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那声呜咽般的回应,像一把钥匙,拧开了两人之间最后一道心防。回程的路上,沉默不再沉重,反而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平静和暖意。郑明的手一首紧握着林夏的,仿佛一松开,这失而复得的微光就会消散。
周末,林夏回了趟家。父亲坐在小院里修补一个旧竹筐,母亲在厨房里忙碌,锅碗瓢盆碰撞出熟悉的烟火气。饭桌上,林夏夹起一块母亲炖得软烂的排骨,酝酿着措辞。
“爸,妈,”她放下筷子,声音平静,眼神却很郑重,“我……谈了个对象。”
父母同时停下动作,看向她。母亲眼中是纯粹的欣喜和探询:“哦?是做什么的?人怎么样?家是哪里的?”
林夏深吸一口气,把郑明的情况,原原本本、不加任何粉饰地说了出来。重点放在了郑明本人的踏实上进,他亲姐姐的坚韧明理,以及那个家庭复杂的现状——早逝的生母、懦弱的父亲、卷款消失的继母、形同陌路的继姐。
随着她的讲述,母亲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眉头越锁越紧。父亲沉默地抽着烟,烟雾缭绕,看不清表情。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这家里也太乱了吧?”母亲终于忍不住,忧心忡忡地开口,“夏啊,不是妈势利,这嫁人哪能只看他本人?他那个爹,就是个糊涂虫!还有那个跑了又没离干净的继母,万一哪天回来闹呢?这以后得有多少扯不清的麻烦事?日子能过安生吗?”
父亲掐灭了烟头,重重叹了口气,没说话,但那沉重的叹息声里包含了和母亲一样的忧虑。
林夏没有急着反驳。她理解父母的担忧,他们怕女儿跳进一个更深的泥潭。她等母亲把担忧都倒出来,才平静地开口,语气却异常坚定:
“妈,你说的这些麻烦,我都知道,也都想过了。但是我要嫁的是他这个人,并不是他的家庭,他们怎样与我们没有关系。总要过我们两个的日子”
母亲担忧的道:“有父母帮衬的日子,和没人父母帮衬的日子,总归要困难些的,小夏。”
她顿了顿,看着父母的眼睛:“郑明这个人,不靠家里。他工作努力,有责任心,对我真心实意。他姐姐也己经成家,多少都是向着他的,有事儿也有个商量。我和他,我们俩都年轻,能吃苦。我们没指望靠家里一分钱,也没打算让他们掺和我们的小日子。以后的路,靠我们自己走。”
她的目光扫过父亲粗糙的手,母亲鬓角早生的华发,声音放柔了些,却依旧带着力量:“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但我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只能任人欺负的小女孩了。我选他,不是一时冲动,是我觉得,再难的日子,我们一起努力,也能趟过去。我自己觉得这样己经很好了,谁家锅底没有灰呢?。”也许前几次的感情带给了她的只剩疲惫,让她迫切的想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那句话,她说得很轻,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落在地上。
长久的沉默。父亲拿起烟盒,又放下。母亲看着女儿沉静而执拗的脸,那眼神里有种让她陌生的、属于成年人的决断力。最终,母亲长长地叹了口气,拿起筷子给林夏碗里又夹了块排骨,声音带着妥协后的疲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
“行吧……你从小就比旁人有主意。你自己觉得好,就行。日子是你们俩自己过的,酸甜苦辣,自己担着。”
父亲也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人好,肯干,比啥都强。家里……是乱点,但也不是他的错。你们以后……好好过。”
林夏鼻子一酸,用力点了点头。她知道,父母这一关,算是过了。虽然仍有忧虑,但他们选择了尊重女儿的选择。这份尊重,是她争取来的底气。
(http://wxgxsw.com/book/jdidd0-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