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星野下的合奏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章:星野下的合奏谱

 

夜幕刚给老巷蒙上蓝丝绒时,槐树叶突然集体发亮。不是路灯照的,是非洲孩子们在鼓面上贴的荧光贝壳,鼓点震动时,贝壳里的磷光顺着叶脉往上爬,在树冠间拼出片流动的星图。“我们把南半球的星座刻在鼓边了,”领头的男孩用鼓槌指着树冠,木柄上的北斗七星刻痕正与叶间的光斑对齐,“这样敲起来,老巷的星空就会和家乡的重合。”

穿校服的少女抱着吉他坐在树桩上,琴弦上缠着圈荧光绳。她新写的《星与谱》在夜色里格外清亮,唱到“音符要顺着星光排列”那句时,安哲突然打开“声音的土壤”设备的投影功能,全球合奏谱的光点突然从显示屏里飘出来,像群萤火虫在鼓队上方盘旋,落在鼓皮上就变成闪烁的音符。“设备接收到全球的和声了,”安哲调整着旋钮,投影里的光点突然组成道环形的旋律,“从南极科考站到沙漠音乐节,所有人都在等我们的合奏起奏。”

沈清和在老槐树下铺开块巨大的帆布,孩子们用荧光颜料在上面画谱表,非洲鼓的节奏符号旁立刻长出荧光的根须,缠着吉他谱的弧线往上爬。“刚收到拉丁美洲的邮件,”她举着平板电脑对着星空,屏幕上的桑巴节奏正与鼓点共振,“他们把狂欢节的铃铛声录成了伴奏,说要让星光当指挥。”穿雨衣的少年蹲在帆布边缘补色,笔尖蘸着的颜料里掺了萤火虫的尾粉,画出来的休止符在鼓点震动时会轻轻闪烁,像在给合奏留呼吸的间隙。

王大爷的唢呐突然染上了星光的颜色。老人站在社区活动中心的露台上,唢呐管里塞着团晒干的荧光花瓣,吹奏的长音在夜空中划出道淡绿的弧线,恰好接住非洲鼓的切分音。“这叫‘星轨调’,”他往铜碗里撒了把萤火虫幼虫,吹奏时竟传出类似星光摩擦的细碎声,“你看这音线绕着北极星转,就像所有声音都在围着个中心唱。”孩子们突然加快鼓点,唢呐的长音被切成串闪光的碎片,在夜空中拼出句完整的《生生不息》副歌。

李婶的暖棚里飘着股松脂与荧光的混合香气。她正在给演出服的领口缝星星贴布,用的是非洲孩子带来的树脂胶,在鼓点震动时会发出微弱的蓝光,把“全球合奏”西个字照得格外清晰。“刚出院的老先生送来盒夜光绣线,”她举起件演出服,上面用金线绣的奇花正在发光,花瓣上的星点与鼓面的贝壳刚好连成线,“说要让每个音符都带着光,这样在黑夜里也能找到同伴。”程母蹲在暖棚角落整理种子,去年的奇花种荚在月光下裂开,每颗种子都裹着层荧光粉,落在地上就画出个小小的音符。

那位曾是哑巴的中年人推来的“声音信箱”,今天的保温箱里装着块冰。不是普通的冰,是冻着星光的北极冰,里面嵌着无数细小的气泡,解冻时发出的嘶嘶声刚好是合奏的起拍节奏。“这是南极科考站寄来的‘冰制节拍器’,”他指着冰里游动的光斑,突然用手掌拍打箱盖,冰泡破裂的节奏竟与全球投影谱的节拍完全重合,“说冰化到第七圈花纹时,就该奏响终章了。”

孩子们举着荧光鼓槌在巷子里转圈时,林小满突然在乐谱本上发现些新符号。不是画的,是星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印在纸页上的,每个符号旁都粘着片带荧光的花瓣,在鼓点震动时会变换颜色——红色对应唢呐,绿色对应吉他,蓝色对应非洲鼓。“白发奶奶说这是‘星空分谱’,”她指着天边最亮的那颗星,星光正顺着鼓槌的方向往下淌,“等那颗星走到树冠正上方,所有分谱就会合成完整的曲子。”

午夜的钟声敲响时,所有的声音突然屏住呼吸。荧光谱表上的光点慢慢聚成个旋涡,非洲鼓的节奏、吉他的旋律、唢呐的长音,甚至连全球传来的和声,都在漩涡中心慢慢融合。程星野抱着吉他站在漩涡中央,看见那颗最亮的星刚好停在树冠顶端,突然拨动琴弦,《声生不息》的前奏混着星光的声音漫开,第一记鼓点落下时,所有的荧光符号突然同时亮起,在老巷上空织出张透明的声网。

“所谓声生不息,”林小满的声音混在全球的和声里,她手里的乐谱本正被星光照亮,最后一页画着个由无数声音组成的星系,“是星光能串起所有的旋律,黑夜拦不住千万人的合唱。”老槐树的树洞里,那台微型录音器还在转动,录下的鼓点与星光摩擦声正顺着网线传向全球,让每个角落的和声都突然染上星光的颜色。

当最后个音符消散在星空中时,所有的荧光突然汇成道光束,首冲天际,像根巨大的指挥棒,在宇宙的谱表上,划出了新的乐章。


    (http://wxgxsw.com/book/jeadfg-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