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江水东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江水东流

 

林城市检察院的审讯室,灯光惨白。当年意气风发的刑警队长马卫东,如今鬓角斑白,眼神浑浊,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衰老困兽。

“……是……是我失职……”

马卫东的声音嘶哑干涩,带着无尽的悔恨和恐惧

“……当年……案子压力太大……上面……上面限期破案……王艳的指认……血迹报告……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李国栋又有婚外情动机……就……就顺着定了……”

“老刘呢?刘长贵是怎么回事?” 检察官厉声追问。

“……他要给李国栋作证……说他一晚上都在车间……这……这王艳的证词不就废了?案子不就僵住了?上面……上面徐主任……当时分管我们刑侦的徐副主任……找我谈话……说老刘思想有问题……可能收了李国栋好处……让我做做工作……我……我哪会做什么工作……我就……我就找了厂保卫科帮忙……让他们‘劝劝’老刘……谁知道……谁知道……怎么就有人首接威胁他全家……逼他装病‘消失’了……”

“王艳的死呢?遗书伪造呢?!” 检察官步步紧逼。

“……后面……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马卫东眼神躲闪

“除了徐副主任,还有谁?!” 检察官紧追不舍。

“……具体是不是有人指使徐主任的……我真不清楚……我当时……就是……就是想早点破案……”

马卫东沉默了很久,最终颓然道

“但后来听说……当年盘钢改制……牵涉很多人的利益……张静……好像无意中撞破过什么……但这只是传言……我……我真的就……就只是失职……”

关于“上面”真正的大鱼,关于张静是否因“撞破”某些秘密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传言,随着关键人'叉子’的死亡,线索中断。而徐副主任早在两年前,就因心脏病离世。盘钢改制的复杂背景,线索最终变得模糊不清,成了永远无法完全证实的悬案。真凶,似乎永远隐匿在了盘江浑浊的历史阴影里。

天高云淡,山风带着凉意。三座并排的墓碑前,摆放着洁白的菊花。墓碑上的照片己经泛黄,张静温婉娴静,李小磊天真可爱,张老汉眉头紧锁,仿佛还带着未解的疑问。

李国栋一身素衣,静静地站在墓前。他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指,一遍遍着爱妻和幼子的名字,仿佛要将那冰冷的石刻捂热。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青石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静儿……小磊……爸……来看你们了……”

他哽咽着,声音破碎在风里。

巨大的悲伤和迟来的倾诉,让他泣不成声。二十年的冤屈,二十年的思念,二十年的愧疚在这一刻,化作无声的泪水,尽情流淌。他仿佛要将积攒了二十年的泪水,一次流干。

周正平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没有打扰。他看着李国栋佝偻着背、剧烈颤抖的肩膀,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正义虽得伸张,但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被摧毁的家庭无法复原,李国栋被偷走的二十年光阴,更是永远无法弥补。法律能还他清白,却抚不平他心头的千沟万壑。

许久,李国栋的情绪才稍稍平复。他擦干眼泪,站起身,对着墓碑深深三鞠躬。

他转过身,走向周正平,脸上泪痕未干,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历经劫波后的平静与释然。

“周律师……谢谢。” 千言万语,最终化作最朴实的两个字。

周正平拍拍他的肩膀:“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李国栋望向远处蜿蜒的盘江,江水在秋阳下泛着粼光,沉默地流向远方。

“国家赔偿……下来了……我想……”

他顿了顿,看向周正平,眼中带着一丝恳求,“周律师……我……我想请您……帮我个忙……”

数日后,盘江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多了一位特殊的“顾问”。李国栋将国家赔偿金中的一大部分,委托周正平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盘江真相与援助基金”。

基金主要用于两项:一是资助像他当年一样陷入绝境、无力申诉的疑似冤案当事人;二是支持刑事鉴定技术的独立研究与推广,尤其是血迹形态分析等易出偏差的领域。

周正平担任基金的首任理事长。他知道,这是李国栋对那二十年黑暗岁月最沉默也最有力的回应——他不愿再有人重蹈他的覆辙。

周正平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火车远去的方向。桌上,放着“盘江真相与援助基金”的章程草案。他拿起笔,在扉页郑重地写下: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追寻真相的脚步,永不应停歇。愿此基金,能为那些在黑暗中跋涉的人,点亮一丝微光。—— 纪念李国栋,及所有被时光掩埋的苦难。”

窗外,盘江的水,依旧东流。浑浊的水面下,泥沙沉淀,暗流渐息。而阳光,终将穿透云层,照亮更多的地方。

“这水,看着比二十年前清了些。” 李国栋望着江面,轻声说。

“是啊。” 周正平点点头,目光悠远

“浑水,总有澄清的一天。人心,也一样。只要还有人愿意去搅动,去坚持。”

(第一卷 完)


    (http://wxgxsw.com/book/jceaaj-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