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年轻人的焦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年轻人的焦虑

 

三月的雨密密洒洒,城市的天空总带着种未曾褪去的阴翳。陆乔下班挤在地铁下沉的人流中,雨打在玻璃窗上,斑驳地映照她发亮的手机屏幕。赵晴的信息刚刚弹出来:

——快累死了,今天能出来汇报下狗血生活吗?

——随时,哪家咖啡馆见?

陆乔回复完,终于松了口气。最近她和沈迎之间气氛沉闷,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藏着看不见的焦灼,连呼吸都变得局促。此刻,只有闺蜜能真正缓解她的郁结。

下班高峰的咖啡馆闹哄哄,却找不到安静位置。两人最后选了靠窗的高脚椅,窗外灰天和忙碌的车流正衬得她们的疲惫无处可逃。

赵晴推了推乱发:“乔,最近感觉世界压在头顶上。你知道我今天几点下班吗?晚上九点西十!前天加班到十点,昨天也是。据说今年奖金还要缩水。”

陆乔配合地摆出夸张表情:“真的吗?你说,现在还有什么比加班更摧毁人的吗?”

赵晴摊手:“没啊。有,有房价。”

两人一齐笑出声,笑里有苦涩。

她们聊到房价,话题竟变得格外热烈。

“你还记得我们大学毕业时,上海均价一平多少吗?”赵晴问。

“三万五。”陆乔脱口而出,“那时候我爸还说,‘工作三年存首付刚好。’现在呢?”

“现在均价涨到七万多,一间五十平的老公房都要三百多万。我爸那天劝我相亲,说是人家家有房有车还没贷款,我差点没气哭。”

陆乔叹口气:“我和沈迎那套新房,首付掏了家里老底,房贷每月一万二。工资一半首接上交银行当房奴。就怕哪天中年失业,这房就砸手里了。”

赵晴若有所思地搅着咖啡:“房价就是个魔咒。你看朋友圈里,谁有房的都在发装修照、晒钥匙,剩下的拼命加班卷死自己,连生病都不舍得请假。”

“所有人都在往前冲,好像慢一步就彻底被世界抛下了。”陆乔苦笑。

赵晴接茬:“我们拼了命想留在大城市,可城市的门槛一天比一天高。我每次加班到十一点,从西二环挤到三元桥,整条地铁车厢全是低头刷招聘的小年轻。”

她语气忽然柔软下去:“有时候真想回小地方。但又咽不下这口气。”

窗外细雨如织,咖啡馆里的灯光把城市的霓虹都衬得虚幻。两个人聊着聊着,心情慢慢舒展开,不过那种共鸣背后的无力感却愈发真实。

赵晴递了块湿纸:“来,我问你,我们努力加班、攒钱、存首付,到底想得到什么?”

陆乔愣了一下,认真思考:“最初很简单啊,要稳定的生活,想给父母一份交代,也想将来有个可控的家。可现在呢,房贷、业绩压力、裁员风声,连理想都不敢多想,光想熬下来。”

赵晴点头:“以前觉得长大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苦一点也不怕。现在感觉是,烦恼没少,心态越来越窄,动不动就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

“你不是调岗了吗?真的还习惯吗?”

陆乔摇头:“不习惯。新上司不懂业务,甩一堆活给我们,客户投诉也是我们背锅。有时候一晚上回了三十封邮件,凌晨还担心明天挨训,压力大得头发掉一把。”

赵晴叹气:“其实哪家单位不一样?我表弟进的互联网公司听起来美,看着都焦虑成病。说白了,咱们这代人,谁都想逆流而上,但能坚持下去的更少。”

青春期教科书里从未写过:成年人的焦虑并不因为某一件事崩溃,而是每一个日常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垮你的稻草。

“说到底,我们累,是因为怕掉队。”赵晴悠悠地说。

“也怕被社会淘汰。”陆乔补充,“都说要躺平,可你看见身边每个人都卷得飞起,哪敢真放松一天?你偷懒一下,机会和选择就没了。”

“朋友圈里晒健身的、晒旅游的、晒考证的,全在你眼前晃。你不努力像罪过,努力又喘不过气来,什么叫‘中间人困境’。明明不是最下层,却永远看不清未来。”

两人都沉默了片刻,气氛有瞬间的凝重。

赵晴突然小声道:“你和沈迎还好吗?他最近怎么样?”

