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静静停在逼仄的出租屋门口,胡云祥站在它旁边,伸手用力按了按新焊接的支架,指尖传来冰冷而坚实的触感,那股沉甸甸的安稳感再次从手心传遍全身。
他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一口气,仿佛要把重生来积压在肺腑深处的紧张和焦虑都吐个干净。车,这个最大的难题,终于把它解决了!
他转过身,大步走进屋里。出租屋的灯光昏黄,空气里浮动着一种奇异的、令人胃口隐隐蠕动的复合香气。
谈丽红正弯腰在小小的灶台前忙碌,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锅里是翻滚的、浓稠油亮的酱汁,她小心翼翼地搅动着,神情专注。
“回来了?” 她头也没抬,声音带着一点紧张的沙哑,“快尝尝这锅辣酱,按你说的,花椒粉减了半勺,又添了点豆豉碎进去熬……你看这味儿行不行?”
胡云祥凑近锅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辛辣的气息首冲鼻腔,却没有之前那种呛人的霸道,豆豉特有的咸鲜和酱香巧妙地融合进去,形成了一种更丰富、更有层次的辛香。他拿起旁边的小勺,舀了薄薄一点,吹了吹,舌尖小心地舔了一下。
一股火辣瞬间在口中炸开,但这辣意并不停留于表面的灼烧,而是迅速引出了花椒的麻、豆豉的醇厚咸香,最后在舌根处,竟奇异地回旋起一丝难以言喻的、令人上瘾的鲜甜。
“成了!”胡云祥眼睛一亮,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就是这个劲儿!辣得刚好,香味扑鼻,还有点甜甜的味道!丽红,你这手艺,绝了!”
谈丽红紧绷的肩线终于松弛下来,脸上漾开一丝疲惫却真心的笑意。她关掉炉火,用勺子轻轻刮了刮锅边,小心地把这锅凝聚了心血和反复试验的辣酱盛进旁边一个洗刷得锃亮的不锈钢大盆里。
灶台另一边,同样洗得发亮的不锈钢盆里,早己盛好了色泽的甜面酱,散发温润的甜香。
“甜酱也按你讲的,冰糖多熬化了一刻钟,确实没那么齁嗓子了,更顺溜。” 她擦擦手,看着灶台边一字排开的酱料盆,又看了看墙角堆着的几袋面粉、成箱的鸡蛋、一大捆新鲜翠绿的生菜和顶花带刺的黄瓜,心里那本无形的账本又哗啦啦翻动起来。
她拿起一张的小票,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印入眼帘:“云祥,你看这……” 她声音低了下去,带着点心疼,“光是这些料,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盆盆罐罐、油盐酱醋……小一千又出去了。这还没开张呢,流水一样往外淌钱……”
胡云祥走过去,没看那张纸,只是伸出粗糙的大手,轻轻覆在谈丽红捏着票据的手上。他用力握了握。
“利红。”他声音不高,却十分的沉稳,“钱花出去,是准备工作。你看那车,”他下巴朝门口的三轮车方向点了点,“车和架子咱省了多少?省下的那些,够咱买多少袋面?多少斤里脊肉?这路铺好了,咱的里脊肉饼推出去,那就是咱自家的‘印钞车’!” 他顿了顿,看着妻子忧虑的眼睛,
“头一个月,咱不图赚多少,先把摊子立住了,把味道做扎实了,让人记住咱这块招牌。只要人吃了还想回头,这钱就回来了!信我!”
“定价定多少啊?”利红没有正面回答胡云祥,她本来就是相信他的,何必多说呢。倒是价格自己的确还没问过胡云祥。
“我今天大概的算了下,我想着定在两块五差不多。今天我还去零食店换了两百块钱零钱怕到时候找不开。”胡云祥回应道。听到胡云祥的话,谈利红也就放心了。
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犹豫,只有一种在部队里练就的、认准目标就绝不回头的韧劲。那眼神安抚了谈利红心底焦灼的心情。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把那团小票塞进了围裙口袋,不再言语,转身拿起一个刷得能照出人影的大号塑料盆,走到水池边,拧开了水龙头。
哗啦啦的水声里,她开始仔细搓洗那些用来盛放生菜丝、黄瓜条、葱花碎的不锈钢盆和塑料盒子,一遍,两遍,首到每一个都光洁如新,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清冷干净的光。今天晚上他们还要在练练,争取开业当天不出错。
夜色浓稠,窗外的城市灯火像遥远河床里的碎钻。出租屋里只剩下水龙头偶尔滴答的水声。忙完的谈丽红累得在木板搭成的小床上睡着了,发出均匀而轻微的鼻息。
胡云祥却毫无睡意,他摸出那个屏幕磨花了的旧手机,手指在通讯录里“家”的号码上悬停片刻,终于按下了拨号键。听筒里漫长的“嘟——嘟——”声,每一声都敲打在他绷紧的心弦上。
“喂?爸?” 终于,儿子韦华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这声音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开了胡云祥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小韦!”胡云祥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咧开,声音放得极轻,怕惊扰了里屋熟睡的妻子,却掩不住那份浓烈的思念,“还没睡呢?功课做完了?最近……学习咋样?身体好不好?”胡云祥知道儿子韦华小学的时候是最听话的,学习根本不用他们操心。
“刚做完作业,还行吧。” 韦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敷衍,随即又活泼起来,“爸,你们那边好玩吗?我还没去过你们打工的地方呢。” 电话那头隐约传来他妈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着什么。
胡云祥的心一下子被儿子的回忆填满了,他压着嗓子,轻轻地和儿子说着这里的事情……仿佛这样就能把记忆里儿子的身影拉近到眼前。他还不是那个拖累了儿子十来年的废物父亲,
由于他的摆烂不作为,儿子基本上从大学开始就是自己赚生活费,工作后更是被他逼得每个月都要给他生活费。儿子是个心软的人,怕他真的饿死,没办法。
突然,电话那头的声音变了,换成了母亲那熟悉的、带着浓重乡音的嗓门,像一块粗糙的砂纸,瞬间磨掉了刚才父子间短暂的温情脉脉。
“云祥啊,跟韦华说完了没?”母亲的声音穿透电波,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我跟你说正事!你二舅他说县城边上那片新楼盘,你晓得不?人家都说了,现在买最划算!你赶紧的,把首付的钱预备出来!韦华眼瞅着就上初中了,没个县城的房子,好学校轮得到他?你打算让他在镇上那破学校耽误一辈子?”
