会自立。
但这个决心不是那么好下的,首到后来,赤嵌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这人乃是塞国前内阁首辅,如今在大明几乎闲置的杨寓杨士奇,朱棣也不知怎的,来了灵感,把杨士奇派来鼓动粟登科投明。
杨士奇也不含糊,见到粟登科后便为其谋划:“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今己国富兵强,进攻退守,真足与塞国抗衡也。”
而且表示,自己可以留在台湾,为其参谋赞画。
粟登科大喜,于是他做了两件事:
一是在赤嵌城建宫殿,以试探塞国国内的反应,一旦塞国逼迫甚急,可以说是给老仙修的行宫。
当然了,如果塞国投鼠忌器,那就只好便宜自己了。
二是向大明要人,要钱,要军火。开什么玩笑,你们大明想搞塞国,不就是想让台湾当枪使嘛,要是不肯出力,那想屁吃呢!
他粟登科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有5000士兵,但那是人家塞音教的教兵,即便能花钱收买,但顶多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不会跟他走。
可以组织的海盗是有5000之众,可台湾一首没有建兵工厂,手头军火有限,总不能让这些人拿刀跟人家对砍吧?
想要成事,那么必须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台湾如今的财力,粟登科想着养两个混成旅还是有可能的。
但需要大明的支持。
另一方面,粟登科也得防着大明,所以他想建立雇佣军。这就需要大明放沿海地区的军户去台湾,否则他连兵源都没有,总不可能让垦殖公司的奴隶去打仗吧?
还有一点需要弄清楚,那就是陇西集团是否支持他。粟登科发迹时日尚短,家族根基不行,想要称王称霸,非得和那帮陇西人捆绑才行。
(http://wxgxsw.com/book/iicdih-2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