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史可信,亦可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史可信,亦可疑

 

赛义德商行后院,暖阁内的烛火在赵昺紧锁的眉宇间跳跃,映照出一抹深沉的忧虑。

他刚刚听完陈宜中的汇报。

“公子。”陈宜中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还有一丝困惑。

“中山府内外,上至元廷府衙卷宗,下至市井三教九流,能查的都己查遍,耗费银钱亦不在少数…然,薛保住此人,确如石沉大海,杳无踪迹。年关将近,若他真是本地人士,纵使在外漂泊,此刻也当如倦鸟归巢,回家团聚才是。可…连一丝风声也无。”

陈宜中顿了顿,看着赵昺凝重的侧脸,终究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公子,此人…究竟有何紧要?值得如此大费周章,让老朽亲自带人到中山府查询此人下落?”

他实在难以理解,小官家为何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人,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财力。

赵昺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查无此人?这个结果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谋划。

可是,根据他前世模糊的记忆,就在两年后,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山府确有一个叫“薛保住”的汉人,聚集了两千余人,打着匡扶幼帝、迎文丞相的旗号起事!

也正是这场看似莽撞的叛乱,加上当时福建僧人妙曦的“星象示警”(称“土星犯帝座,疑有变”),最终促使忽必烈下定决心,在当年腊月将文天祥处死于大都柴市口,断绝了无数遗民的希望!

“不可能记错…地点、时间、目标…都指向中山府!薛保住…这个名字不该错!”

赵昺心中反复呐喊,一股强烈的自我怀疑涌上心头。

难道…那段记忆本就是错的?是后世史书的讹传,或是民间杜撰的故事?

然而,当最初的震惊和混乱过去,一股更深的寒意沿着赵昺的脊椎爬升。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荒谬感!

是的,一种强烈的荒谬感攫住了他!

中山府是什么地方?是拱卫大都的京畿重镇!

距离元朝的心脏——大都,快马不过一两日路程!在这里,聚众两千余人,公然打出匡扶幼帝、迎文丞相的旗号,准备“进京勤王”?

这简首是天方夜谭!

元廷的探子(怯薛、达鲁花赤)难道是摆设?中山府衙、驻军都是瞎子聋子?

两千人不是二十人,目标如此之大,口号如此敏感,怎么可能在举事前毫无征兆,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薛保住”悄无声息地组织起来?

这根本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元廷对京畿地区严密控制的事实!

阴谋!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赵昺的脑海:这场所谓的“薛保住叛乱”,会不会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一场发生在元朝最高权力中枢的倾轧的牺牲品?

他猛地想起另一件关键史实!

就在文天祥就义前不久,忽必烈最倚重的理财大臣,那个权倾朝野、也树敌无数的色目人。

阿合马,被人锤杀身亡了!(1282年三月)

阿合马之死,才是真正震动元廷朝野、让忽必烈震怒且疑心大起的事件!

综合这些判断,一条逻辑链条瞬间清晰在赵昺的脑中形成。

阿合马的遇刺让忽必烈痛失“钱袋子”,震怒之下必然怀疑是汉人势力(尤其是心怀故宋者),他急需一个震慑性的靶子来发泄怒火、稳固朝局。

薛保住的叛乱只是一个恰到好处出现的证据!

一场发生在京畿重镇、目标首指前宋残余(幼帝、文天祥)的叛乱。

无论真假,它都完美地迎合了忽必烈当时的猜忌心理,将矛头引向了文天祥这个最具象征意义的南宋忠魂。

福建僧人的“星象”可能也是被有心人利用或刻意引导,提供了天意的佐证,彻底坚定了忽必烈的杀心。

于是,在阿合马死后不久,文天祥被处死。

这既是对叛乱的严惩,更是忽必烈对潜在威胁(特别是汉人反抗势力)的一次血腥警告和震慑。

用文天祥的人头,来为阿合马的死陪葬,并震慑所有心怀不满者!

这条清晰的逻辑链条让赵昺得出了结论:历史上那场导致文天祥速死的“保定府薛保住之乱”,极有可能是一场子虚乌有的构陷!

真实的原因是元朝内部权力斗争(很可能是反对阿合马的势力,或忽必烈借机清除隐患)抛出的一枚棋子!

目的就是为了在阿合马死后,制造一个足够分量的敌人,让文天祥成为平息忽必烈怒火、转移朝野视线、巩固统治的牺牲品!

大元帝国的朝堂之上…正酝酿着一场史书未曾详载的党争博弈,此趟大都之行,诸般未知的变数太多了!

这种未知,如一只无形大手压在赵昺的心头。

他仿佛看到了大都深宫之中,忽必烈因阿合马之死而阴鸷暴怒的脸,看到了朝堂上各方势力在阴影中无声的搏杀与嫁祸。

而文天祥,这位他未曾谋面却心向往之的民族脊梁,正被这股无形的、肮脏的政治旋涡推向死亡的深渊!

而那个薛保住,很可能只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用以完成这场政治谋杀的工具人名!

一股冷汗,悄然浸湿了赵昺的内衫。

他感觉历史的真相比他想象的更加黑暗和复杂。

“公子?”陈宜中看着赵昺脸色变幻不定,时而惊疑,时而恍然,时而凝重如铁,忍不住再次轻声呼唤对方。

就在这时,暖阁的门被轻轻叩响,阿卜杜勒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传来:“公子,陈先生!有好消息!”

赵昺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江倒海的焦虑、愤怒与寒意。

现在不是沉浸于历史迷雾的时候,现实的棋局更要紧。

他迅速调整表情,恢复了平日的沉静:“进来。”

阿卜杜勒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笑容,语速轻快:

“禀公子,陈先生,如您二人所料!张府那位长公子张景武,年后铁定要随咱们的商队一同启程前往大都!老夫人那边也打点得妥妥帖帖,对咱们是千恩万谢!只等咱们这边定下出发的日子了!”

赵昺的目光与陈宜中交汇一瞬,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深意。

张景武入都,这枚关键的棋子,终于落定了。


    (http://wxgxsw.com/book/jeci0c-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