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山风裹挟着清甜的桂花香,温柔地掠过林可的发梢,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私语。
林可踩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脚下传来沙沙的声响,那声音像是岁月的低吟,又像是大地的浅唱。
第三次,她踏进了那座位于青岚山脚的老宅。
斑驳的马头墙历经岁月的洗礼,爬满了时光的痕迹,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天井里的青苔在雨后泛着微光,宛如一片绿色的星河,散发着神秘而宁静的气息。
推开吱呀作响的雕花木门,梁柱间隐约传来陈年木料特有的香气,那香气中,似乎还夹杂着几代人的回忆与眷恋。
“就是这里了。”林可轻声呢喃,她抚摸着门楣上雕刻的缠枝莲纹,指尖触到某处因风雨侵蚀而残缺的纹路,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褶皱,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也坚定了自己要在这里创造奇迹的决心。
选址的过程,远比林可想象中更为曲折。
前两个月,她几乎踏遍了家乡周边的二十多个村落。
每到一处,她都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却又常常失望而归。
有些村落交通极为不便,即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老建筑,也难以吸引游客前来;有些村落则因过度追求现代化发展,建筑风貌被现代元素破坏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
首到有一天,她偶然在航拍视频里瞥见了这片被群山环抱的村落。
视频中的村落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美得如诗如画。
村口那棵百年古樟,枝繁叶茂,如撑开的巨伞,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看到这一幕,林可的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她知道,自己苦苦寻觅的理想之地或许就在这里。
然而,当她联系上老宅主人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
对方一口回绝:“这是祖上传了五代的宅子,不卖。”
简单的话语,却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林可面前。但林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坚信,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就没有打动不了的人。
接下来的半个月,她每周都会带着亲手制作的扭扭棒摆件登门拜访。每一个扭扭棒作品,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创意,承载着她对老宅的热爱和期待。
有一次,暴雨倾盆而下,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雨幕笼罩。
林可抱着用防水布裹得严严实实的“金桂玉兔”,冒雨站在院门外。
雨水顺着她的发丝、脸颊不断滑落,打湿了她的衣衫,但她依然固执地站在那里,眼神坚定而执着。
或许是被她的这份坚持所打动,又或许是被她手中精美的扭扭棒作品所吸引,老人终于打开了院门。
在谈判时,林可展现出了她的智慧与真诚。
她提出“保留产权、长期租赁”的方案,既尊重了老人对祖宅的深厚情感,又为自己争取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同时,她还承诺将部分盈利投入村落公共设施修缮,希望能为这个古朴的村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可的诚意最终换来了二十年的租期,那一刻,她心中的喜悦与感动难以言表,仿佛看到了未来民宿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林可特意请来了村里最年长的木匠张阿公做顾问。
张阿公在这一带颇有名气,他对传统建筑工艺有着深厚的造诣,对每一处建筑细节都了如指掌。
当施工队提议拆除部分老旧木梁时,张阿公急得首敲烟杆,大声说道:“这些都是榫卯结构,拆了就毁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痛心,仿佛那些木梁就是他的心头肉。
林可深知传统建筑工艺的珍贵,她立刻叫停施工,连夜联系古建筑修复专家。
经过多方商讨,最终决定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用传统竹钉加固梁柱,破损的雕花窗棂也由手艺人一比一复刻。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林可始终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细节,她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老宅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让这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民宿的主题设计,融入了林可对手工的热爱。
她精心为八间客房分别以“蝶舞”“花语”“星梦”等命名,每一个名字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每间客房都陈列着她的扭扭棒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林可情感和创意的寄托。
“蝶舞”房的床头挂着会随风轻颤的七彩蝴蝶墙饰,那些蝴蝶仿佛活了过来,在房间里翩翩起舞,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花语”房的窗台摆着永不凋谢的扭扭棒玫瑰盆栽,娇艳欲滴的玫瑰,传递着浪漫与温馨的氛围;“星梦”房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用扭扭棒制作的璀璨星辰,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整个房间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空之中,让人沉浸在梦幻般的世界里。
最特别的是公共空间的“手作工坊”。
墙面用透明玻璃罐装满了彩色扭扭棒,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在罐中排列整齐,宛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客人可以免费取用材料,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纪念品。
在这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林可希望通过这个手作工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手工艺术,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和魅力。
然而,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梅雨季节的到来,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连绵不断的雨水导致工期延误,原本制定好的计划被打乱,林可心急如焚。
她每天都密切关注着天气情况,与施工队一起商讨应对措施,想尽办法加快工程进度。
定制的老榆木地板因运输受损需要重新补货,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进一步拖延了工期。
面对这些问题,林可没有丝毫退缩,她积极与供应商沟通协调,确保能够尽快拿到质量合格的地板。
更棘手的是,村民们对改造工程产生了疑虑。
有位阿婆堵在门口抱怨:“好好的老宅搞成这样,风水都要被破坏了!”她的话语代表了许多村民的担忧和不安。
林可深知,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她二话不说,带着设计图纸和效果图挨家挨户解释,耐心地向村民们说明民宿改造的理念和规划,以及对村落发展带来的好处。
她还邀请村民参与样板间布置,让孩子们在墙面画上喜欢的图案。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逐渐了解了林可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民宿改造的美好前景。
渐渐地,反对声变成了赞赏,阿婆甚至主动送来自家腌制的梅干菜,表达对林可的支持和认可。
开业前夕,林可在民宿后山开辟了一条“手工步道”。
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废弃的扭扭棒制作成指示牌,这些指示牌造型独特,色彩鲜艳,成为了步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沿途,她还设置了多个打卡点:用扭扭棒编织的巨型蘑菇,仿佛童话世界里的神奇生物,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缠绕着“藤蔓”的休息长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去处,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手工艺术的魅力。
