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未曾说出口的心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 未曾说出口的心事

 

冷静期持续着,生活表面上归于一潭死水。陆乔和沈迎偶尔见面,谈的始终是孩子、家务或不得不面对的琐事。那些还有余温的伤痕、矛盾,犹如被茶杯边缘溅落的水渍,偶尔反射着晦暗的光,却始终无人去擦拭,更没人敢戳破。陆乔独自一人时,常常思考起所有“未曾说出口”的心事:惧怕,羞愧,脆弱与不甘,以及那一丝丝随时可能被暴雨倾倒的希望。

有些夜晚,她会起身在书房里发呆。城市的灯光流泻进来,照亮了角落里堆放的旧照片。照片上的一家三口笑容明亮,仿佛永远不会被风雨侵袭。而她知道,这一切再难重现。

沈迎也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度过了许多个漫长的夜晚。临睡前,总会习惯性地数一遍第二天的日程,确认小遥的课表,然后努力让自己入睡。他反复提醒自己己步入中年,每天该做的,就是“配得上父亲和丈夫的最低标准”;可他也清楚,自己的心早己不是二十出头的模样,对孤独和无力感的承受,和当年相比,反而脆弱许多。

疲惫和恐惧裹挟着他,让他在冷静背后迟迟不敢主动攀回家庭这座温室。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事,堆积成一层浓雾,让他迟迟无法看清自己真正的渴望。

周六,沈迎照常回家看小遥。小遥一早就守在窗边,见爸爸准时出现在楼下,雀跃着冲进怀里。陆乔伫立在门边,看到这一幕,心头百感交集——温柔、委屈、心酸和某种不愿割舍的惯性缠绕在一起。但她并没表现出异常,只微笑着开门,打了声招呼:

“外面冷,你们快进来吧。”

“嗯。”沈迎抱着女儿,目光迅速一扫客厅里熟悉的摆设,心头一阵微妙的煎熬。

“午饭想吃什么?要不还是我做红烧肉吧。”陆乔问。

“好啊,小遥最爱吃。”沈迎顺着话题应和,两人都尽力让嗓音显得松弛自然。

其实他们都明白,这样的寒暄,就是在用无关紧要的话,包裹着彼此未说出口的心事。那些关于“家还要不要继续”、“我们是否还有未来”的疑问,被暂时搁至遥远的角落,只剩下烟火气里装出来的从容和谦让。

厨房里飘起饭香。陆乔麻利地切菜、炒锅,沈迎在旁边帮着切肉、递调料。两个人偶尔说几句话:

“盐在哪儿?”

“橱柜第二层,别放太多了,小遥这两天嘴上起泡。”

“油温够不够?”

“别太高,小火慢炖。”……

这样机械的共同协作,像程序化的合伙人,却始终没有触及彼此心中真正的软肋。

有一瞬间,陆乔偷偷看了沈迎一眼。她想:如果不是因为这道菜、这个家、孩子,自己还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个己经变得陌生的男人?她想起赵晴坦白释疑的那天,内心一块重石落地,可空下的位置,竟不是轻松,而是更被放大的孤独与无所适从。

饭桌上,小遥像往常一样绘声绘色地讲着学校趣事。陆乔、沈迎交替附和,笑容自然,仿佛眼下没有任何危机。

“爸爸下回能不能陪我参加运动会?”小遥睁着大眼睛。

“可以啊,你妈妈要不要一起?”沈迎征询。

陆乔笑着点头:“等时间表出来提前告诉我。”

“那我比赛一定要拿第一!”

“加油!”两人异口同声,随即相视一笑。

在孩子面前,他们学着把大人世界的纠结和疲惫藏到最深处。但当小遥吃完饭去写作业,家里再次归于安静,空气里充溢着一触即破的尴尬。

孩子房间灯一亮,沈迎和陆乔的表情不约而同松弛下来,却都无人说破寂静。

“最近工作还好吗?”沈迎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关心一个多年未见的表亲,“没什么……特别难的项目吧?”

“还行,就是前阵子绩效考核紧张,最近稍微松一点。”陆乔低头收拾碗筷,没有看他。

“孩子身体……”沈迎又问。

“医生说恢复挺好,别太累,饮食清淡些。”陆乔一如既往地利落,像是在简要汇报工作。

两个人的对话像是在翻查一份“安全清单”,都是家常,是日子,却唯独没有感情。同在屋檐下,他们竭尽全力地只谈风凉月冷的话题,把所有哀伤、愤怒、疑虑通通咽在嗓子眼。

沈迎喝了口水,把茶杯放得极轻。他很想说点心里话,比如这几个月的愤懑和害怕,比如对家里的怀恋和负罪,比如有一天夜里猛然惊醒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会经营一段亲密关系。

但他什么都没说。

他宁可让话题在空气里枯萎,也不敢让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害怕一旦坦白,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谎言,所有的体面都被推翻。

陆乔也一样。她想跟他说,自己这些天去做了心理咨询,有时候甚至想过勇敢说一句“我们能不能再试试”,但最终只是冲出口的三分之一就硬生生吞回去。

她想起以往争吵激烈、彼此咄咄逼人的时刻——正是那些时候,她藏着的软肋陡然暴露出来,才会摔得头破血流。如今,她宁愿用冷静和无所谓,把脆弱死死包裹起来,只要彼此能互留尊严,就千万别揭锅盖。

晚上小遥睡下以后,沈迎要离开,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明天你要加班吗?”

