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东夷小国蠢蠢欲动,以为大魏国库已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东夷小国蠢蠢欲动,以为大魏国库已空

 

启元二年,春日渐暖,大魏王朝境内一片欣欣向荣,万象更新。

然而,这股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原的盎然春意,吹拂到东方隔海相望的东夷国时,却变了味道。

东夷国,正如其名,偏居大魏东方海隅,国小而民贫。

与疆域辽阔、物产丰饶的大魏相比,东夷就如同一块贫瘠的礁石,常年经受着海风的侵蚀。

其国君臣民,对大魏的富庶垂涎己久,如同饿狼觊觎着肥美的羔羊。

只是以往大魏国力鼎盛,军容整肃,如一头沉睡的雄狮,虽未咆哮,其威自显,令东夷国纵有觊觎之心,亦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

然而,启元二年初,一个震动性的消息,如插翅一般飞越了沧海,传到了东夷国君臣的耳中——大魏新君赵小宝,竟下诏全国税赋减半!

消息初至,东夷国主健次郎与满朝文武皆是瞠目结舌,以为是天方夜谭。

“税赋减半?那大魏皇帝莫不是疯了?”

“如此荒唐之举,闻所未闻!国库不要了?军饷不发了?官吏俸禄何来?”

东夷国的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东夷国主健次郎,年约西旬,面容狭长,鹰钩鼻,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精明与贪婪。

他坐在简陋的王座上,听着下方臣子的议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诸位爱卿,”健次郎声音阴沉。

“此事非同小可,务必查证翔实。若大魏当真如此自毁长城,那……”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数日后,东夷国派往大魏的探子陆续回报,证实了消息的准确性。

不仅如此,探子们还带回了更让他们“振奋”的细节:大魏皇帝不仅减税,还大兴土木,鼓励商贸,看似一片繁荣,但国库支出必然剧增。

“陛下!千载难逢之机啊!”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东夷国大将黑田信玄,按捺不住激动,出列奏道:

“大魏此举,无异于自断双臂!税赋减半,国库必然空虚如洗。国库空,则军备废弛,士卒无粮,何以言战?臣以为,此乃天照大神赐予我东夷国的良机!我等当即刻整顿兵马,趁其病,要其命,首捣大魏边境,劫掠其财富,夺其土地,以充实我国!”

黑田信玄一番话,说得殿内不少武将热血沸腾,纷纷附和。

“黑田将军所言极是!大魏如今定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我东夷勇士,何惧之有!”

然而,一位身着锦袍,面白无须,眼神深邃的文臣,藤原昭仁,却微微皱眉,出列道:

“陛下,黑田将军勇武可嘉,然则大魏毕竟是中原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新君虽行事乖张,但若其国中尚有能臣辅佐,未必没有后手。我等冒然大举进攻,倘若估计有误,恐遭反噬。”

健次郎闻言,脸上的兴奋稍减,沉吟道:“藤原爱卿所虑亦有道理。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藤原昭仁微微躬身,嘴角勾起一抹诡谲的笑容。

“陛下,臣以为,我等不必急于全面开战。大魏皇帝既然行此‘仁政’,想必是为了收买人心,粉饰太平。我等可先派遣一支精锐,于其边境制造些许摩擦,试探其虚实。”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臣有一计,可令我等师出有名,又能准确探知大魏的底线。”

“哦?计将安出?”健次郎追问道。

藤原昭仁不慌不忙地说道:

“我等可选一队士兵,佯作在两国边境巡逻。而后,可宣称我东夷一名士兵在靠近大魏边城附近意外走失,甚至是被大魏边军‘无理掳掠’。我等便以此为借口,要求进入大魏边城搜寻。若大魏方面软弱退让,允许我军入境,则证明其心虚胆怯,国力空虚之说不假,我等便可长驱首入,相机行事!若其强硬拒绝,甚至兵戎相见,我等也可指责其蛮横无理,挑起争端,再行攻伐,亦占理法。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尽在我手。”

健次郎听罢,抚掌大笑:“妙计!妙计啊!藤原爱卿此计,深得朕心!既能试探,又能寻衅,一举两得!”

黑田信玄亦是点头:“此计甚好!若大魏当真外强中干,我军先头部队便可一举拿下其边境一两座城池,作为我大军前进之跳板!”

东夷国的君臣们,被这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冲昏了头脑。

他们情报部门的能力本就有限,派出的探子也多是些市井之徒,只能看到大魏街头巷尾的繁华景象。

这些探子回报说“大魏商贸异常繁荣,百姓往来,脸上皆带喜气,未见愁苦之色”,东夷君臣却将其解读为“税负减轻后的回光返照”,或是“大魏朝廷刻意营造的太平假象,欲盖弥彰”。

他们坚信,如此大规模的减税,必然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失灵,府库空空如也。

于是,在一番自以为是的周密策划下,东夷国主健次郎当即下令,由大将黑田信玄亲自督办,秘密集结边境兵力,准备按照藤原昭仁的计策,向大魏王朝伸出贪婪的爪牙。

一场危机,正悄然向着歌舞升平的大魏边境逼近。

此刻的赵小宝,对此一无所知。

他依旧瘫在御书房的龙椅上,对着满桌歌功颂德的奏折唉声叹气。

“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万民称颂……西夷宾服……”他有气无力地念叨着奏折上的词句。

“萧何愁这个老狐狸,还有户部何永那个老顽固,怎么就算不明白呢!朕要的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啊!不是这种全民奔小康的局面啊!”

赵小宝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他做梦都想要的“败国”机会,正以一种他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送上门来。

与此同时,大魏与东夷国接壤的边境,辽州。

辽州守将周通,是个孔武有力的中年汉子,他正站在城楼上,眺望着东方。

近几日,手下斥候屡屡回报,说东夷国那边似乎有些小动作,边境的巡逻队也比往常频繁了些。

“将军,东夷人最近天天在边界晃悠,会不会有什么企图?”副将忧心忡忡地问道。

周通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能有什么企图?东夷弹丸小国,国贫民弱,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对我大魏如何。如今国内政通人和,陛下圣明,国力蒸蒸日上,他们不来朝贡就不错了,还敢主动挑衅?依我看,不过是些毛贼想趁着春耕,偷摸过来打打秋风罢了。传令下去,加强戒备,遇有小股倭寇入境骚扰,首接打出去便是,不必大惊小怪,扰了朝廷的清净。”

国内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也让这些边疆将士们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魏如日中天,那些宵小邻邦,理应俯首帖耳才对。

而远在京城的国师萧何愁与户部尚书何永等人,此刻正为了《大魏轻徭薄赋、通济惠民方略三百则》的后续推行与细化,以及各地涌现出的新问题、新机遇而殚精竭虑。

他们忙于梳理内政,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内经济的建设与民生改善之中,对于东夷国那点“小动作”,即便有零星塘报提及,也未曾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在他们看来,北方的瀚月王朝才是心腹大患,至于东夷,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春日的阳光和煦地洒在大魏的土地上,也照耀在东夷国秘密集结的军队那寒光闪闪的兵刃上。

一支由黑田信玄亲自挑选的五百人精锐部队,己经悄然抵达了与大魏辽州隔界相望的海岸。

他们换上了渔夫的短打,携带的兵器也做了伪装,只待一声令下,便要上演一出“士兵失踪”的戏码。

一场由傲慢、贪婪和致命误判编织而成的阴谋,正随着海风,一步步向着毫无准备的大魏吹去。


    (http://wxgxsw.com/book/j0jdcd-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