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暖,陆乔从断断续续的深夜失眠中苏醒,清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柔柔洒在被褥上。她有些清醒不过来,脑袋昏沉,眼眶还残留夜里的酸涩。
昨天夜里,她泪湿枕巾,关于现实与脆弱沉淀了多少悲伤——可早晨,一切照旧周而复始,要带着坚硬的外壳走进新的日子。
卫生间镜子里的她一如既往,清爽、理智、略带疏远。陆乔盯着镜子,自嘲一笑:“再多眼泪,谁能看见呢?你装得再体面,生活还是照样欺负你。”
她洗漱完毕,收拾好厨房,端出早餐,看见沈迎机械地整理报表,桌上的手机还放着银行App自动播报的声音。他头也不抬地说:“有新项目资金到账,公司那边让我盯一天。”
陆乔点头:“记得吃早饭。别光喝黑咖啡。”
沈迎嗯了一声,没有再多话。两人坐在一张桌前,气氛客气而疏淡。他们说着最日常的家常话,却像久未联系的同事。
工作日的清晨地铁里愈发拥挤。陆乔站在角落,望着手机上的待办清单,心里千头万绪。身边人群熙熙攘攘,有人关心天气、有人急着发邮件、有人在打电话争吵。
她突然觉得自己像是那些路人——押着情绪,推着生活,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里。
“宽容是什么?是妥协还是没骨气?”陆乔心底反问自己。每天的鸡毛蒜皮、每一次争执过后自己的退让,是为了家好还是为了不费劲?如今的“假装无事”,是不是本质就是“懦弱”?
她想起周末父母聚会时那个局促、不受控制的饭桌,也想起昨天林瑶被领导大大表扬、自己强作镇定的场面。宽容以后,她却发现——身边的人好像变得更加公事公办。
陆乔走进公司,团队成员正三三两两地围着林瑶说笑。自上次项目之后,林瑶的地位高了不少,不光是领导信任,连年轻同事也纷纷投靠,一起午饭、抱团八卦。
她推门而入,很多人只是淡淡点头:“陆组。”两声问候,像是对办公室空气的简单致意。
她早己习惯了。午休时,林瑶递来项目进度表,只说一句:“数据见上,具体细节你自己再核对一下吧。”
陆乔心里明白,“你自己查”,不外乎表面配合、实则彼此独处。她努力放平心态,把林瑶的细节逐项审查、修正,不与她正面冲突。会议时她也主动把荣誉让出去,请林瑶做主讲,自己只安静做个“后援”。
可这样的妥协并没有换来温情。林瑶下班后先走,对她说一声“辛苦”就走远了。办公室剩下的人或加班,或低头自顾——没人再主动和她诉说八卦,没人再约她一起吃饭。
中午,赵晴发来一条语音:【晚上约火锅局,大家都来?】
陆乔回:【我有点累,下次吧。】
赵晴:【你最近太孤僻了。到底怎么了?】
陆乔在键盘上敲字,想了想,回:【没事。】
她有点懊悔。其实她特别想去那个局,一个完整的集体、熟悉的笑声,哪怕只做个边角的听众也好,可她害怕,再走进去也是当了局外人。
如果撑不到团队的核心,是否也就不要强求融入,只管安静地做好自己?
傍晚开完例会,大家三五成群结对离开。陆乔留在办公室整理PPT,顺手在工位上丢了几份文件,打算明早交给财务。部门安静得只有空调噪音。她发觉,自己己经很久没人主动来请教业务问题了,偶有需要,她的建议也常被林瑶“补充”一句。
她想,是不是自己之前太强势,所以现在必须把气场降低一点、多一点包容?还是说——同事们不需要你的善意,只是在等你淡出?
也许,包容与孤立只差一层纸。你踏出一步,大家也刚好往回撤一步。
回家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雨,围城被湿气笼罩。她见到沈迎时,他正在阳台洗衣服。她换鞋的时候,随口问:“你衣服没分黑白,又要混色了。”
“明天我自己买点污渍清洗液,好吗?”沈迎的语气没有温度,也没有反驳,只是一丝不苟地继续着自己分内的家务。
陆乔顿了顿:“冰箱的菜再不吃会坏了,晚上煮点杂烩汤吧,你想喝什么味儿?”
“随便。我晚点工作还有点事,早点弄,我加班。”
“你公司最近项目不少?”
“是,赵晴介绍那项目,后续协调很累。她倒是挺能帮忙的。”
“那你和她最近经常合作?”
“嗯,也就是对接资源,普通公事。你不用多想。”
对话一波三折,各自留半句在心头。陆乔本想和他多聊几句,最后一句“你不用多想”像堵墙一样,挡住了她的关切。
饭桌上,两个人各自夹菜,电视机声音很大,却掩不住餐桌的寂静。陆乔其实有很多想说——比如林瑶带团队的方式、自己试图妥协;比如赵晴说她太疏离了、同事怎么看她变了。
但最终,她只说了一句:“等下锅还没洗,你今天能不能麻利点?”
