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旧物勾起回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旧物勾起回忆

 

盛夏午后,蝉声噪杂。从公司请假回家的陆乔正准备在房间彻底清理一遍。她的房间位于老屋阳台的一侧,阳光透过纱帘斜斜洒进来,把地板烤得温热。

床底尘封着一只大号皮箱,这是陆乔十岁生日时父亲买的。本来打算用来装玩具和绘本,后来装下了零碎的回忆。陆乔抱出皮箱,蹲在地毯上,一点一点打开,尘埃浮在炽亮的光束中,每一抹浮尘仿佛都带着过往的气味。

皮箱里有古早的拼图、发黄的日记本和小熊布娃娃。最上面,是一叠泛黄老照片。陆乔随手翻看,每一张照片上的自己都笑得天真无邪,背景里常有父母的身影。

指尖下滑到那一张——一家三口十岁生日合影。爸爸高大魁梧,妈妈穿着深蓝碎花裙,怀里抱着自己的小肩膀。照片上的微笑温柔,可陆乔眼尾竟一阵发涩,记忆中连同那年的炎热与吵闹,一并呼啸而来。

那年生日,是陆乔印象中“最后的快乐时光”。再之后,家庭的天平渐渐倾斜,父母的感情裂缝越来越大,冷战、争吵、摔门、摔杯,各种剑拔弩张的场景成了家里无声的底色。

她闭上眼,画面一幕一幕倒带——

家里餐桌上,母亲低头默吃,父亲黑着脸掀开饭碗站起身,“你是不是又背着我管你娘家借钱?”

母亲怒而拍案,声音尖细,“你以为谁愿意求人!你年年没提成,问问你自己!”

陆乔在一旁强装坚强,奶声奶气,“爸爸别吵了,妈妈别哭了好不好……”话没说完,大人们的愤怒加倍涌来。

夜里,被子蒙住头,父母的吵架声隔着门渗进耳朵。窗外夏虫嘶鸣,屋里小孩的哭泣无人听见。

每当氛围紧张,陆乔就会在柜子后面找出照片本,一张一张翻看,试图在照片上寻找完整温馨的家庭影子。她记得父母曾在她面前努力维系假象,有模有样地做羹汤、讲故事,合影里每个人都笑得很配合,只有她懂,那些幸福都是短暂的。

翻到一张全家福,她低头细看,照片上自己的手被妈妈攥得很紧,嘴角却微微向下。那是一种本能的抗拒——小孩藏不住恐惧,镜头捕捉到了。

小时候,别人家过春节是团圆欢乐,她家是胳膊上的淤青和柜子顶上的摔碎物。她羡慕那些不用担心爸妈会突然冷战的同学,更羡慕别人的笑声纯粹、家庭安稳。

越长大,家庭裂缝越清晰。高考失利时,她努力保持乐观姿态——那不过是习惯了成为“夹缝间的调节者”。失恋、搬家、升学……父母的争吵声像一种契约,总在关键时刻响起,把她拉回现实。

陆乔出神地盯着照片,心头五味杂陈。成年后,她极力避免在亲密关系里重蹈覆辙,不敢把悲伤脆弱暴露在对方面前,也害怕争吵,害怕最终的“散场”。

片刻恍惚间,手机忽然响起,是母亲王素平的短信:“晚上回来吃饭,妈妈做你爱吃的糖醋鱼。”

陆乔放下照片,呆呆地看窗外老槐树的影子发呆。童年和现实之间那道看不见的河流,似乎永远阻挡着她和安全感之间的距离。

她喃喃自语:“幸福到底是什么?是父母的假装,还是我自己的伪装?”

收拾过程中,她还翻出一些旧日记。一本本分散的读书笔记、十几岁写下的信、“给未来的自己”的留言。

几页字迹清楚写着:“爸妈又吵架了,但我觉得明天会更好。妈妈说我是她最坚强的孩子,要学会不哭,要懂事……我真的能做到吗?”

她苦笑着翻到后页。初中时期的陆乔己经开始写下“我想出去看看”“为什么家里不能安静地待一晚”这样的字句。

多年来的压抑和成长,让她形成自我保护的外壳。她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善于掩饰自己的不安和自卑。朋友说她“独立”,同事说她“有分寸感”,其实都是自小练习来的本能——陪着父母吵完、哄完,再独自舔舐伤口。

桌上的照片、日记和玩偶环绕着她。陆乔抱膝坐在地上,忽然陷入一阵长长的迷失。

这些陈年旧物带来的不是单纯的怀念,而是如潮的无力与失落。明明成年,却仍然对童年留下的痕迹束手无策。

小时候,她总妄想某天能成为“让父母和解的力量”,甚至梦想有个弟妹,让家庭重心不只依赖自己。现在,她明白,孩子不是胶水,温柔也无法填补父母间根深蒂固的裂痕。

家对她而言,既是栖身之处,也是枷锁。她想逃,却也无法离开。

她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一首不能全心信任、交付一段关系。原来,是那些年父母争吵划出的心理裂痕,一首没有愈合。

从恍惚中回过神,陆乔吸吸鼻子,开始机械地一件件归置旧物。有的照片她装进了影集,有的遗忘的信纸丢进纸箱。手指划过那只掉了眼睛的毛熊时,她蓦然心生柔软。

那个小女孩,明明被推到风暴中心,却依旧学着安慰自己和全世界。她好像终于有些疼惜那个曾经委屈又坚强的自己。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被旧物拉回来,一遍遍回味痛苦和温情交杂的过往,在混沌中慢慢确认自己的模样。

晚上回家,厨房隔着门缝飘来糖醋鱼的香气。王素平围着围裙,正认真切菜。陆乔站在门口,刚想开口问候,忽然忍不住红了眼眶。

王素平抬头一看,略微愕然:“怎么了?又累着了?”

陆乔摇头,声音低低,“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很爱哭吗?”

王素平一边笑一边摆碗筷,“谁小时候不是爱哭?你啊,比别的孩子都敏感点,后来长大就懂事了。”

她顿了顿,忽然认真地说:“其实那时我也没想明白,怎么就把你逼得那么懂事了……但妈总归是爱你的。你小时候,爸妈也不是不想好好过日子,只是……有些事,真的没有答案。”

一句“没有答案”,像汽水泡进了陆乔心里的烈酒。她心头酸胀,却又觉得一阵释然。

饭桌上,母女二人一如既往没有谈起往事,只是在闲谈办公室八卦、邻居搬家的琐事。陆乔望着母亲日渐细碎的白发,忽然觉得很多事己经原谅,但也许永远忘不了。

童年那些刻骨的争吵、伪装的和睦、节日里的不安与渴望,终究成为她人生性格里无法剔除的碎片。

夜深回房,她点开手机,翻看那些旧合影。她学着写下一句:“我和那只小女孩,都在努力生活。也许有裂缝,但总有光透进来。”

那些旧物、回忆、和解、成长,终将在下一次拥抱生活时,逐渐交融成生命中更柔软、也更坚韧的部分。


    (http://wxgxsw.com/book/jd0hd0-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