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烽火映红了半边天,巡夜小兵的声音撞进陈昭之耳中时,他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
月光下,谢灵韵的裙角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她攥着腰间的儒经木简,指节泛白——那是她父亲生前批注的《礼记》。
"多少人?"陈昭之的声音比春夜还冷,却稳得像钉进岩缝的铁楔。
小兵膝盖一弯就要跪,被谢灵韵伸手托住胳膊:"说重点。"
"斥候回报,前秦右贤王部五千骑,沿雁门官道南下!"小兵喉结滚动,"他们...他们烧了代郡的粮屯,马队带起的尘烟能遮半个天!"
陈昭之的手指无意识着腰间玉坠,"浩然"二字在掌心烙出温热的痕。
老儒士临终前咳着血说"文气护民"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他望着山脚下义坊的灯火——那里有刚会走路的娃子,有新嫁的小媳妇,有把最后半袋米塞进儒堂粮柜的老阿公。
"王铁山!"他突然拔高声音,夜风中飘来铁刃出鞘的清响。
老兵从黑暗里钻出来,粗布短打沾着柴草屑,刀柄缠的红布还带着白天劈柴的木屑:"在!"
"去校场,把存的三百副甲全搬出来。"陈昭之转身时,衣摆扫过谢灵韵的手背,"让铁匠坊的老张头带徒弟守着,甲片有缺的当场补。"
"得嘞!"王铁山拍着胸脯,腰间铜铃随动作叮当作响——那是他死去的小女儿挂的,"小的这就去,保准天亮前让弟兄们都披挂齐整!"
话音未落,谢灵韵己从怀中抽出一卷羊皮地图,借着月光展开。
她的指甲在"三岔口"位置重重一按:"前秦骑兵要南下,必过这里。"发丝被风掀起来,露出耳后一道淡白的疤——那是八岁时为抢父亲的儒经被胡人鞭子抽的。
陈昭之凑过去,看见地图上用朱砂标着水源、高地,连退路上的荆棘丛都画得清楚:"假营地?"
"对。"谢灵韵指尖沿着官道划到东山坡,"这里扎二十顶空帐篷,堆些马粪,再砍些树枝绑成假人。"她抬眼时,眼底有星子在烧,"他们远道而来急着立功,见了营地肯定扑,到时候真伏兵从西边山坳抄后——"
"好计!"陈昭之手掌拍在她手背,两人同时一怔。
谢灵韵耳尖发烫,迅速收回手整理地图,陈昭之喉结动了动,转身高喊:"陆元清!"
小吏从粮屯方向跑来,怀里还揣着半块没吃完的炊饼,嘴角沾着芝麻:"在!"
"带我的手令去雁门郡。"陈昭之解下腰间玉坠塞进他手心,"见着守将张猛,就说儒堂愿分今年秋粮三成,换他三千人马。"
陆元清捏紧玉坠,炊饼碎渣簌簌掉在青布官服上:"那...那士绅那边?"
"就说胡骑烧的不只是粮屯,还有他们的祖坟。"陈昭之扯了扯他的官带,"你嘴皮子利索,就说'保乡即保家,护民即护财'——这八个字,是老儒士教的。"
陆元清突然弯腰抱拳,额头几乎触到地面:"先生放心,就算爬,我也把张将军的令旗给您扛回来!"
远处传来校场的铜锣声,王铁山的大嗓门炸响:"都给老子精神点!
甲片擦亮了,刀鞘绑紧了!
咱儒军的刀,是砍胡骑的,不是切菜的!"
陈昭之望着那片晃动的火把,突然想起三天前在义坊教孩子们读《论语》的场景。
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举着木笔问:"先生,'仁者无敌'是能打跑坏人吗?"他蹲下来,用炭笔在她手心里写"仁"字:"等你长大就知道,这比刀枪厉害。"
此刻,校场的火把连成火龙,士兵们披着新甲,腰间挂着儒堂发的麦饼。
有个新兵举着刀喊:"先生说仁者无敌!"立刻有人接:"保义坊!
护百姓!"呼声像滚雷,震得土坡上的野桃花簌簌落。
谢灵韵把布防图塞进陈昭之怀里,指尖在"伏兵点"位置戳了戳:"我去三岔口盯着,卯时前准保布好局。"她转身要走,又回头补了句,"你...你登台誓师时,声音大点。"
陈昭之望着她跑远的背影,裙角扫过的草叶上还沾着夜露。
他摸出怀里的《论语》,封皮是老儒士用粗布缝的,边角磨得发亮。
月光落在卷首"学而时习之"的批注上——那是老儒士用血写的,说要传给能护民的人。
校场中央的土台被火把照得通亮,陈昭之踩着木梯往上走时,听见自己的心跳像擂鼓。
三千士兵列成方阵,甲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却不如他们眼里的热。
他展开《论语》,文气从丹田翻涌而上,喉头泛起铁锈味——这是第一次用文气加持到声音里。"诸位!"他的声音像劈开云层的雷,震得土台边的火把都晃了晃,"胡骑为何而来?"
"抢粮!"前排的老兵吼。
"屠村!"中间的新兵喊。
"可他们抢不走什么。"陈昭之举起《论语》,卷轴上的文气凝成淡金色光雾,"因为我们有义坊的织机,有粮屯的新麦,有学馆里读《孝经》的娃子——"他突然提高声调,"他们要毁的,是我华夏的根!"
士兵们的呼吸声突然重了,像涨潮的海。
"今日之战,非为私仇!"陈昭之的玉坠突然发烫,文气顺着经脉首冲眉骨,"乃为天下苍生而战!
为我汉家的耕牛能下地,为我汉家的闺女能戴花,为我汉家的书声能传千里——"
"儒军必胜!"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接着是山呼海啸般的应和。
火把被震得明灭不定,却把"儒军"二字的大旗照得通红,旗角猎猎,像一团烧不熄的火。
陈昭之望着北方,那里的尘烟己经能看见了,像一朵越涨越大的黑云。
他摸了摸怀里的布包——老儒士临终前塞给他的,说是《齐民要术》的残卷,"等打完仗,教百姓种更好的麦,织更暖的布。"
夜风卷着喊杀声扑来,陈昭之握紧《论语》,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打完这仗,该让义坊的娃子们,学学怎么种出更的麦穗了。"
(http://wxgxsw.com/book/jehcff-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