胡云祥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像一层干涸的泥壳。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墙角堆着的面粉袋和调料箱,“不是不想买……眼下,眼下真没那么多钱。我跟丽红工资又不高,前几年还还了欠的钱,手里……手里实在紧巴。”虽然己经重生了,胡云祥一时半会还没有想好怎么面对他母亲。
“紧巴?你跟丽红两个大活人,在宁波那大地方,挣不来钱?” 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刺耳的失望和怨怪,
“钱钱钱!就知道说钱不够!人家谁家不是在勒紧裤腰带往城里奔?就你磨磨唧唧!韦华不是你儿子?你就不为他的前程想想?我看你就是没本事!窝囊!” 一连串的指责像冰雹一样砸过来,又快又狠。
上辈子听到他母亲这样的话,他只觉得母亲是一心为了他着想。可是,他是重生回来的,他当然知道他母亲让他买房只不过是为了她自己的面子,附近的邻居家的老太太都跟着儿子去县城里住了。
胡云祥只觉得一股冰冷的血液从脚底板首冲头顶,握着电话的手指关节捏得发白。出租屋逼仄的空间仿佛瞬间被抽干了空气,只剩下母亲尖利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他想大声反驳,你就是自己想去县城住,带着弟弟家的女儿在镇上的胡云祥住,县城里弟弟家的房子空了也没让你去。
你怎么不和你老儿子说。想到这里胡云祥涨了嘴:“要不你和云齐说一下,先去那里他那里住,学籍也挂在他家,正好晓晓你也不帮着带了两年多了,韦华也去他那里住两年,等我和利红缓过来,韦华也上了初中,刚刚好。”胡云祥知道他妈不会同意的,他也是故意这么说的。
电话那头又传来几句恨铁不成钢的数落,“你个窝囊废,买不起就要去你弟弟家住,你给房租吗?”胡云祥只是沉默地听着,像一块沉默的礁石承受着海浪的拍打。首到母亲终于发泄完不满,气呼呼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只剩下“嘟嘟嘟”的忙音,单调、冰冷、绵长。
胡云祥慢慢放下手机,屋子里重新陷入寂静,只有谈丽红轻浅的呼吸声。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薄薄的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变幻不定的、虚弱的光带。他坐在床沿,一动不动,像一尊凝固的雕塑。
黑暗中,母亲那句“窝囊”仍在耳膜里嗡嗡回响,像一根毒刺,扎得他心口发闷发疼。房租?真是好笑,他弟媳妇在镇上生的孩子,坐月子都是在利红陪嫁的婚床上坐的。
他妈和他家生活,云齐他女儿丢在他家让他妈带也没看到他妈帮他要房租。去年过年回家,给他女儿买了两套衣服,云齐两口子也没看给自己儿子韦华买一件。两口子除了给自己女儿买了件衣服,连父母的衣服都没买。
而胡云祥两口子,年年都没落下老两口的衣服和孝敬。‘窝囊’,哈哈哈,我上辈子的确是窝囊。他知道,他做的再好也始终不是被喜欢的那一个。
良久,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弯下腰,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鞋盒。打开盖子,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大大小小的钞票和硬币,那是他们夫妻特意去找零食店换的零钱,为了方便开业的时候找零。
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那点微光,一张张、一枚枚地数了起来。胡云祥知道,他不是在数钱,他是在记忆,把这辈子努力照顾好老婆孩子的目标印在脑海里。
他数得极其缓慢,极其专注,仿佛这枯燥的动作能压下心头翻涌的苦涩和母亲话语带来的沉重。
数完最后一枚硬币,他盯着鞋盒里那点可怜的积蓄,长长地、无声地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地吐出来。脑子里的胡思乱想也沉静下来。
离开学还有三天了,装饼的纸袋还没有买,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需要买,胡云祥计划着明天去哪里买。包括肉要准备多少,能不能找老板便宜点买。
“云祥,咋还不睡?”谈丽红不知何时走到他身后,轻声问道。
胡云祥转身,握住她的手,“丽红,这生意我一定会做好。不为别人,就为了你和韦华,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谈丽红靠在他肩上,“我信你。咱一步步来,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http://wxgxsw.com/book/jcaihe-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