当第一缕晨光洒在“青岚手作民宿”的匾额上,整个民宿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
背着画板的游客己经开始拍照打卡,他们被民宿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的笑容。
林可站在天井中央,看着客人好奇地摆弄扭扭棒材料,听着孩子们惊喜的笑声,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她忽然觉得,所有的奔波与坚持都化作了山间最温柔的云雾,萦绕在心头,温暖而美好。
青岚手作民宿,不仅是林可实现梦想的地方,更是传统与现代、匠心与创意完美融合的结晶。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手工艺术的魅力,也为这片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在这里,每一位客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留下一段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而林可,也将继续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民宿开业后的日子,如同被注入了灵动的音符,奏响一曲别样的生活乐章。
林可每天清晨五点半就会准时醒来,推开门,迎接她的是青岚山特有的薄雾。
山雾轻柔地漫过民宿的飞檐翘角,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她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带着满心的期待,开启新一天的忙碌。
在早餐区,林可精心准备着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石磨豆浆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醇厚而;刚出锅的糯米糍粑裹着黄豆粉和红糖,软糯香甜;还有用山里新鲜蔬菜制作的凉拌小菜,清爽可口。
客人们围坐在古朴的木桌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空间。
有位来自北方的客人感慨道:“在这里,我不仅尝到了地道的南方风味,更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馨。”
“手作工坊”成为了民宿最热闹的地方。
每天上午十点,工坊准时开放,周末林可会亲自为客人讲解扭扭棒的制作技巧。
从最简单的玫瑰花到复杂的动物造型,她都耐心地示范,手把手地指导。
有一次,一对年轻情侣来到工坊,想要制作一份独特的纪念品。
林可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建议他们制作一对缠绕在一起的“同心藤蔓”。
在制作过程中,两人相互配合,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相视而笑。
当成品完成时,他们兴奋地将作品举起来拍照,眼中满是幸福与自豪。“这是我们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女孩激动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不少手工爱好者、亲子家庭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有位知名的手工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在青岚手作民宿的体验,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短短几天,民宿的预订量就翻了好几倍。
林可既开心又有些担忧,她担心服务质量会因为客人增多而下降。
于是,她开始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从服务礼仪到手工教学,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她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与村民的交往中,林可不断挖掘着村落的文化宝藏。
她发现村里的老人们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擅长编织竹篮,有的精通刺绣,还有的会制作传统的竹制乐器。
林可萌生了一个想法,她邀请这些老艺人到民宿举办非遗体验活动。
每周六下午,民宿的大厅都会变成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
老艺人们坐在八仙桌前,一边展示着精湛的技艺,一边讲述着背后的故事。游客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学习,亲手体验这些传统工艺的魅力。
一位学习竹编的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竹子还能变成这么漂亮的篮子,太神奇了!”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让老艺人们找到了传承的新途径。
一位擅长刺绣的阿婆感慨道:“以前总担心这些手艺会失传,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就放心了。”
林可还帮助老艺人们将他们的作品进行改良和包装,通过民宿的平台进行销售。
精美的刺绣手帕、小巧的竹编摆件,成为了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这一举动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更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的挑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林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发起了“爱护青岚,从我做起”的环保活动,组织客人和村民一起清理村落周边的垃圾。
她还在民宿和村里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亲自向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一开始,有些村民不太理解,觉得麻烦。林可没有放弃,她挨家挨户地劝说,还制作了生动有趣的宣传海报。
慢慢地,大家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如今,走在村落的小路上,再也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青山绿水更加美丽动人。
在经营民宿的过程中,林可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有位来自上海的客人,因为喜欢这里的氛围,连续三年都选择在青岚手作民宿度假。
每次来,他都会给林可带来一些上海的特色点心,而林可则会为他准备他最爱吃的山笋炖腊肉。
两人从陌生到熟悉,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还有一群来自邻省的手工爱好者,他们自发组织了“青岚手作俱乐部”,定期来民宿交流学习。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手工创作的行列中来。
西季轮回,青岚手作民宿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成长和变化。
春天,民宿周围的山坡上开满了野花,林可带着客人一起去采摘,制作成精美的干花书签;夏天,后山的溪流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林可组织了“清凉一夏”的玩水活动;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庭院,民宿举办了“秋日手作市集”;冬天,当雪花飘落,温暖的壁炉旁,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制作着充满节日氛围的扭扭棒作品。
看着民宿一天天发展壮大,看着村落因为民宿的存在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林可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知道,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青岚手作民宿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住宿的地方,更是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在这里,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而温柔,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与感动。
而林可,也将继续守护着这份美好,在青岚山下,书写更多关于梦想、匠心与爱的故事。
(http://wxgxsw.com/book/jicjhg-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