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老臣们为何如此拼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老臣们为何如此拼命!

 

第一次内阁会议,在一种赵小宝完全无法理解的狂热氛围中结束了。

他几乎是被王福搀扶着,魂不守舍地走出了那个让他备受打击的偏殿。

他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明明是想去捣乱的,是想用最荒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不适合处理国事,从而让这个该死的“内阁”彻底瘫痪。

可结果呢?

他不仅没能瘫痪内阁,反而还给内阁送去了两个“伟大”的议题,让这帮大臣们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接下来的日子,对赵小宝而言,简首就是一场噩梦。

那个被他嫌弃的偏殿,成了整个大魏王朝的权力心脏。

以萧何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几乎是天天泡在那里,围绕着“提价收粮”和“大建粮仓”这两项“核心国策”,展开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而他这个“总设计师”,则成了最可怜的工具人。

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奏疏和文件,被送到他的御书房。

“陛下,这是户部拟定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成溢价收购粮食的具体执行方案(第一稿)》,其中涉及资金调拨、人员安排、防止地方官吏中饱私囊等三十六条细则,请您御览。”

“陛下,这是工部绘制的五百座官仓的选址规划图,从关中到江南,从沿海到内陆,共计一百二十八份图纸,请您审定。”

“陛下,这是吏部提交的,为配合此次‘收粮建仓’大计,需要临时增补和调派的官员名单,共计三百七十二人,请您朱批。”

……

赵小宝看着那一摞摞比他人还高的文件,感觉自己的脑袋“嗡”的一声,就要炸了。

他哪里看得懂这些东西?

他只想把这些奏疏全都扔进火盆里,然后指着送文件来的小太监的鼻子大骂:“告诉那帮老家伙!别来烦朕!他们爱怎么搞就怎么搞!”

可他不敢。

他怕他这么一说,萧何愁第二天就会跑到他面前,一脸欣慰地告诉他:“陛下,臣又悟了!您这是要彻底放权,锻炼我等的自主能力啊!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然后,他们就会搞得更起劲。

赵小宝只能硬着头皮,拿起朱笔,在那些他根本看不懂的文件上,胡乱地画着圈。

他画得生无可恋,而另一边,内阁偏殿里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

尤其是户部尚书何永。

这位年近六十的老臣,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这一日,工部尚书李清许拿着一份预算草案,找到了正在埋头计算数据的何永。

“何大人,”李清许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是新建粮仓第一批所需木材、石料和人工的预算,你看看,还有没有哪里需要调整?”

何永抬起头,接过草案,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李清许在一旁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忍不住感慨道:“说实话,我这辈子,都没这么拼命过。想当年先帝在时,修个园子都要磨蹭大半年,现在倒好,陛下的一句话,咱们这帮老骨头,倒像是上了发条一样,停都停不下来了。”

何永放下草案,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闻言,却是微微一笑。

“清许兄,此言差矣。”他看着李清许,眼神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你我为官半生,何曾想过,能有今日这般光景?”

“想当年,你我在朝堂之上,为了些许预算,为了些许政见,争得面红耳赤。可争来争去,又有什么用?很多事情,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或者被一些繁文缛节给拖垮了。”

“可现在呢?你看看现在!”何永的声音有些激动,“陛下乾纲独断,为我们定下了大方向。国师大人运筹帷幄,为我们理清了思路。而我们,只需要放开手脚,去干就行了!”

“再也不用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朝堂上浪费口舌!再也不用看那些无能之辈的脸色!我们想的,我们谋划的,都能立刻付诸实施!这种感觉……你难道不觉得痛快吗?”

李清许被何永这番话说得一愣,随即也沉默了下来。

是啊,痛快。

确实很痛快。

作为工部尚书,他一生最大的抱负,就是兴修水利,建造福泽万民的工程。

可以往,他每提出一个计划,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朝议,被户部挑剔预算,被御史弹劾劳民伤财,最后能落地的,十不存一。

可现在,皇帝首接下令,要建五百座粮仓!

这是多大的手笔?这

是足以名垂青史的功绩啊!

他作为具体的执行者,怎么能不兴奋?怎么能不拼命?

“我明白了。”李清许长出了一口气,苦笑道,“我算是知道,你何大人为何这般拼命了。你这是……找到了毕生的事业啊。”

何永摇了摇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不,清许兄,你只说对了一半。”

“我们这么拼命,固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啊!”

他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神情,竟与萧何愁有几分相似。

“你难道还没看出来吗?陛下,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给我们这帮老臣,一个体面。”

“体面?”李清许不解。

“对,体面!”何永肯定地说道,“你我都是年过半百之人,离致仕不远了。按理说,早该退居二线,颐养天年了。可陛下呢?他非但没有让我们让位,反而开启了‘启元新政’,成立了这个以内阁为核心的权力中枢,将整个大魏的军政大权,几乎都交到了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的手里!”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完全可以提拔年轻人,培养自己的心腹。但他没有!”

“因为他信任我们!他知道我们这帮老家伙,虽然思想有些陈旧,但胜在经验丰富,忠心耿耿!他这是要让我们在致仕之前,轰轰烈烈地再干一场,为自己的为官生涯,画上一个最圆满,最光彩的句号!”

“你想想,等我们百年之后,史书上会怎么写?会写我们这帮老臣,在启元大帝的信任和支持下,开启了‘启元变法’,为大魏的万世太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何等的荣耀?这是何等的体面?”

“陛下给了我们如此大的信任和恩典,我们若是还不拼了这条老命,把事情办好,我们……还算是人吗?”

何永的一席话,说得李清许是热血沸腾,眼眶发红。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何大人!你别说了!我懂了!”

他拿起那份预算草案,转身就往外走。

“我这就回去,把预算再压一压!务必为陛下,为国库,省下每一个铜板!这粮仓,我们不仅要建得多,建得快,还要建得好,建得省!”

看着李清许斗志昂扬离去的背影,何永欣慰地笑了。

他转过头,望向御书房的方向,眼神中只剩下了感激和崇敬。

陛下啊陛下,您虽然年轻,但这驭下之术,这帝王心术,当真是……深不可测,炉火纯青啊!

而此刻,被认为“深不可测”的赵小宝,正趴在御书房的桌子上,手里拿着朱笔,在一份奏疏上,画着一只……小乌龟。

“让你们来烦朕……让你们来烦朕……”

他一边画,一边小声地诅咒着。

他丝毫不知道,自己那想要“搅黄一切”的初心,在臣子们的脑中,己经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的艺术加工,变成了一曲“君王信我以国士,我必为君王死”的悲壮赞歌。

而这首赞歌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化为更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他们,把这个赵小宝不想要的盛世,建设得更加辉煌。


    (http://wxgxsw.com/book/j0jdcd-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