沈迎头也不抬,“多做多得,没事。”
陆乔咬咬牙,没再计较。她觉得:“算了,不争了。”过去,她会反复争论,今天她只觉得累。
夜里临睡前,沈迎还在笔记本前敲字,陆乔抱着枕头蜷在沙发。窗外飘着几粒雨星,木地板映着她的影子,清冷又遥远。
突然她想起前些年,二人刚结婚时,总以为“宽容”就是让着对方、忍让、宠溺。后来经历的争吵与冷战,无非是一方要求“懂事”,一方需要“理解”。
走到今天,好像双方都退回了各自壳里。她主动放下底线,只想换来点缓和,没想到却是更徹底的冷淡。“宽容”有时候像是一面镜子,把所有委屈和落寞照得淋漓尽致。
她在心里自问:这难道不是懦弱吗?自己还体面吗?
许久没联系的大学旧友文璇发来微信:【看你的朋友圈很少更新,是不是太忙太疲惫?】
陆乔想,怎么会呢,朋友圈久无更新,不是没时间,而是没什么精彩,也不想让谁看见那点狼狈。成长到一定阶段,所有的感受都只能在夜里消化:白天面对家人、同事、闺蜜,面样面样,其实可能内里百孔千疮。
【还行吧,忙点好,不容易胡思乱想。】
屏幕那头发来一张姑娘的自拍,阳光下神采飞扬。文璇问:“怎么最近都不约了,有空一起出来走走吧?”
陆乔嘴角浮起一个苦笑。不想暴露脆弱,也害怕再次搭起无用的社交。
【回头吧,等过阵子空点。】
星期六下午,平淡无事,沈迎公司加班,陆乔独自收拾家。厨房还留着上周未洗的盘子,餐桌堆着各种未阅账单和快递单据。她像习惯性顺序,把地拖一遍、窗台擦干净、垃圾打包好,末了特意给沈迎留下一盘热腾腾的饭菜。
晚上沈迎回家,两人交错错开进餐。他吃饭不发声,饭后自觉洗锅,陆乔则低头刷手机,彼此像是同屋合租的室友。
客厅里的钟滴答作响。陆乔忽然觉得,这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比工资单、比饭票数,还要遥远百倍。
是不是就是因为她主动“宽容”,才让两个人的亲密变成了形式主义,生活成了彼此“公事公办”的日常?
陆乔忽然有点醒悟:她一首以为妥协可以换来某种柔软,换来对方的体贴和温度。可现实是,对方并没有因此靠近一步,反倒彼此“各司其职”——你买菜我做饭,你洗碗我倒垃圾,毫无波澜。
她以为自己在“消化矛盾”,其实是在一点点丧失存在感。一切冲突被化解成“各管各的”,而家的温情——那种能把人焐热的安全感——彻底丢了。
周日一早,沈迎又要出门:“公司那项目关键节点,可能要忙到晚上很晚。你别等我。”
“你要不要带饭?晚上外卖对胃不好。”
“没事,我们一起聚餐。”
“聚餐?和谁?”
“就项目小组。赵晴下午会来给我们上一下渠道资源的PPT。”
陆乔稍愣,“她最近挺常和你合作。”
“她资源广,帮着一起推进,你别多想。”
“我没多想。”
对话没再继续。陆乔站在原地,看着沈迎换好外衣、确认手机、捏紧公文包,与她简单点头立马出门。语气里没有争吵,只有礼貌和冷淡。
她恍然明白:最危险的不是争吵,是两个人“不必再争”的平静。
陆乔独自坐在窗边,一杯隔夜咖啡凉在手边。她用手机翻看过去的合照,有结婚旅行的、朋友聚会的,还有初入职场时候意气风发的笑容。那个时候脸上全是青春的棱角和底气,眼神明亮——从未想过会有一天,为了“宽容”,而慢慢磨去锋芒。
“是因为不爱了吗?”她自问。
其实不对,她仍然希望家庭温暖,仍然在乎沈迎笑不笑、饭熟不熟。可是重复的包容、和解、避免争吵,最后把这份关系磨成了无根的尴尬和孤寂。
“宽容”就像是一颗无声的药,吞进肚子,只有自己心里知道副作用。
夜里,沈迎发来一条语音:【今天真晚了,快睡,别等我。】
陆乔点了“收到”,嘴角无波。
她翻身靠在床头,久久不能入眠。隔壁房间暗着,空旷得很,两个人的回音一点都不粘连。
宽容还是懦弱,她分不清了。只是觉得,以前的针锋相对、磕磕碰碰,虽然累,可是红着眼还能哭出来。而如今,只剩下沉默和公事公办的疏离。曾经热烈的心,如何慢慢变成一潭死水?她不知道答案。
但她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家里再也找不到温度,又算得了什么归宿?
窗外又飘起了凌晨的雨,静谧无声。陆乔默默在心里许下一个决心:明天,也许是时候和沈迎好好谈一次。
真正的宽容,应该有勇气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努力修补裂痕,而不是简单地回避和妥协。
她关灯睡去,梦中仿佛又回到初见之时,那个世界还充满柔软和期待的春天。
(http://wxgxsw.com/book/jd0hd0-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