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情丝如麻与脏躁初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情丝如麻与脏躁初探

 

沈青黛的高热退了,胃痛也平息了,但内心的波澜却远未平息。

那碗清冽微甘的药汤,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根植于现代医学的坚固信念堤坝上,荡开了一圈圈无法忽视的涟漪。她坐在沙发上,看着陈枢伏案沉睡的侧影,晨光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这个被她贴上“玄学爱好者”、“不务正业”标签的程序员,用一种她完全无法理解、却又无法否认其效果的方式,解决了她的困境。

“醒了?感觉怎么样?”陈枢不知何时醒了,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第一时间关注她的状态。

“烧退了,胃也不疼了。”沈青黛的声音有些干涩,她避开陈枢的目光,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谢谢你,还有,那碗药。” “谢谢”两个字说得很轻,却重若千钧。

“有效就好。”陈枢笑了笑,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筋骨,“《伤寒论》序里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仲景先师著书,本就是为了救人活命。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 他语气平和,没有一丝一毫居功自傲的意思,仿佛只是做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这反而让沈青黛更加无所适从。她习惯了用数据和逻辑解释一切,习惯了掌控感。可陈枢展现出的这套体系,充满了她无法量化的“气”、“阴阳”、“寒热”,疗效却又如此首观。这种认知上的撕裂感让她烦躁。

“你……就靠那本古书,还有那个……系统?”沈青黛忍不住问,目光投向平板电脑上复杂的《伤寒论》思维导图。

“经典是根基,系统是辅助,核心还是‘辨证论治’。”陈枢解释道,“就像你诊断疾病要看症状、体征、化验单一样,中医看的是西诊合参得出的‘证’。白虎汤对的是‘阳明气分热盛证’,就像抗生素对特定细菌。只是判断‘证’的方法和标准不同。”

这个类比让沈青黛微微一怔,似乎抓住了点什么,但更多的还是困惑。她无法反驳陈枢的疗效,但让她立刻接受这套理论体系,又如同让她否定自己多年的学习和信仰。

“我……我去洗漱一下。”沈青黛有些狼狈地起身,逃也似的进了卫生间。冰凉的水扑在脸上,试图浇灭内心的混乱。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中的虚弱和痛苦己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茫和一丝……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好奇。

接下来的几天,沈青黛陷入了沉默的纠结。她不再对陈枢冷嘲热讽,但也没有主动交流。偶尔在楼道遇见,她只是匆匆点头,眼神复杂地掠过。陈枢心下了然,也不强求,继续沉浸在他的经典研读和系统任务中。他刚刚解锁了《金匮要略》部分篇章(关于虚劳、血痹、妇人杂病等),正沉迷于张仲景处理内伤杂病的精妙思路。

这天傍晚,陈枢下班回家,刚走到楼下,就听到一阵压抑的啜泣声。楼道口的长椅上,坐着保洁部的王阿姨,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平时总是笑呵呵的,此刻却佝偻着背,肩膀一抽一抽,显得异常憔悴。

“王阿姨?您怎么了?”陈枢认识她,小胖的“姜糖水神方”和之前他自己的“心脾两虚”调理,王阿姨都看在眼里,对他态度很和善。

王阿姨抬起头,眼睛红肿,脸上带着不自然的潮红,看到是陈枢,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小陈啊……没事……阿姨就是……心里憋得慌,难受……”

“您慢慢说,别急。”陈枢在她旁边坐下,温和地问。他注意到王阿姨除了情绪低落,还有明显的身体症状:虽然天气不热,但她额角鬓发微湿(盗汗?),呼吸有些短促,手里还攥着一张揉皱的纸巾,时不时擦一下眼角。

王阿姨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断断续续地说起来。原来是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越来越重:一阵阵毫无预兆地浑身燥热、大汗淋漓(烘热汗出),心慌得像要跳出来,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睡着了也是噩梦连连。一点小事就烦躁得想发火,又忍不住想哭(心烦易怒、悲伤欲哭)。去看西医,医生说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开了些激素和安眠药,吃了胃不舒服,效果还时好时坏。今天因为一点小事和家人拌了几句嘴,心里那股无名火烧得她难受极了,跑出来透透气。

陈枢仔细听着,观察着:面色在诉说时潮红更明显(阵发性烘热),舌质偏红(虽然光线不好,但能看到舌尖尤其红),少津(唾液不多)。他试探着轻轻搭了一下王阿姨的手腕(脉诊经验值+1),系统辅助下,感受到脉象细弱,跳动偏快(细数脉)。

这些症状组合,瞬间激活了他脑海中刚研读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章!尤其是其中描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王阿姨的症状虽未完全达到“象如神灵所作”的严重程度,但“喜悲伤欲哭”、“心烦”、“不得眠”、“数欠伸”(总想叹气、伸懒腰)的核心特征非常符合!病机核心是**心肝血虚,心神失养,虚热内扰**。

“王阿姨,您这情况,有点像中医说的‘脏躁’倾向。”陈枢斟酌着用词,“主要是心肝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了,加上一点虚火。西药可能不太对症,还伤胃。要不……我给您个简单点的食疗方子,再教您几个按摩穴位的方法,您试试看?不用吃药。”

王阿姨正被病痛折磨得束手无策,又见识过陈枢帮小胖、甚至帮沈医生(公司里悄悄传开了)的本事,立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真的?小陈,那太谢谢你了!阿姨信你!”

陈枢根据《金匮》名方“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思路,结合王阿姨有虚火(舌红)的情况,开了一个极其安全平和的食疗方:

* 浮小麦30g(养心敛汗)

* 生甘草6g(补脾益气,缓急)

* 大枣10枚(掰开,补中养血安神)

* 百合15g(清心润肺安神)

* 酸枣仁10g(打碎,养血安神)

“阿姨,您把这些放小锅里,加三碗水,小火慢慢煮成一碗半,每天睡前喝一次。喝的时候别想烦心事,就安安静静的。” 陈枢详细交代了煎煮方法。

接着,他教了王阿姨两个简单穴位:

1. 内关穴(手腕内侧,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用拇指按揉,每次5分钟,心烦、心慌、失眠时都可以按,能宁心安神。

2.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同样按揉5分钟,能调补肝脾肾三脏,养血安神。

王阿姨千恩万谢地记下了。陈枢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默念《金匮》原文,希望这个温和的方子能抚慰这位被更年期折磨的阿姨。

这一幕,恰好被下班回来的沈青黛看在眼里。她站在楼道阴影处,看着陈枢耐心温和地对待一个清洁工阿姨,听着他口中那些“脏躁”、“阴血不足”、“甘麦大枣汤”的词语,心中五味杂陈。她认得王阿姨,知道她的症状确实棘手。西医除了激素和镇静剂,确实缺乏更有效的、副作用小的手段。陈枢……真的能行吗?她第一次,没有立刻否定,而是选择了沉默的旁观。


    (http://www.wxgxsw.com/book/jehaja-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