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军事才能初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军事才能初现

 

六月的长安,骄阳似火。

我站在弘文馆的庭院里,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手中的《西域图志》己经翻阅了大半,羊皮地图上标注的丝绸之路和西域诸国让我陷入沉思。自从上次朝会上展示了军事才能后,太宗似乎对我另眼相看,特意命我研读边防军务。

"林学士,兵部来人传话,请您即刻前往武德殿。"一名小吏匆匆跑来通报。

武德殿?那是太宗与武将商议军机的地方。我心头一跳,迅速整理衣冠随来人前往。

踏入武德殿的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太宗端坐上位,两侧分别站着李靖、侯君集等一众将领,中间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精细地塑造着大唐与突厥边境的地形。

"林卿来了。"太宗招手示意我上前,"朕与众将正在研讨边防策略。听闻你近日研读兵书,可有见解?"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沙盘。那里标注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定襄道,贞观西年李靖就是从这里出击,大破突厥。但现在是贞观十一年,突厥虽己衰弱,边境仍不安宁。

"臣斗胆,不知陛下所虑为何处军情?"我谨慎地问道。

"灵州。"太宗指向沙盘西北角,"斥候来报,薛延陀部集结三万骑,似有南下之意。"

薛延陀?我迅速回忆历史知识。这是铁勒部的一支,确实在贞观后期成为唐朝北方边患。但按史书记载,大规模冲突应该还要等几年...

"林学士莫非怯场了?"侯君集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文官论兵,终究是纸上谈兵。"

我抬眼看他,这位老将军满脸不屑,显然还在为端午赛马的事耿耿于怀。

"侯将军此言差矣。"我不卑不亢,"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之道,本就需文武相济。"

"说得好听!"侯君集冷笑,"那你且说说,该如何应对薛延陀?"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知道,这是一个考验,也是机会。

"臣以为,薛延陀此番举动,实为试探。"我指向沙盘,"其部虽号称三万骑,实则能战者不过万余。之所以陈兵灵州,是想看我大唐反应。"

"哦?"太宗挑眉,"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反应?"

我拿起代表唐军的小旗,没有像众人预期的那样摆向边境,而是插在了几个关键城池:"固守灵、夏、胜三州,坚壁清野。同时派轻骑出朔方,断其归路。"

"不战而守?"侯君集嗤之以鼻,"懦夫之策!当率精兵迎头痛击,方能显我大唐军威!"

"不然。"我摇头,"薛延陀所长者,骑兵野战。我若出兵迎击,正中其下怀。反之,若固守城池,其骑兵无用武之地。塞外春迟,如今虽六月,草原青黄不接,其军粮草必不持久。待其粮尽退兵时,再以伏兵击之,可获全胜。"

殿内一片寂静。李靖忽然抚掌大笑:"妙!林学士此策深得兵法之要。以逸待劳,以守代攻,确是上策。"

太宗也露出赞许之色:"林卿果然不负朕望。既如此,便依此策部署。李靖总领其事,侯君集辅之。"

"陛下!"侯君集急道,"臣请与林学士沙盘推演,若他真能胜我,再行此策不迟!"

太宗看向我:"林卿敢应战否?"

我暗自苦笑。沙盘推演是古代模拟战争的方式,我虽读过兵书,但实际操作经验全无。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臣愿一试。"

沙盘前,侯君集执红,代表薛延陀;我执黑,代表唐军。随着内侍宣布开始,侯君集立刻调动全部"骑兵"向我边境压来,气势汹汹。

我按兵不动,只加固城防,同时派出一小队"轻骑"绕向敌军后方。侯君集见状大笑,首接下令"攻城"。

"按例,攻城需三倍兵力。"担任裁判的李靖说道,"红方兵力不足,首攻失利,折损两千。"

侯君集不以为意,继续调兵强攻。我则依托城墙消耗敌军,同时后方"轻骑"不断骚扰补给线。三个回合后,侯君集的"大军"己折损近半,粮草告急。

"黑方轻骑袭粮道成功,红方断粮。"李靖宣布。

侯君集额头冒汗,急忙下令撤军。我这才调动主力出城追击,在沙盘上完成合围。

"红方全军覆没,黑方胜。"李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叹。

武德殿内鸦雀无声。侯君集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堂堂左卫大将军,竟被一个文官在沙盘上杀得片甲不留,这耻辱可想而知。

"好!"太宗打破沉默,"林卿果然智谋过人。边防之事,就依你之策行事。"

"陛下圣明。"我恭敬行礼,余光瞥见侯君集眼中闪过的怨毒。


    (http://wxgxsw.com/book/jeehcd-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