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的面瘫治疗成了陈枢见习生活的重心。每天下午,他准时出现在针灸推拿科,在吴主任的指导下,为林老师施针。从最初的合谷、翳风,逐渐扩展到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太阳、下关等主穴。他的手法在吴主任的调教和系统的【针感反馈】下日益精进,进针稳、准,行针时对“得气感”的把握也越来越敏锐。
林老师的恢复情况成了全科室关注的焦点。起初三天,症状改善缓慢,林老师和他女儿难免有些焦虑。陈枢耐心解释:“面神经炎的恢复有其自然病程,针灸是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恢复,但神经修复需要时间,急不得。”他结合《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思路,除了针刺,还教林老师一套简单的面部穴位按摩(印堂、太阳、迎香、地仓、颊车)和鼓腮、努嘴、抬眉等主动康复训练。
治疗第五天,转机出现。林老师早上醒来,惊喜地发现左眼闭合比昨天有力了些!虽然还是不对称,但那种“眼皮不听使唤”的无力感减轻了。他激动地告诉陈枢和吴主任,信心大增。后续治疗中,针刺后的温热感和肌肉牵拉感也越发明显。
然而,这个“典型”病例也引来了“不速之客”。
这天下午,林老师正在留针,那位消化科的李铭医生又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老者,胸牌上赫然写着“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王振国”。
“王主任,您看,就是这位患者。”李铭指着林老师,“急性面神经炎,我们建议的标准方案是早期激素冲击、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抗病毒(如有指征),配合物理治疗。但他们坚持只用针灸。这都一周了,恢复速度明显慢于我们科同期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
王振国主任没说话,先仔细查看了林老师的症状,又拿起吴主任的病历记录看了看,眉头微蹙。他转向吴主任,语气带着学术探讨的意味,却也隐含锋芒:“吴老,久仰。面神经炎急性期,水肿压迫是主要矛盾。激素能快速减轻水肿,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这是有明确循证依据的。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其促进神经恢复的机制尚不明确,疗效也缺乏大样本RCT支持。您为何坚持不用西药?是否……有些过于依赖经验了?”
诊室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王振国是医院德高望重的神经内科权威,他的话分量很重。林老师和他女儿也紧张地看着吴主任。
吴主任捋须微笑,神态从容:“王主任,您说的没错,激素在急性期减轻水肿方面确有优势。但激素并非没有副作用,尤其对林老师这样年纪的患者,血糖、血压、骨质疏松等问题都需要考虑。而且,水肿消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才是核心,这需要良好的局部微循环和神经本身的修复能力。”
他指着林老师:“您看,林老师现在左眼闭合己有改善,口角歪斜减轻,鼓腮漏气好转,这证明针灸在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微循环、刺激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是有效的。而且,针灸无药物副作用,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
“但这些改善是针灸带来的,还是疾病自然病程的一部分?如何证明?”王振国追问,目光锐利。
“这正是中西医评价体系的差异所在。”陈枢忍不住开口了,他走到林老师身边,示意林老师配合,“王主任,李医生,请看。”
他取出一根针,在消毒后,轻轻点刺林老师患侧的地仓穴附近(避开己扎针处)。“林老师,您感觉这里怎么样?”
“有点麻……还有点胀。”林老师回答。
陈枢的手指在针柄上做了几个极其轻微、方向特定的捻转提插动作(系统提示【烧山火】手法雏形)。
“哎!热了!这里突然热起来了!”林老师惊讶地叫出声,脸上露出明显的舒适感。
“这就是‘烧山火’手法的一种简化应用。”陈枢解释道,目光看向王振国,“通过特定的行针手法,能引导‘气’至病所,产生温热感。这种‘气感’,在西医看来可能是局部血流加速、代谢增强、神经末梢兴奋的表现。它首接改善了患处的‘微环境’,促进了修复。这难道不是一种‘机制’吗?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用分子生物学解释‘气’的本质,但患者的感受和客观的恢复迹象是真实的。”
他调出系统记录(借口是手机备忘录),展示给王振国看:“林老师从第三天起,自觉症状开始改善,第五天出现明显进步。同时,我们记录了他每次治疗后的主观感受(如温热感、牵拉感强度)和客观体征变化(闭眼缝隙宽度、口角歪斜角度测量照片)。虽然样本量小,但个体化的、实时的反馈,难道不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证据’吗?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几个月后的大规模RCT数据,才能认可一种就在眼前有效的疗法?”
陈枢的阐述,结合林老师真实的“热感”反馈和照片记录,让王振国陷入了沉思。他行医多年,见过太多患者对针灸效果的信服,但从未有年轻医生能如此清晰、有理有据地阐述其可能的生理学基础和评价困境。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王振国的语气缓和了许多。
“陈枢,见习生。”
“陈枢……你说的‘微环境’改善,是个很有意思的角度。”王振国点点头,“也许,未来我们可以合作,设计一些小型研究,用更客观的指标(比如局部红外热成像、微循环血流监测)来观察针灸对局部组织的即时效应,为这种‘气感’寻找一些生物学基础?”
峰回路转!一场质疑竟变成了合作的契机!吴主任欣慰地笑了。李铭则有些尴尬地站在一旁。
“当然欢迎合作!”陈枢精神一振,“中西医各有所长,目标都是患者康复。若能优势互补,找到最佳结合点,是患者之福!”
林老师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对陈枢和吴主任的信任更添十分。他女儿也露出了笑容。
(http://www.wxgxsw.com/book/jehaja-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