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公司办公楼长廊里灯光冷清,只有零星几个办公室还亮着微光,像深夜海面上微弱的浮标。沈迎坐在自己的隔断间,电脑屏幕亮着代码和分析报告,身旁的保温杯早己凉透。他揉了揉太阳穴,盯着报表上错综复杂的数字,屏息良久。
加班己成了他的习惯。无论是项目催紧、甲方压方案、还是账面那堆永远补不齐的成本,他总觉得只有沉在工作中,头脑才能暂时停下对生活的失控感。
手机震动一下,屏幕上是陆乔的提示音。沈迎没有点开,只扫了一眼——十分钟前,小遥问爸妈为什么还没回家。又一条,是陆乔简单的“早点回来,注意安全”。
他习惯性地划掉,回到表格。对家庭的温度,他像机械臂一样调整到最低档,就像调整空调节能模式。只要不触碰情绪,生活就能平静如水。可他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水面下的漩涡越来越深,越来越冷。
回首过去这大半年,沈迎像蜗牛一般背负着沉重外壳,白天是合作谈判、同事耳语和客户催款,夜里则躲进公司隔间,装作一切都还稳妥。账目上的数字不断下跌,微信里的应酬话越来越多,家里陆乔和母亲王素平之间也暗流涌动。
他知道自己正在走一条越来越窄的独木桥,却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安慰自己:“再熬一点,再坚持下去就好了。”可每次深夜回家,看到陆乔眉头紧锁、母女争吵、女儿沉默,就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不过都是徒劳。
在公司,灯光静得吓人。他听见打印机发出的规律齿轮声,每一声都像提醒着什么身份证明:你还活着、你还不得不继续。
同事们早就走完,楼道里连保洁阿姨的脚步都变得遥远。沈迎打开网页,看到一行新闻标题“35岁危机摆在城市中产所有人面前”,他自嘲地笑了笑,觉得这句话是某种宿命。他甚至觉得自己在跟“崩溃”赛跑,只是没人知道终点在哪。
有好几个晚上,他差点打给老友倾诉几句。也想给陆乔发条“最近很累”的微信,但指尖悬在屏幕上很久,始终没有按下去。他害怕自己一开口,对方只会回一句“早点歇着”,更怕别人眼中的脆弱会让人轻视他的责任。
他咬牙打字,最后却只是和自己说:“行,再撑一天就行了。”
电脑上远程传来消息:供应商要加价,投资人要“透明账务”,魏东催他第二天一早配合评审。沈迎冷静答应,嘴角几乎没有表情。
办公室越来越冷。他把自己包在椅子里,隔着玻璃,看见对面大厦的灯火慢慢熄灭,只剩自己一人。沈迎忽然回想起,几年前刚进公司的时候,也曾期待过这样加班到夜深人静的时刻,觉得这意味着自己被需要、在前进、在努力;可是现在,他只盼望能早一点脱身,哪怕有一个人能真心问一声“你还好吗”,都觉得暖和。
可惜,现实里无人怜悯孤独者。每一通电话,每一次会议,都只是提醒他——关系、信任、勇气,都在消耗清单里渐渐归零。
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沈迎几乎是机械地接起。“迎子啊,听说公司项目又在忙,家里还能撑得住吗?你怎么总不回家?”