陆乔想了想,没有首接回答,只是把昨晚的那场无声对峙轻描淡写地讲出来。

“我们其实没怎么吵,也没太多话了。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人都怕自己的脆弱影响家庭,什么都忍着。到头来,压力全积在屋子里,空气都是冷的。”

赵晴安慰地握了一下她的手:“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最怕的不是吵架,是沉默和隔阂。我妈常说,成年人的关系就是慢慢学会各自消化委屈,有时候并不是谁不够爱谁,而是每个人都被外头琐事磨没了力气。”

“那怎么办?还要结婚,要生小孩,父母在老去,房贷那么高,生活从没让我们喘过气。”

赵晴摇头苦笑:“只能熬呗。努力一点,有时候可能换来一点余地。只能趁年轻还能熬,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你不是说想学插花了吗,好歹别把自己彻底忘了。”

咖啡渐凉,人流渐稀。两个姑娘喝着苦涩的咖啡,心里有了更多无声的理解。外面对现实的焦虑和冷漠,在熟人之间,却像一道缓缓疗愈的伤口。

“有时候觉得,真幸福的是我们爸妈那辈吧。”赵晴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房价低、单位分房、结婚简单干脆,只要肯努力就能向上。”

“我们这代就像站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拼死拼活也只能不被落下,向上攀却看不到出口。”陆乔说,“焦虑、加班、房贷压力、升职焦虑,每天一个都没落下。”

赵晴晃晃咖啡杯:“我朋友前段时间还说,别看我们好像过得挺好,谁家都是靠贷款和加班硬撑。逢年过节还得给家里寄钱,要养娃要买房,还得假装岁月静好,连难过和崩溃都要藏起来。”

走出咖啡馆,天色微暗,灯火初上,城市又陷入一场新的拥堵和沸腾。

“乔,其实我羡慕你,有个家,有人等你回去。”

“你不是也谈恋爱了吗?”

“我和他……还在试探,暧昧得像加班一样拖着,让人看不到头。”赵晴耸肩。

陆乔没再追问,默默挽住她的胳膊:“我们其实都是这样,心里装着无数不安,却又把最柔软的自己藏得很深。”

两人对视一笑,仿佛在这一刻获得了片刻的安定。她们都明白,这座城市里,合作与竞争同频,成长与焦虑共生,而唯一能缓解的,只是那些夜晚互诉衷肠的片刻。

小雨还在下,陆乔送赵晴到了地铁站口。分别时赵晴说:“下周有一个手作工作坊,你陪我去吧?”

“好啊,”陆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都该有点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很小的幸福。”

赵晴点头,朝她挥手。

陆乔站在雨里,看着人群穿梭。她忽然明白,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身边的人都在焦虑,都在拼命生活,都在努力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和坚持。

哪怕短暂地卸下伪装,都值得被生活温柔一次。

回家路上,她在移动的车厢里刷起手机:有做副业的人,有晒房贷的,有计划出国的,还有晒烹饪成果的。那些大小不一的安慰彼此交织,就像碎亮的灯光在城市夜色中浮现。

她也想起赵晴的那句话:“别把自己彻底忘了。”

生活的律动从不是风平浪静。加班、房价、升职、原生家庭压力……这些像无形的手,一次次勒紧她的喘息。可只要身边还有一两个懂你的人,再难也能一起撑过去。

深夜回到家,沈迎己经收拾好碗筷。屋子里暖黄色的灯光,淡淡的饭菜和洗衣粉味包裹着她一身的湿气。沈迎拿出毛巾,递过去,“快擦擦头发,别感冒。”

陆乔望着他,有些伤感又有些释然。她想,也许责任、焦虑和爱,就是人生不可分割的课题。而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在路上——被现实逼得喘不过气,也从未放弃过寻找彼此、努力和安慰。

她悄悄决定,周末一定要去那个手作课堂。只为再给自己一个,平凡却真实的出口。


    (http://wxgxsw.com/book/jd0hd0-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