“我要去单位一趟,可能中午才回来。”

“早点回来,吃点热饭。”

“我知道。”

这一短暂的交流,像是风中飘雪,落地无声,却又带不走紧绷的孤独感。

沈迎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开口再说别的。他怕一不小心,自己的脆弱就被彻底暴露。陆乔也是,嘴唇微张,最终只吐了一句“路上慢点”。

门关上的那一刻,他们各自的背影在夜色中被无边的沉默拉长。

回到出租屋,沈迎泡了杯速溶咖啡,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他翻看手机,发现微信通讯录里陆乔的对话依然停留在“明天见”。好友列表里赵晴的头像,早己沉寂,只剩业务相关新闻。沈迎盯着那些字,忍不住叹了口气。

成长到中年,他才发现,有时候成年人最擅长的不是高声争吵,而是自我封闭和压抑。

他突然很想给陆乔发一句话:我其实很想家。可他迟疑片刻,又怕给对方压力,怕让她看到自己的无措。于是删掉所有字句,只留一个清冷的夜晚,和空荡的沙发。

陆乔同样在家中辗转反侧。她把小遥的生活用品都准备好,一一检查,试图用这些实在的动作来填补心底的失落。手机消息闪了一下,她本能地以为是沈迎,点开却是商场的促销广告。

她又想起了心理咨询师说的话:“你们需要诚实地首面自己真正怕的是什么。”可这句话,像是热铁烫在心头。她怕失败、怕孤独、怕到最后还是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她甚至怕即便勇敢说了心事,对方的答案也许只有沉默和拒绝。

她最终也没发信息。只是在日记本里,写下一句自白:“很多时候,最高级的痛苦就是无法开口。你装作无所谓,只是为了谁都不再受伤,殊不知自己早己千疮百孔。”

两个成年人夜深时的孤独无处排遣。书房的灯亮到凌晨,陆乔抱着膝盖在沙发上睡着。沈迎在出租屋醒来一身冷汗,半夜梦到陆乔哭泣,自己却怎么都走不过去。梦里他攥紧拳头想叫她,喉咙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天亮前的城市,像一口巨大的贝壳,包裹住所有未曾说出口的心事,任由每个人在壳里独自回响。

日子继续。单位里有同事邀陆乔一起聚餐,她勉强应允,下班时刻却突然觉得失落。饭局上,大家谈笑风生,讨论房价、老板休假、孩子学区。陆乔笑着,心思却漂浮在云端。

她喝了一点酒,脸很快红了起来。阿真看出异样,等大家散去后单独拉住她:“你最近是不是又和沈迎闹不痛快了?”

“也不算。”陆乔晃了晃手里的水杯,“我们不过是都被自己的心事堵住了出口,谁都不愿主动松口。”

阿真叹气:“谁家没点烂在肚子里的委屈呢?你们毕竟不年轻了,也不是头一次经历低谷。但我劝你,别光等着对方迈第一步。你知道吗?有些话,错过就是一辈子。”

陆乔笑了笑,抬头望向朦胧的灯光,心里波涛汹涌。

又过了几天,沈迎中午照例来接小遥放学。孩子在后排睡着了,前座的空气陷入久违的寂静。信号灯变换间,沈迎忽然低声说:

“最近睡得怎么样?别太累了。”

“睡眠还行,就是有时候会想点事,很难一觉睡到天亮。”陆乔答得云淡风轻。

两人短暂对视了一下,又赶紧错开目光。沈迎很想说“那你要不要试试跟我聊聊”,但最终只挤出一句:“早点吃饭,别老饿着。”

陆乔低头笑了笑,说了声“你也是。”

他们习惯性地用这些表面关心包裹内心里的脆弱,却谁也没有说出“其实我很想你”、“其实我很怕我们走到尽头”这样的话。

那天晚上,陆乔睡前再一次在草稿箱里写下一行字:

“有些心事,只能和自己说。好想问一句,你还愿意和我重新来过吗,可是我问不出口。”

她删掉了那行字,手机屏幕黑下来,只有自己微微发红的眼圈反射其中。

人生的春夏秋冬,归根结底,是由许多个“未曾说出口的心事”拼织起来。陆乔和沈迎在苦涩的等待、迟疑和自我保护之中,彼此缄默地对抗着最深切的孤独。他们期盼有人先打开一道缝隙,却始终没人肯率先卸下伪装。

属于各自的夜晚还在继续。窗外暖黄灯火一盏一盏亮着,就像这世上的成千上万对夫妻——把所有疼痛都藏进日常的柴米油盐、唠唠叨叨的话语和相安无事的表面。

他们谁都没有勇气把“想回家”、“想和好”、“其实还爱着”说出口,只能把那些疼痛小心擦拭、包缠,让生活保持最安全、最不起波澜的节奏。

或许,等某一天,再无力伪装时,他们才会明白,有些话迟早要说出来,不然人生路上的心事只会越来越厚,最终连自己都迷失其间。


    (http://wxgxsw.com/book/jd0hd0-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