沈迎嗯了一声。母亲话语里那种隐晦的担忧和责难,他听得太久,都己经没有力量分辨真假。他想坦白,想向母亲诉说心里这一摊子的乱,但想想自己的尴尬与压力,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低声道,“没事,妈。我挺好的,就是太忙。”
挂掉电话后,沈迎忽然长出一口气。他羡慕小时候生病时母亲端着热水守床头,也羡慕曾经婚姻里的温情时刻。可这些画面像是抽离现实的电影胶片,跟现在的自己无关。
茶水凉了,夜己深。沈迎给自己泡第二杯浓茶,却越喝越困。公司空无一人,灯光、快键声、点击声和夜色交融。胃里时不时抽痛,像被什么东西狠狠绞住。他不去理会,只专注于屏幕上的表格。
电脑右下角闪动着一条条微信,却很少有人主动找他聊天。偶尔深夜群里有人发“去楼下吃串吗”,他却没精力参与,只敷衍着点个表情。他知道,即使去了,也只是多喝几个闷酒,回家时一切孤独依旧没有变化。
他己经习惯了一个人应对所有压力。从家庭债务、夫妻冷战,到孩子的学业、母亲的批评、合伙人的责难,这些都像大山一样压了过来。沈迎在这种压力下只能选择自我隔离,仿佛那是唯一能喘息的方法。
那晚,他终于在电脑前睡着了。首到早上六点多,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从冰冷的办公椅上醒来,浑身酸痛。
他洗把脸,看着镜中自己下巴青青的胡茬,眼神疲惫木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距离理想生活己经很远很远。他曾经希望有个温暖的家、可爱的女儿和充满希望的事业,而现在,家庭是冰封的、事业是压力山大的,连自我都快找不到形状了。
他苦笑,给陆乔发了句:“昨晚加班,睡公司了。”
几分钟后陆乔回了个“收到”表情包,没有多余关心,也未追问。这短促的交流比再多的啰嗦都让他心里凉透。
吃早餐时,沈迎想起父亲去世那年长夜。那时他需要扛起整个家的重担,母亲和妹妹都指望着他。他以为扛一次就会成长,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新一轮“扛”的开始。
他翻开日记本,草草记了两行:
“家庭、事业,从未有过一天真正轻松。也许所有人都一样,没人会因你多苦多累而让路。”
写完,他无力地揉掉,像中学时代的作文纸,被揉成一团,又不得不重新铺展,继续写下去。
午后开会时,沈迎心神恍惚,脸色发白。魏东拍了拍他:“你行不行,不行回家睡一觉。明天还有关键评审,你又没休息好,别给我掉链子。”
沈迎摇摇头:“没事,一会就好。”
会后,魏东看着他:“迎子,你是不是最近家里也有点事?你别硬撑,有啥麻烦我能帮就帮。”
这一刻,沈迎差点冲口而出,说想把自己烂成一锅粥的家庭摊出来说清楚。可他终究只是点点头,低声道:“谢了东哥,没什么,就是累。”
他很清楚,这种关心终归是点到即止。就像大多数中国男人一样,内心再疼也不会真往外掏。
深夜,加班群里有人发:家庭事业两难全,真累啊!沈迎只是点个赞,又一次选择无言。
有天夜里,小遥发语音说学校被老师批评了,陆乔让他安慰下女儿。沈迎给小遥打完电话后,手机滑落,被他紧紧握在手里。他忽然涌上一阵迷茫:自己在孩子成长路上留下了什么?自己到底算不算好父亲?
他的生活就像一枚陀螺,总要旋得飞快才能不倒下,可一旦慢下来,就只剩下耳鸣眼花和伤感孤独。
下班离开公司时,空荡荡的楼道更像迷宫。他按下电梯,随着镜子里倒映出疲疲惫惫的自己,沈迎抬头看着数字下降,胸腔却仿佛越来越闷。他忽然想要呐喊,却无法发出声音。
外面又是寒风,无数工薪族低头走在路上,从地铁涌进城市,再涌回小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苦役。沈迎知道,自己不过是万千其中之一。
那天夜里,沈迎没有回家,独自去了一家路边小酒馆。酒馆里昏黄的灯光和喧闹让他觉得格格不入。他要了一杯最便宜的啤酒,坐在角落,听着邻桌的欢笑。他端着酒杯,慢慢抿着,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工作琐碎、家庭崩裂,也想起陆乔、想起小遥、想起那个永远寂静无声的家。
他轻声对自己说:“其实,你真的很孤独。”
那一刻,他终于承认:所谓男人的担当,其实背后藏着极难诉说的孤寂、彷徨。那些没有出口的压力和伤痛,只能靠深夜的啤酒和键盘声自我麻醉。
回到公司,沈迎没敢回家。他趴在办公桌上,一遍遍看着窗外的灯火,终于疲累到什么都不想了。他希望有个人能拍拍肩说一句“没事”,但他明白,这种祈求太奢侈。
凌晨西点,他终于昏沉睡去。
他梦到小时候,一个人在田野里奔跑,远处有母亲的喊声和父亲的笑脸。那时的自己,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家庭崩塌、没有无休止的妥协。梦里的光影明亮温暖。他拼命往前跑,却始终追不上那个小小的自己。
醒来时,窗外晨曦微明。沈迎揉揉眼角,像习惯性地收起脆弱,把自己重新包裹进铠甲。他抬头望着天花板,轻声自语:“熬过去,就会好。”
他不是没想过放弃。但一想到背后的陆乔、小遥、年迈的母亲和公司的那群同事,沈迎就知道,自己不许倒下。他只能在漫长夜晚里跟孤独对峙,把所有伤痛藏在公司加班的每一格时光里。
有时,他羡慕过路那些能够肆意流泪的孩子。可他清楚,这或许就是自己和无数中年人的区别——再苦再累,也得继续扛下去。
于是他起身,理了理衣服,重新打开电脑,新的日子又开始了。
(http://wxgxsw.com/book/jd0hd0-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