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深山识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章 深山识药

 

七言律诗·采药吟

老林深处觅仙草,猎户师徒辨药忙。

黄精藏于腐叶下,灵芝生在朽木旁。

昔日纨绔沉心性,今朝专注学岐黄。

莫道山野无珍宝,且看慧眼识真章。

二月二十七,老林子里的晨雾还未散尽。曹正军蹲在一棵倒木旁,用猎刀轻轻拨开厚厚的腐殖层。王二柱和刘卫东一左一右趴着,眼睛瞪得像铜铃。

"看这个。"曹正军挖出一截黄褐色的根茎,断面呈现出晶莹的玉色,"野山参,少说十年了。"

刘卫东小心翼翼地接过来闻了闻:"咋跟药铺里的不一样?"

"药铺那是园参。"王二柱抢着解释,"这是纯正的野山参,闻着有股土腥味带着甜香。"

曹正军赞许地点头:"记着,采参要留籽,取大放小。"说着把那截参须又埋了回去,只在顶端系了根红绳。

三人继续往林子深处走。融雪后的山路泥泞不堪,刘卫东的胶鞋早就湿透了,却罕见地没抱怨。他亦步亦趋地跟着曹正军,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几笔。

"师父!"他突然指着一处岩缝,"那是啥?金灿灿的!"

曹正军眯眼望去,唇角微扬:"好眼力。"他取下背上的长棍,小心地从岩缝里挑出几株金黄色的草状物,"北芪,补气圣药。"

王二柱凑上去闻了闻:"比屯里种的香多了!"

"野生的药性足。"曹正军教他们如何辨别年份,"看根系,一年一圈纹。"

正午时分,他们在溪边休息。曹正军从背囊里取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奶奶烙的糖饼。刘卫东狼吞虎咽地啃着,突然指着对岸:"师父!那棵树上有东西!"

那是个半朽的桦木桩,上面长着几朵扇形的褐色菌类。曹正军涉水过去,用刀背轻轻敲了敲:"桦树茸,治胃病的宝贝。"

他示范着只采了其中两朵,剩下的留着继续生长。刘卫东学着他的样子,把采到的药材整齐地码放在桦树皮做的临时容器里。

下午的收获更加丰富。在曹正军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了藏在枯叶丛中的天麻,长在峭壁上的石斛,甚至还有一窝罕见的冬虫夏草。每发现一种新药材,曹正军都会详细讲解药性和炮制方法。

"记住,"他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这是黄芩,根能消炎。但边上这种叶子相似的,叫狼毒,吃了要命。"

刘卫东认真地在小本子上画着两者的区别,连叶片锯齿的细节都不放过。王二柱则用鼻子记住每种药材的气味特征,活像个灵敏的猎犬。

傍晚扎营时,三人把今天的收获一字排开。刘卫东如数家珍地报着药名:"黄精、北芪、桦树茸、天麻..."突然挠挠头,"师父,这个叫啥来着?"

"苍术。"曹正军往火堆里添了根柴,"明天教你炮制。"

晚饭是路上打到的野鸡炖蘑菇。刘卫东破天荒地主动去溪边处理药材,把根茎上的泥土洗得干干净净。王二柱则用石头垒了个简易烘台,把需要阴干的药材架在上面。

"师父,"刘卫东突然问,"这些药能卖钱不?"

曹正军头也不抬:"能。但最好的要留给屯里老人。"

刘卫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在小本子上记了几笔。火光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哪还有半点纨绔子弟的影子?

夜深了,曹正军独自守夜。他借着火光擦拭五六半,突然听见身后有动静——是刘卫东抱着小本子钻出了帐篷。

"师父..."他小声说,"我画了些药材图,您给看看对不?"

曹正军接过本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植物,旁边还标注了特征和药性。虽然笔触稚嫩,但细节却出奇地准确。

"不错。"曹正军难得夸人,"明天教你认毒草。"

刘卫东眼睛一亮,立刻又摸出支铅笔:"现在教呗?"

曹正军瞥了眼他冻得通红的手指,往火堆里添了把柴:"坐近点。先说乌头..."

晨光微露时,王二柱钻出帐篷,看见两人还坐在火堆旁。刘卫东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手里还攥着铅笔和小本子。曹正军轻轻抽走本子,给他披了件羊皮袄。

"哥,"王二柱小声问,"今天还往深处走不?"

曹正军望向远处雾气缭绕的山峦:"走。深处有更好的药材。"

阳光穿透晨雾,照在三个收拾行装的身影上。刘卫东把药材包得整整齐齐,连根须都没碰掉一根。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专注,仿佛这片老林子突然向他敞开了另一扇神秘的大门。

三人的脚印深深浅浅地印在泥泞的山路上,向着药材更丰茂的深林进发。远处,一只松鼠好奇地张望着这些不速之客,爪子里还攥着颗松果。在这片原始森林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悄然书写着新的篇章。


    (http://wxgxsw.com/book/je0ghg-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